本刊编辑部
时间追溯至2002年。当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文件,批准全国30所重点院校面向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开办EMBA班。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EMBA教育正式拉开了历史序幕。
不过,有别于其他学科教育,EMBA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
尽管,此前已经由上海交通大学和European Foundation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EFMD)、Belgium(比利时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等合作的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管理学院(UB)合作的EMBA项目,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项目做了试点,并汲取了办学经验,但是对于EMBA教育的真正认知,远不如通过“请进来”更为直接。
为了尽快借鉴海外商学院成熟的办学经验,教育部也同时批准了一批中国高校的商学院与管理学院和国外的商学院以合作办学的形式来开展MBA或EMBA项目。在这一政策鼓励之下,复旦大学迅速和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达成合作,成立了国内首家经中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国际合作EMBA项目——“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的愿景是,致力于“将中国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培养为全球商业领袖”,在教学模式上,全程采用英文授课,课程内容与授课形式参照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EMBA项目,每一门课程由美方教授担任主讲教授(instructor),同时复旦大学教授作为联合授课教授(co-teacher)共同参与讲解中国实践和案例。该项目每年招收一个班级,学制18个月,学成后,学生被授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复旦大学学习证书。
按照“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每年招募70名学生的指标,再结合其办学至今的时间,意味着,“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毕业生估计已经超过1000多名。
受“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的影响,国内含有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大学均和海外大学商学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EMBA项目合作。但是,能像“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历时20年,且仍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屈指可数。
为了解国际合作EMBA项目的情况,通过一组数据来分析现状。
数据的样本主要依据由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的“硕士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
在数据样本的合计94个停办、停止招生的硕士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以下均简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包括管理科学、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传媒管理等具有综合或专业管理学范畴的中外合作项目占比高达55.32%。
从停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合作方的国别或地区来看:列第一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大学,占比停办项目比率为26.60%;其次是来自中国香港的大学,占比停办项目比率为23.40%,列第三的则是来自美国的大学,占比停办项目比率为22.34%。再往下分析:
在停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合作方——来自澳大利亚的大学的样本中,维多利亚大学、南澳大学、堪培拉大学等三所大学与中国大学的合作停止项目最多,均涉及三个项目。
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为例,其已经停办的项目如“北京交通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北京交通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山东建筑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的企业管理(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事实上,澳大利亚的这三所大学,均享有国际教育地位。
根据公开信息,维多利亚大学在U.S.News世界大学2021年排名中位列第485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2021年排名中位列第351-400段、QS世界大学2021年排名中位列第551-560段;南澳大学QS世界大学2021年排名中位列第295名;堪培拉大学则是2021THE世界大学排名第184名、QS世界大学2021年排名中位列第456名。
遗憾的是,截止目前,维多利亚大学、南澳大学在中国不再有工商管理范畴的合作教学项目,而堪培拉大学在中国的大学仅保留三个合作教学项目:其一、與宁波大学合办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其二、与杭州师范大学合办的教育领导与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其三、与华东理工大学合办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根据教育部对涉及堪培拉大学与国内三所大学合作办学批准书有效期来看:与宁波大学的项目,自2010年开始至今,目前有效期时限为2024年12月31日(批准书编号MOE33AU1A20010110O);与杭州师范大学的项目,自2014年开始,目前有效期时限同样为2024年12月31日(批准书编号MOE33AU1A20141647N);与华东理工大学的项目,自2000年开始,目前有效期时限为2023年12月31日(批准书编号MOE31AU1A20000511O)。从合作办学历史来看,堪培拉大学与这三所国内大学的合作历史较长,在教育可持续化和共同利益方面,彼此有足够的信任和互补。
再看停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另一个合作方——来自中国香港的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有多达11个项目,其在中国大陆停止的项目如“重庆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工程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南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国际航运及物流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人民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会计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等。
不过,即使停办了11个项目,香港理工大学在中国大陆仍持有高达10个合作国际教育项目。
停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第三个重要的合作方——来自美国的大学,比较分散,如新泽西理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等,均为1个停止项目,而相对停止项目较多的则是纽约大学,其在中国停办的项目均与华东师范大学有关,如管理学(商业分析)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旅游(酒店)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工程(互动创意)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社会工作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等。根据教育部的对这四个项目的批准书有效期,均为2017年的12月,因此很有可能:或招生不足,或合作项目初衷就是为短期目标而设计。
当然,除了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美国的各大学之外,和中国大学进行工商管理范畴的教育项目终止的,还包括来自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
由以上现象、数据,我们需要对国内的EMBA或工商管理范畴的商学教育环境,提出五点反思:
规模与可持续化的冲突问题。从全球角度,包括工商管理、高级工商管理以及涉工商管理范畴的商学教育,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模式,已经历时20年,如果论规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商学教育“内生国际化”的第一市场,但在规模之下,每隔一段时期,停止、停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也在增多。国际商学教育合作的发展,完全交给市场决定,其产生的结果就是:市场试错成本过大,教育资源之间的竞争导致教育资源本身的损耗。
影响中国商学教育环境。当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仅运营2年、3年即告终止,损失的不仅是外方的利益,更让中国大学及商学院自身的品牌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降分,同时使得曾经就读这些教育项目的学生,受到巨大的心理失落和失望。
保证经济利益的首要问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基于双方预期的经济利益驱动而成立,而如何经营合作项目,将其可持续化,会涉及招生、学费、教育成本等综合问题,这些冲突会对合作双方构成挑战。
市场良莠不齐及文凭问题。优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招生中会如外方在海外招生那样,有严格的准入流程,但如果唯利益驱动的合作,合作教育项目很可能成为国际文凭的批发站。
亟待解决市场的同等均衡。相对于国内大学的EMBA教育项目目前执行的考试入学,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比较宽松,特别是允许后者采取的自主招生,会导致放低“宽进”的门槛。因此,同样是获取EMBA文凭,两者在国内的获取难度并不均衡。
当然,基于考试制之后,国内大学的EMBA教育双证含金量大幅提高,但这不意味着宽松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中的硕士文凭、EMBA文凭会失色。
从形式上,基于商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分两类:一是以固定的教学场所、全职的教师团队、多学科构建的合作办学机构、二是以短周期为教学期、非全职的教师结构、单一教学项目为主的合作办学项目。
合作办学机构的具体形式,多以独立的学院机构而存在,其架构在大学管理学院(商学院)之下,功能是开设各级别教育、各类学科、课程等。
以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为例。形式上,该院属于合作办学机构,在办学层次和类别上,有硕士研究生教育和非学历高等教育两个架构,具体到专业或课程,则包括工商管理(MBA,限在职人员攻读)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EMBA)和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另外,有独立的教学办公楼和教室楼,和大学院系几乎相当。
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还有长江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南开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联合研究生院等,其中有些还具备法人资格。
而合作办学项目,以开设独立大短周期课程为主要教育业务模式,若要将项目教学周期延长,则取决于项目教学质量和市场生命力。
以“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为例。该项目始于2000年,目前已经被批准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批准书编号MOE11HK1A20030460O),这意味着,至2024年,该项目可发生24届招生和毕业班,因此,该项目实际是将短期变成了长期。
再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为例。该项目从2001年就开设设立,每届学制1.5年。从教育部对其办学批准有效期的审批历史来看,发生过四次变更。第一次变更,由原来的2001年至2015年(每年1期)变更为2001年至2017年(每年1期);第二次变更,延續到2019年;第三次再延续到2020年;第四次再延续到2022年。
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两个国际合作的商学教育项目的可持续化,一方面和项目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市场回报,另一方面需要获得教育部的审核,其中更重要的是前者。
在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的“硕士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的基础上,我们通过逐一分析、观察和了解,然后剔除了一些非商学的项目,遴选了25家在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合作机构及项目,作为本届EMBA系列榜单的又一份精选名录。这份名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组织模式出现“大学化”。尽管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在合作商学教育办学机构中久负盛名,但性质上,更倾向于大学中的院系。
而深圳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在2006年联合创办的,位于江苏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则是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中的试验地——其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商学教育范畴的局限,形成了综合大学所具备的全要素。
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该校覆盖了本科高等学历教育,以及外国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硕士学位教育阶段,课程、学科体现了综合性,如金融学、金融数学、可持续建筑、管理学、投资管理、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专业会计、创业与创新、经济与金融、经济学、国际工商管理等。
由短期办学变身长期持续。除了4家合作办学机构之外,其余21家在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合作项目中,都发生过2次以上的办学持续申请变更,如“复旦大学与挪威商学院合作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复旦大学与香港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天津财经大学与加拿大西三一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中国矿业大学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中山大学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等6个项目则发生4次办学持续申请变更。
以“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为例。该项目成立于2000年,最初设计的时间为6年,满6年之后,该项目申请变更至2019年,其后又延至2021年、2022年、2024年。该项目属于自主招生,但主办方将招生的门槛设定为“不低于港澳台地区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地区的标准”。
教育资源的“环球现象级”。除了与国际大学合作的非商学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之外,上海交大在商学教育国际合作项目中,还与法国KEDGE商学院(原马赛商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从地域角度,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对象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最发达的国家,几乎环地球一圈,这也为中国的管理者学生在知识面、全球的认知方面提供了接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