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采后处理对 柑橘果皮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2021-11-05 10:45李高阳朱向荣
食品科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萜烯醛类醇类

李 湘,江 靖,李高阳,单 杨,朱向荣

(1.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3.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5;4.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5)

柑橘是我国第一大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1]。柑橘果肉多汁,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2]。但柑橘在采后贮藏期间,易感染青霉病、绿霉病和酸腐病等病害[3-4],引起腐烂变质,其腐损率高达20%~3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且污染环境[5]。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开发了许多柑橘采后保鲜技术,如化学防腐、物理保鲜和生物保鲜等,都可以降低柑橘果实腐烂,延长货架期[6]。

热处理(heat treatment,HT)是目前公认的绿色环保型保鲜处理手段,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降低果蔬病害发生率[7]。HT在柑橘采后指状青霉菌的抑制[8]、甜瓜腐烂率降低[9]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温州蜜橘经HT,果皮中抗性相关蛋白、木质素及黄酮类物质等主要代谢产物含量增加,这对果实抗病性具有重要意义[10]。臭氧具有分解快、残留效应小等特点,是普遍公认安全性的食品防腐剂替代品[11]。适当的臭氧处理可诱导与抗氧化、抗菌活性相关的初级代谢产物参与果实衰老和病害调控,果实产生抗性,抑制葡萄、木瓜和蘑菇等果蔬致病菌菌丝的生长[12-14]。但以上研究多从次生代谢产物变化入手,而对挥发性成分变化研究较少。柑橘等水果果皮包含柠檬烯、芳樟醇、辛醛、癸醛、γ-松油烯和α-松油醇等主要挥发性成分,对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15]。因而分析挥发性成分变化与果蔬抑菌保鲜的联系有重要意义。

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是分析挥发性化合物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与GC-MS相比,GC-IMS是利用GC在极短时间内分离复杂混合物,使混合物成为单一组分后,根据气相离子迁移率对化合物进行表征的方法,检测灵敏度达十亿分之一,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分析速度快等优点[16-17]。近年来,GC-IMS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分析、食品掺假鉴别及品种溯源等领域[18-21]。

本研究采用HT和臭氧熏蒸(ozone fumigation,OF)对柑橘进行采后处理,利用GC-IMS技术快速检测柑橘果皮中挥发性化合物,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法,分析处理前后柑橘果皮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鉴定与诱导抗性相关的化合物,以期为柑橘采后绿色保鲜技术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温州蜜橘,产自湖南郴州东江湖,2019年9月10日购自湖南长沙市毛家桥水果市场。

FlavourSpec®风味分析仪 山东海能科学仪器有限 公司;HH-8数显电热恒温水浴锅 常州亿通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气调保鲜试验箱 杭州屹石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样品制备

挑选无损伤、外观颜色、大小相近的温州蜜橘,洗净并晾干,经HT(50 ℃水浴2 min)和OF(熏蒸30 min)后,剥取果皮,置于-80 ℃冰箱中冷冻保存。不经处理的温州蜜橘作对照(CK)。随机分别称取CK、HT、OF柑橘果皮样品1 g,置于20 mL顶空瓶中,每组取3 个样品,测3 次平行。

1.2.2 GC-IMS分析条件

分析时间:20 min;色谱柱类型:FS-SE-54-CB-1(15 m×0.53 mm);柱温:60 ℃;载气/漂移气:N2;IMS温度:45 ℃;采用自动顶空进样,进样体积为200 μL;孵育时间:15 min;孵育温度:40 ℃;进样针温度:65 ℃;孵化转速:500 r/min。

1.3 数据处理

利用仪器配套的分析软件包括LAV(Laboratory Analytical Viewer)和3 款插件(Reporter插件、Gallery Plot插件、Dynamic PCA插件)以及GC×IMS Library Search从不同角度进行样品分析;采用Origin 2020软件中的Heat map with dendrogram插件绘制聚类分析热图;采用SIMCA 14.1进行PLS-DA。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柑橘果皮中挥发性化合物GC-IMS分析

使用Reporter插件生成了不同处理柑橘果皮中挥发性化合物的GC-IMS二维俯视图,如图1所示,左侧红色竖线为反应离子峰(reaction ion peak,RIP),整个背景图为蓝色,反应离子峰右侧每一点代表一种挥发性化合物,颜色深浅程度代表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白色区域代表化合物含量低,红色区域代表化合物含量高。如图1所示,大部分信号出现在迁移时间1.0~1.8 ms和保留时间100~700 s的区域,不同处理组与CK组中A、B区域相比较,红点区域变大、颜色变深,说明HT和OF能使柑橘果皮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增加。

图1 不同处理柑橘果皮中挥发性化合物GC-IMS二维俯视图Fig. 1 Two-dimensional GC-IMS topographic map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citrus peel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2.2 不同处理柑橘果皮中挥发性化合物定性分析

利用离子迁移时间和保留指数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别,柑橘果皮挥发性部分化合物会产生二聚体甚至三聚体,它们保留时间相近,但迁移时间 不同[22]。柑橘果皮挥发性化合物定性分析如图2所示,CK、HT和OF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图谱基本一致,但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

图2 柑橘果皮中挥发性化合物信号峰位置点Fig. 2 Signal peak location point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citrus peel

从GC×IMS文库中共鉴定出49 种典型化合物,表1 列出了样品中所有已鉴定的物质,化合物属性包括名称、保留指数、保留时间和迁移时间。结果显示,柑橘果皮中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3 种醇类、12 种醛类、9 种萜烯类、7 种酯类、4 种酮类、3 种呋喃类和1 种酸类。

表1 柑橘果皮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定性测定Table 1 Volatile compounds identified by GC-IMS in citrus peel

2.3 不同处理柑橘果皮中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

根据Gallery Plot插件生成的不同处理柑橘果皮的指纹图谱,能直观且定量地比较不同处理样品之间挥发性化合物差异。图中每行代表一个柑橘果皮样品中所含的挥发性化合物,每列表示不同样品之间同一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对比。颜色深浅程度代表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颜色越亮,含量越高。如图3所示,对照组与两个处理组样品差异显著,如CK样品中丙醛、3-甲基丁醛、丁醛、乙缩醛、3-羟基丁酮、2-丁酮、丙酮和乙酸等含量较高,但总体而言,从图3可知,处理组样品中许多挥发性化合物含量高于对照组,OF处理样品中α-松油醇、β-松油醇、苯甲醛、2-乙酰基呋喃、2-乙基呋喃、1-戊醇、甲酸乙酯、2-己酮等含量较高,HT处理样品中丁酸丙酯、正己醇、丙酸乙酯等含量较高。

图3 不同处理柑橘果皮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指纹图谱Fig. 3 Fingerprint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citrus peel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2.4 不同处理柑橘果皮挥发性化合物的PCA

PCA核心思想是降低由大量相关变量组成的数据集维数,同时尽可能保留数据集中存在的变化[23]。使用Dynamic PCA插件对不同处理的柑橘果皮样品进行PCA。本实验对不同处理的柑橘果皮挥发性化合物含量进行PCA,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并给出前2 个PC的分布图。一般来说,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以上的前几个PC,都可以选作最后的PC,实现对数据的区分。结果表明,前2 个PC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6.4%和14.2%。如图4所示,基于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差异,PCA可以将CK、HT、OF不同组样品进行有效区分。

图4 不同处理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的PCA图Fig. 4 PCA plot for discriminating volatil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treated samples

2.5 不同处理样品挥发性化合物的PLS-DA

PLS-DA与PCA是通过降维将复杂数据直观化,与PCA不同的是,PLS-DA是有监督的分析,属于模型的方法。有监督的PLS-DA有助于高维数据的可视化、判别分析与代谢变化有关的潜在代谢物。另外,在PLS-DA中使用交叉验证和置换检验可以评价模型的性能指标[24]。经PLS-DA,R2X=0.989,R2Y=0.999,Q2=0.983,R2X和R2Y分别表示模型所能解释X和Y矩阵信息的百分比,R2X-R2Y<0.3代表该模型较可靠。使用置换检验的方法对PLS-DA进行验证,次数为200 次,得到检验统计量评估模型拟合的质量。图5是PLS-DA置换检验结果,右侧是原始值,左侧是模拟值,所有左侧的R2和Q2均比右侧低,R2和Q2的回归线斜率大于1,且Q2的回归线截距为负值,说明该模型稳定性较好,未出现过拟合现象,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25]。

图5 柑橘果皮中挥发性化合物PLS-DA Permutations图Fig. 5 Permutation test plot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citrus peel

2.6 不同处理柑橘果皮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分析

PLS-DA载荷图通过扩大组间差异、减少组内差异的分析方法寻找标记物,每一个点代表一种挥发性化合物,距离原点越远的挥发性化合物被认为对样本的分类贡献最大。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in the projection,VIP)通过PLS-DA载荷图判别所得,一般VIP>1表示在判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VIP值越大,说明在不同处理下该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越显著[25]。共筛选出17 种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在图6中以红色显示。为了分析不同处理下柑橘果皮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变化,根据标志挥发性化合物的峰值强度进行热图聚类分析。如图7所示,HT与OF柑橘果皮中标志挥发性化合物较为相似,其中I区域中挥发性化合物经HT和OF处理,其含量增加;II区域中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经过HT和OF处理呈下降趋势。

图6 柑橘果皮中挥发性化合物PLS-DA载荷图Fig. 6 PLS-DA loading plot for volatile compounds in citrus peel

图7 柑橘果皮中标志挥发性化合物聚类分析的热图Fig. 7 Cluster heat map of volatile marker compounds in citrus peel

2.6.1 柑橘果皮中醇类及醛类物质的变化

利用GC-IMS从柑橘果皮中共检测出13 种醇类物质(表1),经PLS-DA,5 种醇类物质是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包括α-松油醇、β-松油醇、反-2-己烯醇(D)、正己醇、乙醇(D)(图7)。经HT和OF处理,这些醇类物质总含量增加,与CK组样品差异显著(P<0.05) (表2)。HT和OF处理后,4 种标志醇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而反-2-己烯醇(D)含量显著降低。利用GCIMS从柑橘果皮中共检测出12 种醛类物质(表1),经PLS-DA,4 种醛类物质是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癸醛(M)、癸醛(D)、正己醛、乙缩醛(图7),经HT和OF处理样品,标志醛类化合物总含量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2),只有癸醛(D)经HT处理后含量显著增加。

表2 柑橘果皮中标志挥发性成分峰值强度Table 2 Peak intensities of volatile marker component in citrus peelmV

2.6.2 柑橘果皮中酯类物质的变化

利用GC-IMS从柑橘果皮中共检测出7 种酯类物质(表1),经PLS-DA,4 种酯类物质是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包括丁酸丙酯(D)、丙酸乙酯(D)、乙酸乙酯(M)、甲酸乙酯(图7),经HT和OF,标志酯类化合物总含量显著增加,与CK组样品差异显著(P<0.05)(表2),以上4 种酯类化合物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2.6.3 柑橘果皮中萜烯类物质的变化

利用GC-IMS从柑橘果皮中共检测出9 种萜烯类物质(表1),经PLS-DA,只有α-葑烯是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图7),经HT和OF处理样品,α-葑烯含量有少量的增加,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2)。

2.6.4 柑橘果皮中酮类及呋喃类物质的变化

利用GC-IMS从柑橘果皮中共检测出4 种酮类物质(表1),经PLS-DA,只有2-丁酮和丙酮是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图7),经HT和OF处理样品,这些酮类物质总含量显著下降,与CK样品差异显著(P<0.05) (表2)。从柑橘果皮中共检测出3 种呋喃类物质,经PLS-DA,只有2-乙基呋喃是标志挥发性化合物 (图7),经OF处理样品,其含量增加,与CK、HT处理样品差异显著(P<0.05)(表2)。

3 讨 论

本研究对柑橘进行HT和OF处理后,采用GC-IMS检测分析不同处理前后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许多挥发性化合物显著增加,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和萜烯类。这些化合物构成了水果特有的香味,并有助于提高水果的风味[26]。芳樟醇、α-松油醇作为山茱萸挥发油的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抗菌活性,经HT和OF处理,α-松油醇含量显著增加[27]。因成熟度增加反-2-己烯醇含量减少[28]。柑橘果皮油的主要成分包括辛醛、癸醛、香叶醛等醛类和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等醇类物质,其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其中的辛醛、癸醛、芳樟醇及α-松油醇在本实验中均鉴定出,经HT和OF处理,癸醛和α-松油醇含量增加[29]。在水果果实成熟和衰老过程中,其果皮中醛类物质含量趋于下降,这与本研究中标志性醛类化合物总含量呈下降趋势一致[26]。臭氧处理能显著延缓火龙果果实的衰老,在此过程中 2-庚醛、2-辛烯醛和4-庚醛含量显著增加[30]。癸醛也是甜橙皮精油的主要醛类[31]。以上研究表明,挥发性醛类可能是温州蜜橘果皮代谢的产物。在本研究中,癸醛可能在提高果实抗病性中起到积极作用。

天然的风味和芳香源于多种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挥发性酯类是主要成分[32]。乙酸芳樟酯是柠檬叶精油中主要化合物,柠檬叶精油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和质膜,其被视为合成抗菌素的天然替代品[33]。柑橘经臭氧处理后,其果皮中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和乙酸辛酯含量显著增加,这可能与延缓果实采后贮藏中的腐烂有关[34]。碳氢酯,尤其是乙酸辛酯等酯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菌活性[35]。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作为柑橘果皮油的主要成分,对细菌及真菌具有较强抑菌效果[29]。在本研究中,经HT和OF处理,丁酸丙酯、丙酸乙酯、乙酸乙酯和甲酸乙酯等酯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

萜烯类物质在植物精油成分中占有重要地位,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与其化学成分有关,牛至精油和罗勒精油的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化合物,能破环菌体细胞膜达到抑制菌体生长的目的[36]。经PLS-DA,只有α-葑烯是标志萜烯类化合物,但β-罗勒烯(D)等其他萜烯类物质亦少量增加。α-蒎烯、柠檬烯、β-月桂烯、β-石竹烯、β-蒎烯等烯萜类成分对炭疽菌、灰霉病等植物真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7]。柠檬烯、β-罗勒烯、α-松油烯作为益母草的主要成分,β-罗勒烯、β-石竹烯作为锦葵花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两者均具有广谱抗菌活性[38]。白鲜叶和茎中提取的精油,萜烯类化合物所占比例最高(66.7%),其通过破坏细胞壁表现出对真菌的较强抑制能力,从而具有开发天然抗真菌药物的潜力[39]。萜烯类作为陈皮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40]。综上所述,经HT和OF处理,含量增加的醇类、醛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大都具有抗菌活性。

4 结 论

本研究采用HT和OF对柑橘进行采后处理,使用 GC-IMS技术对柑橘果皮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有效的分离、检测,共鉴定出49 种化合物,包括13 种醇类、12 种醛类、9 种萜烯类、7 种酯类、4 种酮类、3 种呋喃类、1 种酸类。结合PCA和PLS-DA研究处理前后柑橘果皮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筛选出17 个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HT和OF处理样品,醇类、醛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增加,并具有抗菌活性。因此,采用HT和OF技术能增强果实抗病性,延缓采后腐烂,延长果实货架期,在柑橘贮藏保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萜烯醛类醇类
固锈材料和低表面处理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及涂料工艺
割手密萜烯合成酶(TPS)基因家族分析及其在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不同成熟期番石榴果实香气成分变化
漫步在森林当中为何让人感觉心情舒畅?
8个杧果品种胶乳挥发性成分及胶乳的灼伤机制初探
连云港市化工园区VOCs排放情况调查研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之间进阶关系分析
顶棚总成醛类挥发性能改善的研究
柴油机低温起动时醛类排放动态分析
破壁灵芝孢子粉的灵芝清香及其成分来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