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在传统家具中的应用

2021-11-05 07:30任明华东阳市蒋武进工作室
品牌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东阳木雕家具

文/任明华(东阳市蒋武进工作室)

当代以来,中国传统家具的形式、功能、结构、材料等发生了诸多变化,并逐渐从失落走向辉煌,从国内走向国际,最终形成了特色显著的当代传统家具体系。在这其中,家具界人士源源不断地创新功不可没。这些创新表现为学术界从造型、装饰、结构、功能、技术、文化等角度,对传统家具的创新途径、方法、理念等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和研究[1-3];产业界则不遗余力地开展了传统家具的创新实践,创造出众多形式新颖、功能完备的当代传统家具产品和品牌。

一、概述

东阳木雕,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儒雅的格调被誉为“国之瑰宝”,并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们秉承着对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以及对木雕技艺的代代传承,让东阳木雕红木产业的整体优势日益凸显,木雕红木作品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技艺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而今,在传承融合与创新中,工匠精神正引领着东阳木雕走向新时代。将传统木雕工艺与现代家居设计相结合,简单大方,精美自然。用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新文化、新生活、新工艺来营造人民生活生存的新空间,这是东阳木雕传承和发展的道路。

二、中国传统家具概念释义

对于“中国传统家具”的认识,不少研究者将其归为中国古代家具的范畴,即指“古代以来、明清以前的中国家具”。此举将中国传统家具视为一个“既有的”“固化的”对象,其对“传统”的解释终究局限于“古代的”“旧有的”历时性维度当中,未体现出“传统性”(或传统精神、传统情境)这一共时性特质。对于中国传统家具而言,从古到今,各式各样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是其外化特征,隐藏其内的“传统性”这一共时性特质是其核心与要义,应作为其概念的落脚点。中国传统家具的“传统性”特质历经“先秦的质朴浑厚、秦汉的浪漫神奇、两晋南北朝的婉雅秀逸、隋唐的华丽润妍、宋元的简洁隽秀”、明代的挺拔凝练和清代的雍容华贵,也受到了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它从未因此缺席或消失,只是不断地由“前人的传统”转变为“后人的传统”,处于不断地融合或流变当中。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家具的概念范围不仅包括中国古代产生的具有“传统性”特征的家具,也应包括中国近现代以来产生的具有“传统性”特征的家具。基于此,笔者认为:中国传统家具并不是静态的、孤立的、一成不变的概念,它是经传统文化的浸染、设计者的巧思和技术上的支持而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精神和气质的家具体系。它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以传统文化为创作根基,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文化的交流与更新而不断地发展与传承、创新与流变。

三、中国木雕发展历史

(一)新石器时代,中国木雕的萌芽期

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但实际上木雕的准确起源已经难以追溯,因为木器易腐,不像石器、青铜器那样易于保存。展厅通过复仿距今七八千年前人类“刳木为舟”的场景,复仿大量木质生产、生活用具,让观众了解木制品在早期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同时,通过陈列我国最早的木雕制品——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雕鸟和辽宁新乐遗址出土的木雕鱼,此处展陈品虽为复仿件,但也能让观众感受到作品古朴的造型和雕刻技法。此外,通过陈列同时期玉雕、石雕、骨雕、牙雕、陶雕等雕刻遗存,让观众对新石器时代木雕的艺术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明清时期,中国木雕的鼎盛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木雕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同步发展,各个木雕艺术流派逐步形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艺术手法从简约粗犷走向精细繁华,传统木雕艺术在皇家达到了巅峰。展厅内布置了清代造办处官员赞赏东阳木雕匠人高超技术的幻影成像的场景,让观众了解当时皇宫修缮雕饰的强大需求。同时在民间,因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当地材料、工艺技巧的不同,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不同流派。最著名的有东阳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乐清黄杨木雕,人称“中国四大木雕”。

四、中国木雕工艺流程及技法

一般木雕制作包括三大步骤,分别是选材、干燥处理和制作。在选材上,不同的木雕流派使用的木雕材质是不同的,如黄杨木雕使用黄杨木材,福建木雕多采用龙眼木材,东阳木雕多使用椴木、榉木、柚木、樟木等。干燥处理主要包括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在前文中,我们讲到立体圆雕和平面浮雕是木雕雕刻最基本的两种技法,其他技法多是其变异、扩展或组合。因此,大师厅展陈中介绍木雕的制作流程,也是通过展示平面浮雕和立体圆雕作品制作的工艺流程来展开的。平面浮雕作品的制作流程主要是设计图稿、取料、刷样、打坯、修光、上漆打蜡,而立体圆雕作品的制作流程主要是设计图稿、制作泥塑、取料、根据泥塑打坯、修光、上漆打蜡等。像东阳木雕多是平面浮雕,乐清黄杨木雕多是立体圆雕。

五、中国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

(一)产品体系愈发完善

当代传统家具经历了从单品创新到系列化创新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具有多元的形式、功能、结构、材质、色彩和装饰的产品体系。从形式上看,当代传统家具包含了厚重、奢华、轻巧、简约等多种风格的产品类型;从功能上看,它几乎包含了能够满足当代生活方式的所有家具品类;从结构上看,它包含了实木框架结构、板式结构、板木结构等多种产品类型;此外,多元的材质、色彩和装饰也塑造出不同类型的当代传统家具产品。

(二)创新途径愈发多元

在2010年之前,家具界主要从“家具本体”中探索传统家具的创新途径,之后,“家具情境”设计也逐渐被纳入其中。前者是指从家具的造型、结构、功能、材质、色彩和装饰方面进行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使创新结果具备传统特征;后者则偏重于从传统思想、精神等方面开展创新,使创新结果彰显出传统意蕴和氛围。总之,两者都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途径。

(三)创新理论和方法愈发完备和科学

由上述对当代传统家具创新历程的阐述可知,当代传统家具创新理论的重心经历了“符号化——去符号化”“形式——意象”“本土化——国际化”等多方面的转变,创新理论体系愈发完备。期间,学者们不仅引入了设计学、艺术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统计学等人文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人机工效学、感性工学等自然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设备(如肌电仪、眼动仪、脑电仪等)也逐渐被吸纳进来。这些理论、方法和设备为当代传统家具创新实现系统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六、东阳木雕在传统家具中的应用

(一)东阳木雕的艺术文化特征

首先,“白木雕”是东阳木雕区别于其他木雕的典型特征。选料上东阳木雕多以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银杏木等为材质,保留木材天然的色泽和纹理,不假以任何装饰。按照我国民间木雕艺术的地域风格演变分析,东阳木雕善于利用木材表面肌理的自然美,表现出清澹玄远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任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有其历史人文境遇的因素,东阳地区自古就崇尚“耕读传家”,具有“勤俭质朴”的民风民俗,木雕艺术作品反映了这一特点。人们将东阳木雕建筑装饰视作民间文化的显现符号,要求其反映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譬如“渔樵耕读”“诗礼传家”等传统木雕题材均带有浓郁的“布衣文化”色彩。尽管不少官宦大家彼时建设了豪宅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阳地区木雕艺术整体水平提升,但是普通的寻常百姓家居却能反映出总体的审美需求。其次,东阳木雕经过世代口传心授,传统题材如风景、人物、建筑、山水、花卉等都各有积累下来的“口诀”,在造型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画面布局层次分明,疏密有致。传统东阳木雕在构图上追求“多”和“满”,追求热烈喜庆的氛围,比如牡丹的刻画要体现枝繁叶茂,即“主干弯曲老又苍,新枝嫩直势粗壮,一梗三三九进叶,花瓣复复多皱褶”,因此处理画面各层次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二,与纯粹的艺术创作不同,东阳木雕是广大民众生活经验的一种总结,其内容高度概括,在刻画手法上有一定的程式性。比如刻画柳树,“水溪岸上柳,树根露,弯斜倒向水,柳丝顺风舞”;刻画梧桐,“梧桐枝干直,干纹刻横皮,叶枝五角形,枝叶要相依”。

(二)肃雍堂

在民间和宫廷两种势力的作用下,东阳木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以及家具装饰,并逐渐构建起了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现阶段,我们可以欣赏到的作品包括卢宅“肃雍堂”以及白坦“务本堂”,其他还有“千工床”“十里红装”等,都是明清时期匠人们的杰作(图1)。

图1 童年的回忆

七、结束语

近年来,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传统家具产业的发展逐渐注重对产品的精工细作及对品牌的打造,收藏级的传统家具更加走向精品路线,民间的传统家具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及创新。随着模块化小批量家具生产模式对传统家具的影响,中国传统家具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法等方面得到更好传承与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东阳木雕家具
古韵东阳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家具设计·互动
人大代表约见制度的东阳实践
一兜橘子
木雕鱼
家具
木雕创作随想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