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文蔚与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

2021-11-05 06:02蒋淑颖
江苏地方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桥海安苏北

◎蒋淑颖

(泰兴市党史方志办公室,江苏泰兴 225400)

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自1940年8月下旬建立至同年11月15日被苏北行政委员会代替,虽然只存在近三个月时间,却是新四军在江苏省内建立的重要的抗日民主政权,为黄桥决战做了大量的统战和战勤工作。管文蔚作为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主任,参与了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所有重大事件的组织领导,为黄桥决战的胜利和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管文蔚是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的领导者

郭村战斗后,江南新四军渡江北上,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在塘头会合,组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并整编部队。整编过程中,陈毅与管文蔚进行详谈,重点谈了政权建设和统一战线问题。陈毅说:“我们东进,在策略上必须尽一切力量把苏北中上层分子全部争取过来,把地方武装也全部争取过来,使韩德勤彻底孤立。这就要依赖我们的统战工作。这工作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好的。要选择能做这一工作的好干部。条件是对统战对象的了解,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艺术,还要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条件都要考虑。我们要尽可能选择合适的人才。”[1]58陈毅说,“根据地打开以后,立即就要把政权建设起来,没有政权,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更不能镇压反革命,维持社会治安。要打好仗,就要先筹集粮草。我们一万多人,不能一天不吃饭。”陈毅指出,这次东进,要在那里坚持抗战,如果没有粮草保证,坚持抗战就成了一句空话。由于管文蔚多次协助陈毅做与两李(李明扬、李长江)的统战工作。陈毅对管文蔚说,“我和粟裕同志考虑很久,决定把你调出来做这两大工作。”[1]63管文蔚表示服从组织决定。后来,管文蔚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从工作上考虑问题,决不从个人得失考虑问题。如果从个人得失考虑问题,就不是一个共产党员,更不是一个马列主义者。”[1]63

黄桥解放当天,陈毅与管文蔚同住在黄桥丁家花园,成立黄桥军民联合办事处。管文蔚抓紧筹备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8月下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黄桥中学礼堂召开(南)通、如(皋)、靖(江)、泰(兴)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宣布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正式成立,管文蔚任主任,陈同生任副主任,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设在黄桥丁家花园。

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院内桂花厅

1940年10月10日,黄桥决战胜利后,北上的新四军与南下的八路军在东台白驹附近的狮子口胜利会师。11月1日,党中央在《关于建立与巩固华中根据地》中明确指出:政权建设是“有第一等重要意义”的大事。11月7日,刘少奇到达海安,立即着手组织苏北临时参政会。11月15日,苏北临时参政会在海安召开,苏北14个县388人参加会议,通过了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的决议,选举管文蔚为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主任。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完成历史使命。

二、管文蔚是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统战政策的执行者

统战工作是黄桥决战前的重要工作。把黄桥地区和其他地区中上层人士全部争取过来,将韩德勤完全孤立起来,这是决战前关键性的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胜利就多了一份把握。这项工作由陈毅亲自负责,管文蔚、朱克靖、恵浴宇等协助。黄桥是红十四军组织暴动的地方,国民党屠杀非常残酷。党对地主的政策有过“左”的倾向,群众一直对地主恨之入骨,容易发生不要统一战线的思想,排斥中上层人员,特别是地主分子。政府颁布“二五”减租法令后,地主阶级听了顽固派的污蔑宣传,害怕“变相共产”“慢性共产”。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在执行政策中尤其要小心谨慎。

为了争取中上层知识分子、名流学者、地主阶级主要人员,统战工作重点争取了苏北中上层知识分子中三个突出的代表人物,一个是黄桥的朱履先,一个是海安的韩国钧,三是黄桥商会会长黄辟尘。苏北的知识分子、名流、学者、地主分子多随他们的政治倾向而转移。争取这三个人,其他中上层人员就可能向共产党靠拢。朱履先,是辛亥革命元老,辛亥革命时为光复南京立下奇功,被誉为江苏军中“三杰”之一。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朱履先担任阅兵式总指挥,旋任陆军中将师长兼南京城防司令。“九一八”事变后返回黄桥,在乡声望极高,被地方人士尊称为“三大人”。汪伪政权曾以“江北招讨使”“苏北委员长”“和平军总司令”的委任状拉拢他,被其拒绝。新四军一进黄桥,管文蔚就去朱履先家拜访。经过陈毅、管文蔚的多次拜访,朱履先坚定了意志,为黄桥决战做了大量的工作。韩国钧担任过江苏省省长、代理督军,在苏北有较大影响。陈毅、管文蔚多次去海安,争取韩国钧的理解和支持。黄辟尘,黄桥商会会长,原共和党头目,对共产党、新四军成见很深,管文蔚去拜访,他总是用“外交式”语言敷衍。经过多次争取,也被争取过来,参与通电,共同呼吁和平。

1940年,管文蔚(后排左)与陈丕显(前排左)、陈时夫(前排右)、惠浴宇(后排右)在黄桥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院中

姜堰和会前,管文蔚奉陈毅之命,前往海安,致信给韩国钧。9月25日,管文蔚在海安见到韩国钧,韩说:“战争已不可避免,和谈已经无望,请转告仲弘(陈毅字)先生,好自为之。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2]离开海安,管文蔚乘船前往溱潼,在溱河上与李明扬见面。李明扬向管文蔚通报了韩德勤进攻新四军的部署,重申了不进攻新四军的承诺。9月27日,苏北军民代表会议在姜堰曲江楼召开,管文蔚参加会议,向各地代表宣传新四军的主张,最大限度地孤立了韩德勤,使黄桥决战出现两军激战,多方观战的奇局,保证了黄桥决战的胜利。

三、管文蔚是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战勤保障工作的决策者

1.发动群众,建立基层政权。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任命陈同生任泰兴县县长、梁灵光为如皋县县长、刘万里为靖江县县长、恵浴宇为泰县县长,颁布抗日民主政府施政纲领、“二五”减租、群众抗日团体组织法等法令。8月—9月,泰兴县抗日民主政府按照原有行政区划,先后建立了一、二、三、四、五、八区公所。政权建立后,立即进行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工作,根据地建设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新四军进驻黄桥后,在短短的两个月中,泰兴县委动员了1200多人参加主力部队。此外,县区地方武装也纷纷组建,泰兴组建了1个警备大队和6个区队。黄桥及附近地区的群众纷纷组织起来,踊跃参加工抗会、农抗会、商抗会、妇抗会、青抗会、文抗会等各种抗日群众团体。就连一向不大关心政治的和尚、尼姑也在“出家不出国”的口号下汇入了抗日的洪流。年轻的孩子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

2.筹款筹粮,保证部队供给。新四军刚到黄桥,部队粮饷非常困难。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财政处,建立了4个税卡,每月可征收三四十万元税款,后来共设立黄桥、周家桥、丁家所、高家湾、广陵、分界、虾圩7个税务所,实行一道税制的政策,减低税率,每月可收税七八十万元。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决定开征田赋。在黄桥中学召开开征抗日救国公粮动员大会,爱国人士朱履先第一个发言:“中国所有的政党没有任何一个党能像共产党这样为国为民!中国所有的军队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像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这样秋毫无犯!”[3]带头缴纳田赋,其他士绅纷纷响应,会议通过了征收公粮的议案,很快就募集到6万元。这些都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物质基础。

3.发动群众,支援黄桥决战。黄桥决战前,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和苏北区党委联合召开动员大会,管文蔚和陈丕显分别代表政府和党委讲话。有近万人参加大会,整个会场“万头攒动,群情激奋,笠帽、军帽、蓑衣……汇合成欢腾的海洋”。军民齐声高呼:“决战胜利,誓死保卫黄桥!”[4]

黄桥的男人们纷纷组织起来帮助军队挖战壕、修工事、筑圩子;妇女们成立支前队,将做好的军鞋送到战士手中。在黄桥镇上,工抗会组织了一支400多人的工人武装纠察队,协助侦察敌情、维护社会秩序;青抗会和学抗会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宣传队,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商抗会动员全镇数十家烧饼店,日夜加工烧饼,支援前线。管文蔚与陈丕显、朱履先等人忙着动员和组织支前群众,把做好的烧饼、蒸好的馒头、煮好的饭菜送往前线。群众的支援是黄桥决战胜利的保障。陈毅在总结黄桥决战胜利原因时说:“黄桥之战的胜利,不是新四军几千人的胜利,而是10万军民共同战斗的胜利。”[5]

猜你喜欢
黄桥海安苏北
海安罗汉龙:艺术与传承,奏响文化惠民“交响乐”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黄桥烧饼
百年裕泰和:深藏泰兴黄桥老街的文旅地标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又唱黄桥烧饼歌
“西芹”老太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爱你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