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系统在交通监控方面的应用

2021-11-04 01:40史嘉凝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32期
关键词:监控系统人脸识别

史嘉凝

摘 要: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脸识别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已成为城市交通监管的热门话题,基于此,我们对于人脸识别的使用情况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运用了发布问卷,数据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人脸识别系统,并做出展望。

关键词:人脸识别;监控系统;交通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41;TN948.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人脸识别系统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是一项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它广泛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算法,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交通监管方面越来越多地使用了这项技术。不少的人脸识别监控系统被安装在一些主干道路路口处,用以监控来往车辆行人的交通行为,并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和人群进行准确捕捉。现在人脸识别监控已经成为交通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人脸识别系统的优势

1.1 提升效率

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在秒级时间处理大量的人脸数据,具有主动性和实时性的优势。并且人脸识别系统可以与大数据关联,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定位个体,快速查询到当事人的电话、住址等信息,从而快速与其取得联系,处理相关事务。这样的效率在如今高速运行的社会担任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适合运用于人群稠密,行动快速的机场、商场、公路等场景。

1.2 提升准确性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扫描人脸骨骼等特征信息,精准判断当事人的身份。保守估计,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能达到99%。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精度摄像头的技术提升将会带动人脸识别精度的持续提升。而传统人工识别的操作精度完全依赖于工作人员的经验、能力和工作状态,具有波动性和不可靠性。相比较而言,人脸识别无疑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1.3 节省人力资源

人脸识别监控系统解放了管理人员的持续投入,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管理成本。

1.4 方便市民

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市民不需要与工作人员进行密切的交流接触,节省了许多时间。例如火车站进站检查验票,有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帮助,人们不再需要和检查人员面对面沟通查问,使进站更加方便快捷,也减少了尴尬。

1.5 方便管理

人脸识别将管理“痛点”的解决成为可能。在一些人流密集的路口,闯红灯行为始终是交通管理的难点之一。当没有交警的时候,行人闯红灯的行为十分普遍,难以规范,带来了很大的交通隐患。即使有交警在场,也很难捕捉到每一个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难以快速取证和处罚。有了人脸识别技术,所有交通违法行为都无所遁迹,可以得到快速的处理。

2 人脸识别系统的使用现状

目前,国内外智能人脸视频监控技术在公共安防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知名的国内外企业都运用了此项技术,例如美国的Identix公司,英国的Premier Electronics人脸识别系统,以及中国的银晨、海康、汉邦等公司。并且人脸识别系统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活的各种领域,如机场、小区、商场、公路、办公场所等。例如2018年京东首次在成都开放无人超市,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对顾客身份进行验证,完成识别后即可进行无感支付,整个过程非常迅速,仅需耗时五秒。

随着人脸识别系统的不断发展,其在交通上的应用也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在交通路口,闯红绿灯的微型违法行为一直是交通管理的一大难题。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快速识别和定位到当事人,并在一定区域内将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在显示屏上实时发布。利用社会监督力量,给违法行为产生巨大的威慑力,从而减少违法行为。

2016年,南京交警首次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在沪宁高速马群收费站公安检查站安装了信息采集检查系统,该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查验收檢查人员的身份信息,自动比对人证是否一致。据统计,人脸识别系统启用以来,多次发现身份证过期、人证不符等异常情况,甚至抓获多名逃犯、吸毒人员。在交通监管和社会安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9年7月8日起,南京交管部门正式通过电子警察人脸识别技术,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走快车道等交通违法进行处罚。经“江苏新时空”报导,在实施的一个月内,南京市共有7 988起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被抓拍、识别,平均每天抓拍258起。与电子抓拍运行首周相比,日均抓拍交通违法数量从428起降至258起,降幅39%。此数据说明人脸识别系统对规范交通行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充分运用科技管理手段,构建集提示、劝阻、抓拍、查处、曝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管控网络,南京让交通违法行为无处遁形,让市民出行更安全。

3 人脸识别系统在交通监控方面的使用情况

针对人脸识别系统在交通监控方面的使用情况及大众普及程度我们展开调查。问卷投放方式为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共获得386份答卷。

386份问卷中国外填写量有4份,视为无用问卷。

以下为针对统计数据做出的几点分析。

(1)人脸识别的交通监控设备目前在南京仍十分少见,在鼓楼区、玄武区的装备程度较其他区有明显的偏高,说明人脸识别系统的在交通上的运用在主城区运用更加广泛。相关部门缺乏进行有关的宣传和教育,约半数调查对象没有见到过人脸识别的交通监控设备,见过交通监控设备的市民中还有一半人从未仔细观察过设备用途和功能。

(2)市民普遍认同人脸识别的交通监控设备可以帮助减少相关的违法交通行为,但是有60%的人认为人脸识别的交通监控设备会侵犯他人的隐私,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提高对个人隐私的重视。根据年龄段调查显示,25岁以上的成年人有65%以上认为人脸识别的交通监控设备会侵犯他人的隐私,而25岁以下年轻人对隐私安全的重视程度较低,少于50%人认为人脸识别的交通监控设备会侵犯他人的隐私。

(3)在认为人脸识别的交通监控设备侵犯他人的隐私的市民中,有25%的市民认为在放出违法者照片时应打上马赛克。这说明目前大众对于侵犯隐私的认识仍在一个比较模糊抽象的层面,对于怎样才能解决人脸识别系统在交通监控方面可能出现的侵权问题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4 人脸识别技术在交通上的应用隐私信息泄露面临安全隐患

近几年,人工智能的使用和发展处于一个爆发期。人脸识别技术以其不可复制性、非接触性、可扩展性和快速性等特点在安防、金融、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关于隐私安全的问题,得到大众的密切关注。例如2019年,某中学使用“黑科技”打造“智慧教室”,对学生进行表情监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行为引起舆论的广泛质疑:学生的隐私是否被侵犯,人格是否被轻视等。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边界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人脸识别技术的争议点主要来自于安全隐私保护要求,需要遵循合法、透明、安全的要求。根据我国在2018年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要求,个人信息在进行收集、存储、使用、共享、转让、公开披露、删除等处理活动时应遵循相关原则和安全要求。而人脸识别中会涉及到个人影像、身份证、联系方式等信息,给大众带来诸多顾虑:

4.1 数据保存是否具有安全性

许多企业对于用户隐私相关的问题重视不够。在获得用户信息的同时缺乏对此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例如存储个人敏感信息时,应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与个人身份信息分开存储等。如果存储不善,将导致用户信息有被暴露的风险。不少黑客通过非法入侵监控系统盗窃当事人信息用作非正当用途,损害用户利益。另外,个人数据存储多长时间?何时将数据删除或匿名化处理?如果存储设备故障,如何保证数据不被维修人员恶意恢复和获取?这些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4.2 数据的后续运用是否可以得到安全保障

运用人脸识别系统,显示屏实名曝光,放出违反交通规则的人的打码人像及身份信息,虽然可以利用大众监督起到警示作用,规范交通行为,有利于解决闯红灯这种轻微的违法行为,但有心之人仍有可能通过这些信息获得他人的个人信息。因此路人的隐私安全有被侵犯的风险。

基于这些现存的顾虑和问题,有关机构在这些方面还是要出台相应的措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条例,对公众开展相关信息的披露,消除公众现存的担忧,才能够让人脸识别系统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5 结语和展望

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在隐私安全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将会得到完善。未来人脸识别技术优势将会被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小至手机解锁等生活领域、大到公安机关检查追捕等国家公共安全领域,渗透到从金融领域到教学领域等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吴松伟.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19(11):62-66.

[2]徐雯雯.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难点和劣势[J].电脑知识与技術,2019(25):233-234.

[3]于金彪.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李迎,甘霖.关于人脸识别技术与其应用于智慧校园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4):169-170.

[5]李庶民.实名曝光“闯红灯者”的效力与边界[J].法律与生活,2018(18):1.

[6]沈闻佳.有遮挡人脸图像的特征提取和识别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

[7]林巧民.物联网安全及隐私保护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监控系统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的“国标”来了
中科视拓开放商业版本人脸识别算法
人脸识别好用但不能滥用
荣耀畅玩7C:人脸识别
iPhoneX来了!
无线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的技术分析
县级区域雨量站观测设备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井下通风机监控系统设计
“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测谎仪研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