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明代高邮人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是位散曲作家,被称为“南曲之冠”,其作品集为《王西楼乐府》。除了散曲外,其另撰有《野菜谱》一书,收野菜数十种,马兰(或作拦),即为其中之一。
这本《野菜谱》的特色,为上文下图。图为野菜的样子,文則简单描绘它的生长季节及吃法。文后皆有一诗,是近似谣曲的小乐府,大半是借题发挥,以野菜之名起兴,以此表现人民疾苦。比方说,写到马兰头时,文中云:马拦头,挡路生,我为拔之容马行。只恐救荒人出城,骑马直到破柴荆。
马兰,以嫩芽供馔,故叫作兰头。早春即盛开,可一直采到初秋开花时分,属菊科植物,带有菊叶之香,香气淡而不薄,却有“恶草”之名。此出自汉人东方朔《七谏·沉江》的“马兰踸踔而日加”,文中所谓“踸踔”,《楚辞章句》注为“暴长貌也”,意为生长极速,如此繁茂地生长,当然有碍其他香草的成长,由于香草比喻君子,它自然是“恶草”了,是所谓“以恶草喻恶人”。
也有对马兰赞颂不绝的诗歌,如明人的一首五言古风,诗云:“马兰不择地,丛生遍原麓。碧叶绿紫茎,三月春雨足。呼儿争采撷,盈筐更盈掬。微汤涌蟹眼,辛去甘自复。吴盐点轻膏,异器共衅熟。物俭人不争,因得骋所欲。不闻胶西守,饱餐赋杞菊。洵美草不滋,可以废粱肉。”
此诗从马兰的形状、生态、采集,一直到烹饪、滋味、评价,乃至感慨,句句皆实话,无虚夸之词。诗只是一般,但能一一呈现并产生共鸣,已难能可贵。马兰的别名甚多,因地而异,有鸡儿肠、一枝香、路(田)边菊、蟛蜞菊、紫菊、红梗菜等,甚至有叫鱼鳅串。而最特别的,则是“十家香”,此名出自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文中写道:“汪研香司马摄上海县篆,临去,同官饯别江浒,村童以马拦头献。某守备赋诗云:‘欲识黎民攀恋意,村童争献马拦头。‘马拦头者,野菜名。京师所谓‘十家香也。”
以马兰头入馔,常用于素炒。由于是嫩芽,不可长时间加热,炒也得急火快炒,否则色、香、味尽失,即使有些夹生,也胜过火多矣。如果做成素汤,可先制作豆腐汤或黄豆芽汤,当快起锅之时,把洗净的马兰头入锅略汆,待它色呈翠绿,尚未绵软之际,立刻盛碗供食,滋味甚好。
清人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记载马兰,谓之:“嫩者可茹、可菹、可馅,蔬中佳品。”袁枚所著《随园食单》谓:“马兰头菜,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此外,朱橚的《救荒本草》云:“采嫩苗叶煠熟,新汲水浸去辛味,淘洗净,油盐调食。”
我特爱品尝“马兰头拌豆干”一味,将豆腐干及马兰头二者,均切得极碎,再把这些细丁子,用好麻油一拌即成,色黄中带翠,闻之有清香。临吃之时,以匙取用,直接送进嘴里,略咀嚼即咽,馨香盈唇齿。以此当前菜,诚开胃隽品。
(编辑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