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连
“中华文化熠千秋,学术研求,岐黄大道,杏林毓秀,朝夕竞风流!师先哲,启新猷,晦明风雨共潜修!厚德博学,精诚济世,同心写春秋!玉函金匮,光耀满寰球!”校歌庄严而洪亮,当初的我们,便是伴随着这阵阵歌声,背负着父母和师长最殷切的期望,叩响了这所办学六十年的岭南名校——广州中医药大学(本文简称“广中医”)的大门。杏林毓秀,朝夕竞风流,这仿佛便是我们在广中医求学最真实的写照。
大医精诚,厚德博学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是每一位广中医学子的必读篇目,也是每一届迎新晚会必备的朗诵节目。朗朗上口的“大医治病”无限萦绕在每一位广中医学子的脑海中,既是医者济世救人的最终追求,也是一句句铭刻在心灵深处的警醒。凡大医治病,当以厚德济世,精诚待人,博学为本。
初识广中医,印象最深的不是药产丰富的药王山和时珍山,也不是跻身国家二级博物馆的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而是汗牛充栋的博物馆和取之不尽的电子图书资源库。记得医古文第一课,医古文老师并没有讲课本上拗口的繁體文,而是先告诉我们如何利用博物馆浩瀚的知识宝库和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免费电子资源来自学,其间他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个优秀中医人的必读书目。从初涉中医基础知识到博览各家学说,从中医小萌新到一代名医,我们还有漫长的求学路,而这些,并不是待在课堂中循规蹈矩地度过五年就能完成的。课堂的知识是有限的,尤其是中医这一门生于原始社会、基本成形于春秋战国时期且传承几千年的医学理论体系,单是学习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是每一个广中医学子必修之路。
追过朝曦,看过月色
广中医有两大校区,分别是广州大学城校区和广州三元里校区。大一新生统一入住大学城校区,而中医学专业大三搬至三元里校区,部分学院比如针灸康复医学院大四搬至三元里校区,还有部分中医专业的班级如四院的深创班在大三会搬至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进行接下来三年的学习。而我作为搬至三元里校区的中医学子,还是会时不时怀念起在大学城校区那两年的时光,难忘晨起锻炼时的朝曦,挑灯夜读时的月色,还有闲庭信步时的夕阳。
雀鸣晨钟响,夜幕未散,白露未晞,励志的人儿早已离开了温暖的被窝,直面清冷的晨风,开始一天的征程。作为一个提倡“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中医院校,励志班开设的理念便是磨炼学生的意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作息,以更好地传承中医文化。广中医的励志班分布于各个学院各个班级各个社团,由积极主动参加的班级内成员和各社团晨练人员(包括武术队、足球队、排球队等)组成。晨练时间为工作日的早上六点半至七点半,场地为校内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各处空地,晨练内容主要有八段锦、太极拳、武术套路等中国传统武术和各种球类训练。大一我参加了励志班,每日清晨在生活区足球场跟同学们一起打一套八段锦,另外还有励志班晨读。大二我参加了武术队的晨训,主要是跟队友们一起反复纠正和训练太极剑的团体套路,力求能一起练出一套行云流水的太极剑法。学生们晨起励志,成为广中医每日清晨的靓丽风景。这让我告别了通宵熬夜、踩点上课的日子,养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良好作息,习得中医导引术和中华武术,还让我收获了一群共同努力奋进的好同窗。
是夜,教学区被一片黑暗所笼罩着,只有零星灯火指引着广中医学子前往知识宝库的道路。广中医图书馆每日早八点半开馆,晚十点闭馆,伴着闭馆的歌声,人群陆陆续续走出了图书馆,但是不舍离去的人会选择转战隔壁的自习室,在那个无时间限制的地方可以灯火通明地学习一整天。在考研紧张期间,有的师兄师姐甚至将被褥搬至自习室,与时间赛跑,力求顺利考研“上岸”。考试月期间,学校另外开设教学楼课室两间作为临时自习室,开设时间为早八点至晚十一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安静复习的净土,为人流密集的图书馆和自习室分担了部分压力。我有幸与好友开启了临时自习室“二十一天打卡”,每晚课室管理员的关门声成为我们对时间的唯一感知,然后我们匆匆收拾书本,踏着夜幕,背诵着中医经典条文,慢慢走回宿舍,养足精神,准备新一天的奋斗。
闲暇时光,夕阳如酒醉了天边的晚霞,少年热情如火燃烧整个赛场。校三球和院三球比赛激起了这群“书呆子”们的青春热血,他们在球场打拼,酣畅淋漓,有的臂膀矫健、气势昂扬,有的目光如炬、神采飞扬……广中医学子不是一群只会啃古书的书呆子,他们有医者的博学和谨慎,也有少年的青春活力。热闹之后,我更喜欢傍晚与好友在校内喂猫看猫。拿着一袋今日份额的猫粮,在校园内各处猫咪聚集地悠闲地散步,摇一摇手中的猫粮,这群被我们养得滋润的猫咪们便会自发出来觅食。好友特别喜欢其中一只猫咪,因为毛色像豹纹很得她喜爱,故为之取名“草皮”,甚至为了看它养成了饭后散步逗猫的习惯。这些居住在校园的小猫咪们,成了我们闲暇时间最好的陪伴者,也是我的大学城时光最好的见证者。
下乡实践,回馈社会
广州中医药大学每年都会举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呼吁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为了促进青年学生投身祖国建设和家乡发展的实践中,展示青年学生党史学习和积极奋进的靓丽身影,凸显青年一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风采,三下乡活动既是学校的特色品牌,也为广中医学子走进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机会。
我有幸加入了两个三下乡队伍,分别在今年七月底和八月底体验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七月底,我与“护蕾益湛队”一起回到我的家乡开启八天的志愿服务之旅。我们通过探访老人和博物馆门前摆摊的形式为群众进行中医四项健康服务(量血压、推拿、贴耳穴、艾灸),推拿、艾灸等服务可以为他们缓解身体的酸痛和不适。我们希望能运用自身知识才能,为人民带来快乐、健康,服务人民的同时拓展自身的见识。
结合当前国内疫情状况,为积极配合国家防疫工作的开展,八月底我的第二支队伍“仲明服务队”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进行了为期八天的义教活动及调研活动。在此期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将中医基础、传统文化与党史学习相结合的特色义教活动,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做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这些活动进一步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儿童心田,取得了实践单位的支持与肯定,获得了一致好评。
下乡,是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深入社会、走进基层的契机,也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去知晓民情和国情,从中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过程。
感恩在广中医的每一天,我们在实践中肯定自己的价值,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充实自己,用火红的青春书写青年担当,用坚毅的足迹丈量祖国山河。杏林毓秀,数风流学子,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