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念文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 沉浸传播“容器人” 历史虚无主义
【中图分类号】G206/D261 【文獻标识码】A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全党、全国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任务的重要步骤,新时代提升党史学习的效果,需要借助新的传播手段,引入党史学习新的方法,深入、有效完成党史学习教育任务。为此,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和高等院校党政部门除了开展讲座、参观、讨论等常规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外,还需要创新党史学习的方法。当前一些地方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运用沉浸传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但是,运用沉浸传播开展学习教育,需要把握沉浸传播的特性,重视互联网技术发展、融媒体环境的整体改变带来的传播方式新变化,关注5G时代给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带来的改变。
沉浸传播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其视角上坚持全景构架,在应用中使媒介与受众得以深度融合,受众在其中的体验有强烈的包围感、在场感,受众可以体验高度真实的情景重现,沉浸传播引导受众深度参与媒介活动,激发受众参与意愿,提升传播效果。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沉浸传播将传播内容视作事物演变的一部分,使受众自觉融入传播过程,并追随传播内容而深受感染。然而,在看到沉浸传播对受众强烈影响力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对受众党史学习的负面影响:如果受众深陷于沉浸式传播不能自拔,会消解受众的主体性,造成党史学习主体的自我迷失。为此,我们需要恰当运用沉浸传播提升党史学习的效果,规避传播方式革新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负面影响。
沉浸式传播依靠新技术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新,呈现了强烈的融合性特质。沉浸传播将媒介与人更紧密地融为一体,使得媒介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时间与空间维度,身体、感官、技术和媒介的交互将成为常态,传播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行为,在对信息采集、组织、编码以及构思、编辑、整理、传输、接收、解析中构建一个信息传播交流链条。沉浸传播中,人与环境的全面媒介化使得信息的传输从单向传播变成普遍互联,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人对信息接受的内在需要被激发,传统的单向传播变成以人为中心的放射性传播,传播对象与传播环境浑然一体。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的数据传播人既接收信息,也反馈感受,学习兴趣由此得以激发,人与媒介高度融合,人体得以延伸。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入沉浸传播适应了新时代大众需求,通过主体与媒介的高度互联,沉浸传播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丰富了党史教学的表现方式,党史学习主体通过沉浸传播与媒介环境全面融合。
沉浸传播中人体通过媒介得以延伸,但是沉浸传播的定制化技术禁锢了人的主动性。当学习个体陷入沉浸媒介的定制化技术,就可能会陷入全景禁锢中。过多应用沉浸传播就会忽视真实的社会生活,形成“媒介依赖症”,沉浸传播背景下定制化技术强化了人的某种倾向。传播学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使“选择性接触”成为可能,人的某种向度得以强化,造就了单向度的人。沉浸传播中信息无处不在,人们往往倾向于依赖媒介来降低信息获取的成本,而过度依赖媒介环境的人就十分容易成为“沉浸人”。媒介通过用户数据来了解“沉浸人”的需求偏好及行为特点,推送符合其需求的信息。这种为用户“定制”的服务技术,会主动迎合用户兴趣,使得“沉浸人”进入设定好的选择路径,不自觉地去跟随。这种定制化技术会强化“沉浸人”造成信息依赖,深陷信息茧房。在这种情景下,人获取新体验的冲动丧失,人沉浸于媒介塑造的“容器”,人的想象力、创造力遭到禁锢。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借助大数据、高速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提升传播效率,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沉浸体验的快感,却也将人禁锢在某些历史事件发展的虚拟环境参与中。在大数据、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的助推下,沉浸传播助推了单向度人的发展:人处于媒介勾画的虚假自由之中,成为深陷于互联网传播工具塑造的虚拟全景中的主体,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渐渐消失,人的自我否定性意识、内容批判性意识和现实超越性意识这些创造性源泉受到削弱并逐渐消失,沉浸传播带来了越来越真实的“拟态环境”,而人则被禁锢在信息茧房中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成为消磨了主体性的人。沉浸传播中,受众在党史学习中对信息的获取貌似是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其实更多的是被动接收,沉浸传播使他们在学习中变成无选择被动接收的“容器”,人的主体性受到禁锢,与党史学习的初衷相背离。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习者要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习者需要明确党史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意义和学习内涵,提升学习个体的主体性。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习者要改变“容器人”的角色,从被动接收媒介信息,转变为主动选择接受党史学习的内容,警惕沉浸传播的禁锢影响,清醒认识沉浸传播的局限性。处在那种看不到、摸不到、觉不到的超时空泛在体验中,人要保持清醒警惕技术对人的异化,避免“无意识”地接收信息和“赖媒介以栖息”的生活方式,坚守党史学习教育的初心,自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沉浸传播中时刻明晰自己的目的、把握学习的对象,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党史学习教育要凸显党史学习者的主体性,自觉激发学习主动性,把握人的现实活动。为此,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要从源流上把握“沉浸”,避免沉浸传播中的自我迷失,提升党史学习中的获得感需要明晰学习主题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