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山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国际话语权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话语权是国际社会博弈和竞争的一项重要目标。所谓国际话语权,是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以及地区之间争夺的一种话语权力。从政党的角度来看,所谓政党的国际话语权也就是“一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在国际政党政治事务中设置议题、制定规则、掌控舆论、裁定是非和判断价值的能力和权力”①。
长期以来,西方通过媒介帝国主义以及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在国际社会上享有话语霸权,尤其是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等话语甚嚣尘上,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制于西方霸权话语。对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构建自己的有影响力的国际话语体系,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话语权建设问题,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②
第一阶段:以斗争方式创立国际话语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话语权问题上就深深打下了斗争的印记。毛泽东说:“权利是争来的,不是送来的,这世界上有一个‘争字,我们的同志不要忘记了。”③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使命以及面对当时国民党的围剿,让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不得不坚持斗争的路线,主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八年抗战,取得反法西斯斗争的巨大胜利,让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望。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时,表达了对帝国主义的藐视和对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他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更是让世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发展历程。
斗争可以分为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还可以分为武装斗争和舆论斗争。在早期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紧随国际共运,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早期党的主要任务是求得生存,夺取政权,解放全国,一心专注于国内斗争。这一时期,虽然中国共产党享有越来越大的国际声誉,但是其国际话语权几乎为空白,可以说处于失语状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话语权才逐步形成。在新中国成立的前三十年,国家的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国际话语权打下了坚实的硬实力基础。这一时期国际话语权主要通过舆论斗争获得。为了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多党合作方针。为了实行真正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基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然而对于中国的政党制度,一些西方国家一直抱着怀疑、抹黑的态度,认为中国的民主集中制不是真正的民主。反观西方的民主制,看似实行普选,但是却很容易受到政商势力的操控和民粹主义的牵引以及多党为了争夺选票和领导权而相互倾轧等问题的困扰。正如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所说:“现在以及不远的将来,中国共产党执政仍是最佳的选择。不切实际的民主制会将资源转变为政治上的无休止的争论,从而牺牲中长期的经济与社会收益。”④因此,多党合作制、政治协商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党政理论的重大贡献。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柏林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貢献。”2017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2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举行高层对话,就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达成共识,再一次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政问题上的国际话语影响力。
除了政党理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了一系列对外交往主张,大多体现了斗争的意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话语权主要是以政治斗争为主,争取第三世界的支持,故而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成为中国国际话语的重要体现。这一时期的话语权大多是为了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保卫和平、维护第三世界利益以及构建中国政党制度的正当性、合法性而提出来的。中国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求同存异”“三个世界划分”“一条线、一大片”等外交主张。在面对中苏关系恶化以及美国的反华政策时,又提出“两个拳头打人”战略,同时强调发展“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正是通过斗争,才有了后面的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中国进入联合国等外交成果,也换来了后三十年的“以合作为主、斗争为辅”的国际话语权制度模式。从这些国际话语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两条路线,一是与亚非拉第三世界开展合作,争取第三世界的支持;二是继续与西方展开对抗,以斗争求得合作,这实际上也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对抗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国际话语的主要表达形式。
第二阶段:以合作为主、斗争为辅,争取国际话语权。这一时期主要是从邓小平改革直至胡锦涛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南北对话”“南南合作”,显示大国担当。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在冷战中取得的胜利让自身的国际话语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于是“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霸权稳定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论调甚嚣尘上。与此同时,西方又在世界各地兜售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观”。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韬光养晦的战略,着力发展自身硬实力,尤其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1981年,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以及“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让西方刮目相看。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难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方案,这可视作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国际话语权中摒弃意识形态之争的一种努力。其后,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⑤中国逐步打破和扭转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对中国实行制裁、封堵和遏制的严重态势,全面恢复、改善和发展了同“东西南北”各种性质、各种类型国家的外交关系,开辟了“后冷战时代新型的伙伴关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