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作风: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向

2021-11-04 06:36:56钱再见苏雅勤
关键词:参政党民主党派政党

钱再见,苏雅勤

(1.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23;2.南京审计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京 211185)

一个政党的作风实际上就是这个政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方式,是这个政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等内在规定性的外在体现,是这个政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元素之一。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作风建设不仅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同执政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来说也是如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周淑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论断,不仅有力回应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的质疑,而且客观描述和准确判定了当代中国现实政治体系中民主党派的社会主义政党性质。”(1)周淑真:《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多党合作制度的逻辑关系》,《人民政协报》2019年2月20日。明确民主党派的社会主义政党性质和参政党定位,不仅为其在新型政党制度中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对其自身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中国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作风建设,与其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可以说,作风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范笑天认为,加强民主党派作风建设是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自信、推动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环节,是保持党派活力、提高党派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2)范笑天:《把握“五个关系” 加强民主党派作风建设》,《团结报》2020年6月23日。作风过硬的参政党是彰显新型政党制度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吉秀华认为,民主党派的优良作风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作风建设与民主党派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历史相始终,与多党合作的历史相伴随。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历程表明:作风建设必须以密切所联系群众为核心,围绕执政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而展开,以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为保障。(3)吉秀华:《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启示》,《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也就是说,作风建设不仅是内在属性与外在体现的统一,而且是历史传统和现实形象的统一,既具有稳定性和一惯性,又具有动态性和可塑性。袁一苇认为,一支作风优良的队伍是科学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政党作风建设对内有利于强化政党成员的纪律意识与组织意识,增强政党的核心凝聚力;对外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提升政党的政治影响力。(4)袁一苇:《周恩来民主党派建设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中的时代价值》,《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功能性价值是其必要性和必然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徐文杰认为,坚持和贯彻作风建设上的共性原则,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执政党、参政党的形象和威信。(5)徐文杰:《浅谈中共党建理论研究经验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借鉴意义》,《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政党形象和认同不只是意识形态及其宣传载体包括宣传部门以及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体,而且依赖其自身的作风建设及其绩效。张文雅认为,从执政党的作风建设维度来看,党的作风建设如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联系群众建设、反形式主义及官僚主义建设等对党的形象生成具有重要意义。(6)张文雅:《政党形象:现代政党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治理现代化研究》2020年第1期。换句话说,一个政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影响其政党形象,而政党作风建设绩效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和风貌正是民众从主观意义上构建政党形象的客观基础。

综合已有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学界相关研究多是侧重从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等方面展开的。但是,对于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内在逻辑、核心内容与基本特质则阐释不足。实际上,只有深入剖析其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内在逻辑、核心内容与特质,才能进一步准确把握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推进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实践路向。

一、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内在逻辑

从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定位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民主党派作风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其更好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条件,也是其自身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主党派作风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在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下,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和执政党,各民主党派自觉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的参政党,共同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党政治格局,成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质和方针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和亲密合作,并且在“互相监督”的党际关系中做到“肝胆相照”,形成“荣辱与共”的政党命运共同体。(7)林华山:《新型政党政治形态的独特方案——以“政党命运共同体”为视角》,《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对于各民主党派具有引领效应和影响作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8)《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4页。在新时期,习近平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急迫的任务,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66页。在新型政党制度中,作风建设是保持各党派生机活力、提升自身影响力、提高各党派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各党派齐心生发多党合作新气象不断彰显多党合作新优势的必要条件,而且还是更好地推动新型政党制度特色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环节。一句话,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作风建设是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形成多党合作新气象的必然要求。

(二)民主党派作风建设是其更好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条件

重视党内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塑造良好的政党政治生态。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必须要在统一战线内在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中准确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思想共识,深入加强作风建设,彻底革除作风之弊,始终保持其进步性。通过参政党的作风建设塑造良好的参政党形象。只有在加强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民主党派作风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代表性强、品行良好、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代表人士队伍,才能为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打牢思想共识基础、组织制度基础和人才队伍基础,才能基于思想共识的不断提高进而在履职尽责中展现新作为。民革中央印发的《2021年民革作风建设年工作方案》强调,加强和改进民主党派作风建设,是始终保持民主党派进步性、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职能作用的前提条件。可以说,加强和改进民主党派的作风建设,不仅是民主党派搞好党内团结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提高履职尽责能力、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条件。

(三)民主党派作风建设是其自身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自我完善基础上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彰显多党合作优势的基本要求。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说到底是其不断自我完善和始终保持进步性的根本措施,也是民主党派在新型政党制度中进一步深入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基本方针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近代以来,“政党中心主义”在中国兴起、发展,最终形成当下中国以“执政党为中心、为主导”的现代化理论(10)王侃:《以政党为中心的中国话语与中国道路》,《浙江学刊》2020年第5期。和实践。后发国家以党建国的历史无法套用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国家中心主义和社会中心主义等“地方性经验”来加以解释和裁量。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政党占据核心的地位(11)李新廷:《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政党中心主义——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视角的演进与中国关照》,《国外理论动态》2016年第2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种关键作用的有效发挥无疑是建立在政党功能的成功实现的基础之上,而政党功能的成功实现不仅有赖于党际监督和党际合作也离不开各政党内部的自身建设。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包括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内容。进一步讲,在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中,思想政治建设是核心,组织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而作风建设则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革除作风之弊,必然要坚持刀刃向内,实行自我革命,通过自身建设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型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面貌。

二、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

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职能作用而展开的,因此,必然涉及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和工作作风等各方面内容。但是,从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定位来看,其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质则具体表现为合作的作风、民主的作风和务实的作风。合作的作风是新型政党制度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民主的作风是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务实的作风是民主党派自身进步性和广泛性的辩证统一。

(一)合作的作风:新型政党制度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

政党制度的本质在于各政党在政权中的关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一种合作型政党制度,其实质是一种合作型政党关系,其核心体现就是民主集中制。(12)张毅:《民主集中制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特征》,《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本质特征,形成了具有合作性特质的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和党际关系。因此,新型政党制度中各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合作的作风,其根本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广大党派成员及所联系的群众在多党合作道路上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改进自己的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为改善政风和社会风气,消除腐败和不良社会现象,以身作则。(13)喻晓钢:《浅谈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孕育的政党文化和政党作风就是合作的文化和合作的作风。在新型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作风建设无疑要立足于统一战线同心圆理论意义上的共同政治基础,不断加强与执政党的党际合作关系,在思想共识持续获得新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团结合作的优良作风,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彰显“合作的优势”(14)史诗悦、钱再见:《合作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年第3期。,提升合作治理效能。

(二)民主的作风: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近代以来,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和阶级力量的领导者,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党的产生是现代政府的显著标志之一,政党创造出民主政治,现代民主政体不容置疑地与政党制度互栖共生。(15)Schattschneider, Elmer Eric, Party Government,(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42)1.政党作为现代政治的主要组织原则,是国家与市民社会、政府机构与社会内部团体和利益之间必不可少的纽带。(16)[英]安德鲁·海伍德著:《政治学(第二版)》,张立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93页。民主不仅意味着政党作为政治行动者的政治参与,而且强调其对于公共权力的依法行使和依法监督。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为了赢得选票、夺取执政地位,对执政党进行攻讦性监督。其政党监督的真正目标并不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党派集团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特朗普统治下的美国乱象特别是肆意退群、发动贸易战、新冠肺炎应对不力却甩锅中国以及对美国民众抗议的镇压等都说明了竞争性政党政治中党派利益至上是“民主危机最显著的表现”。(17)Mounk, Yascha, The People vs. Democracy: Why Our Freedom Is in Danger and How to Save It,(Cambridge, MA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8)8.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监督制度体系不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型政党制度基础上的,是人民民主政权中不同政党之间的合作型监督(cooperative supervision),与中国共产党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基本职能。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与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离不开其对执政党与公共权力的监督。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聘请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监督人员、参加党风廉政建设的检查监督,使民主监督的渠道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工作不断加强,也有力地推动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互相监督”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基本方针,始终贯穿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工作主线。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各民主党派通过建言献策、协商恳谈等方式将人民多样性的利益需求提交反馈,推动协商式政策议程设置和政策制定,实现民主参与、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发挥民主监督的合作治理效能。统一战线作为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不仅要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而且要基于一致性与多样性的辩证逻辑,引领其他阶级、阶层、政党、人民团体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围绕共同目标和公共利益,实现多元共治。

(三)务实的作风:民主党派自身进步性和广泛性的辩证统一

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民主党派的进步性集中体现在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党派的广泛性,是同其社会基础及自身特点联系在一起的。各民主党派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它们所联系的各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的责任。否认了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多党合作制度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否认了广泛性,民主党派就会失去其存在的理由。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就是在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围绕一致性的公共利益目标更好地发挥各民主党派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政治联盟优势,汇聚各方面同盟者的智慧和力量,实现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代表性功能,进而将参政党的功能优势转化为务实的治理效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的主要实践形式,能够学习并践行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三大优良作风,在多党合作的实践中形成务实的作风,并且在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务求实效地反映社情民意,在国家治理中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在自身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实现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在问题导向的作风建设中强化务实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

三、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实践路向

新时代民主党派作风建设要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相结合,与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职能作用相互促进。具体说来,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实践路向包括:坚定合作初心,把准民主党派合作作风建设的正确方向;坚守民主传统,筑牢民主党派民主作风建设的坚实基础;坚持务实取向,彰显民主党派务实作风建设的独特优势。(18)钱再见:《在作风建设中型塑参政党新面貌》,《人民政协报》2021年5月21日。

(一)坚定合作初心,把准民主党派合作作风建设的正确方向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一种合作型政党制度。合作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典型特质和独特优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是同心,即共同政治基础和共同利益诉求,同心是长期共存与合作的基础。只有不忘合作初心,才能切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各民主党派的章程是以国家宪法为根本准则而制定,它是规范和制约各民主党派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各党派的基本大法,在党派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是党派政治纲领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党派的性质、纲领、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规定了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是各民主党派开展党务活动的基本准则和工作依据,体现了鲜明的政党特色。其中,在自身建设方面也包含了作风建设的具体规定和相关要求。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中提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这一民革优良传统和基本特色。”强调“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作风民主,胸襟宽广,顾全大局,善于团结同志,紧密联系群众”。中国民主同盟提出建设“民主的精神、正直的作风”。中国民主促进会提出建设“知行统一、不尚空谈”的“老实党”作风。九三学社历届章程中始终强调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中国农工民主党在《章程》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作风民主、团结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中国致公党强调“致力为公”的优良传统。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强调“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等等(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各民主党派在自身建设中都强调了作风建设,并且基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性质定位,在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合作初心和合作方向的同时,凸显了各自长期作风建设形成的传统和特色。

表1 各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特色元素一览表

(二)坚守民主传统,筑牢民主党派民主作风建设的坚实基础

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通过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实现民主管理、民主表达和民主参与的政治权利。各政党间是亲密合作的关系,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使得各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集中,进而在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形成过程中基于共同政治基础并且通过政党协商达成政治共识,服务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以政治协商制度保证政策过程的科学性、利益代表的广泛性和决策方式的民主性。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建构了既协同合作,又互相监督的政党政治格局。参政党的参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党际监督和党际合作的过程,其共同的目标是国家富强、政治民主和人民福祉。在新型政党制度中,政治民主是一种典型的共识民主,即规则的制定和机构的设置旨在使人们广泛地参与政府,并就政府推行的政策达成普遍的一致。共识民主的要素有:包容性而非对抗性的文化基础、全过程性而非一次性票决的政策过程、广泛而非相对多数的参与者、政策过程的协商—协调—协作原则。就此而言,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几乎满足了共识民主的所有要求和特征。(19)杨光斌:《中国的政策过程追求的是一种共识民主》,《北京日报》2018年3月5日。正是基于以协商为主要形式的共识型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或民本主义民主(20)杨光斌:《初步成型的中国民主话语体系与制度化吸纳》,《东方学刊》2018年第1期。价值传统,各民主党派可以不断筑牢民主作风建设的坚实基础。首先,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在与执政党同心同德同向的基础上,不断凝聚、增进和扩大共识,更好地履职尽责,汇聚力量,形成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优良作风。其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密切联系群众,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序表达民意,树立民主表达、民主协商的良好政党形象和政党作风,服务于“立党为公”和“参政为民”的使命目标。最后,民主党派成员是人民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体之一。本质上说,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是人民民主制度中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其民主监督是在政党层次上开展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制度安排,“能够直接反映社会的民主与文明程度”(21)焦秀萍:《依法治国进程中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意义、实践困境及实效策略》,《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因此,民主党派在党际监督中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作用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增强自我提高、自我革命和自我净化的能力,切实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促进新型政党制度中民主监督的优良作风建设。

(三)坚持务实取向,彰显民主党派务实作风建设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2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66页。。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强调“三严三实”,即“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加强党性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民主党派加强务实作风建设是发挥民主党派独特作用、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的必然要求。(23)李家祥:《新形势下加强民主党派奉献务实作风建设研究》,《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民主党派加强务实作风建设,首先,要坚持务实进取的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铭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意识和作风。其次,要发挥民主党派联系广泛的优势,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和重要的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并且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协商式治理。最后,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发言权,并且要用好发言权,通过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职能作用,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民革中央印发的《2021年民革作风建设年工作方案》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还强调以提高政治能力为关键,以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以严格纪律要求为保障,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为抓手,通过改进作风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树立务实进取、清正廉明的优良作风,塑造参政党的良好形象,努力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以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就是要加强务实作风建设,通过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促进进步性和广泛性的辩证统一。

四、结语

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作风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其更好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条件,也是其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都是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职能作用而展开的,必然涉及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从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定位来看,其作风建设的特质则具体表现为合作的作风、民主的作风和务实的作风。合作的作风是新型政党制度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民主的作风是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务实的作风是民主党派自身进步性和广泛性的辩证统一。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以及中外政党制度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一种根本不同于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的合作型政党制度。合作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典型特质和独特优势。在新型政党制度中,只有不忘合作初心,才能把准民主党派合作作风建设的正确方向;只有坚守民主传统,才能筑牢民主党派民主作风建设的坚实基础;只有坚持务实取向,才能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务实作风建设的独特优势。总之,只有不断加强民主党派作风建设,切实通过自身建设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生发多党合作的新气象,实现思想共识的新提高,展现履职尽责的新作为,型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面貌,从而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猜你喜欢
参政党民主党派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布达拉(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8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论参政党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