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随着“互联网+教育”飞速发展,“教”与“学”在理念、方式上都发生极大变革。医学模式也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新形势下对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文件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培养全过程[2]”。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在进行医学相关知识教育和医学实践技能培训过程中,注重人文知识、人文素养、精神品质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具体体现在对病人的理解与尊重,对生命的珍惜与爱护。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具有科学精神,还要拥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人文精神及人文关怀意识[3]。
而生理学是医学生医学生涯中最早接触的一门课程,是医学专业基础课,通过引导医学生善待实验动物,训练规范的实验技术、手术操作,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4];重视课堂讨论,在评论、争论过程中,锻炼医学生合理组织语言并流利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5]。因此,如何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与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生理学进行深度融合,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更好地全面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持续提升,是当下医学数字化教育热点内容,对促进医学生健康发展、增强职业能力,构建新形势下和谐医患关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更好为大众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
大一临床医学专业1-4 班的学生,其中1-2 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3-4 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组,进行医学人文素养培育教学模式。上述班级的入学成绩没有统计学差异,授课教师与辅导员等都均相同。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于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6])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与医学专业知识培育耦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其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具体路径如下:
(1)富含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SPOC 混合教学模式的搭建
①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课题主要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搭建课程框架,借助生理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进行的构建,构建完成后主要面对本学校的学生,小范围的实施。前期工作已完成,教学效果显著。
②富含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SPOC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2)富含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SPOC 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本研究团队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已建立了十二个章节的生理学学习内容,现在这个基础之上,每个相应章节新增富含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模块。
①新建富含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模块
借助网络优质资源课程,如MOOC网站上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史话、医学人文、医患沟通技能学、医学发展史等优质课程,精心筛选出符合本校高职高专院校水平的医学人文内容,包括:视频资源、PPT 教案、单元测验,作为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模块内容。
②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线上学习
方法与前期SPOC 混合教学相同。
③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知识内化
如何有效的把医学人文素质培育和医学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为了更贴近医学生实际学习和工作需要,从医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育活动。本研究通过超星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设计三大板块:病例讨论板块、实际场景模拟板块、校园文化板块。现在医疗模式转换为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病例讨论时不能就病轮病,因此板块中增加医学人文素质内容,全方位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实际场景模拟板块采用任务驱动和小组学习活动的形式进行,将医学人文素质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任务,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和展示。校园文化板块,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科学与人文传播分享、建立积极向上的医学人文观念,激发医学生热情,唤起学生心中的医学人文精神。
④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多元素教学评价
a.单元测试:主要实现医学人文素质理论层面上的考核。
b.小组评分:小组汇报时,不仅要评价知识、技能、完善度,还要评价医学人文素质培育成果,包括像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能力及素质。
c.对个人的评价:要综合考虑课堂表现、师生和生生互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活跃程度,再结合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对个人给予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采用过程化评价,最终成绩=网络教学平台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笔试成绩40%+生理学机能实验成绩20%。
其中网络教学平台平时成绩通过多远考核评级表(见下表)进行汇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课堂互动、互评作业、项目测验、模块考试。课堂互动占40%包括参与投票、问卷、抢答、选人、讨论、测验、小组任务等课程活动,可以获相应分数;互评作业成绩占 20%,作业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客观题由学习平台自动批改得分,主观题由教师批阅得分;项目测验占15%,完成各讲课后自测题;模块考试25%,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进行试卷的作答。
其中期末考试笔试成绩占40%,期末考试的形式为闭卷。
其中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书写成绩占20%,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理论水平、实验技能和动物伦理的认知,将学员的实验成绩分成两部分:平时成绩和实验技能考核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可根据每次的实验报告和现场表现记分,实验技能考核在实验室内操作考核。
采用过程化评价后的最终成绩,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比较后,结果显示采用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与医学专业知识培育耦合的线上线下混合的这样种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的最终成绩大幅度提升,组间差异明显变小,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最终成绩比较(分,)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最终成绩比较(分,)
结合文献研究,采用自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学校人文素质培育现状、医学生的评价以及文明修养与人生态度等相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8.2% 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较低,69.6%的学生认为学校方面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培育稍欠缺,54.7%的学生认为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一般,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医学修养。
表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百分比,%)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提升情况主要采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提升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五个大的方面: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水平、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主要考察医学人文领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人文思想主要调查是否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是否具有自我管理、观察思考,决策判断的民主观念;是否具有敢于质疑不断探索的创新性思维。人文方法主要调查能否遵照正确的行为规范进行学习和工作;是否具有与同行交流合作、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和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水平调查主要包括是否能够和惠者良好交流,正确客观地表达医学观点;是否理解和尊重患者,能够理性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家质,具备终身学习、攻克难关的信念。人文精神调查主要包括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否具有独立人格、坚持原则,坚定职业信念、有执着乐观的职业态度;是否坚持以人为本,认同人的生命尊严高于一切;是否具有渴求知识、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人文知识,53.7%的实验组学生认为通过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知识内化可以有效的掌握一些医学人文领域知识。71.1%的实验组学生提高了相关人文思想的觉悟。通过场景模拟,85.7%的实验组学生采用人文方法处理问题、79.9%的实验组学生人文水平得到提升、89.1%的实验组人文精神得到弘扬。
通过对以上教学效果数据进行采集、整理、统计,分析基于SPOC 混合教学模式在促进医学人文素质培育中起到的作用。
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与医学专业知识培育耦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全程检测学生的学习轨迹,并能根据学习轨迹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同时因为加强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得学生的学习氛围明显改善,学习能动性得到促进,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学生之间协作学习活动明显增多,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促进。也就是说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改善,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享受学习,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业水平明显提高。
生理学是临床学生大一学习开设的核心基础课,是机能学的核心,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主要为临床学生提供医学临床思维,是判断临床疾病的前提,对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方面具有较重要的意义[7]。本课题以生理学这一课程作为研究案例进行具体详细的设计,构建了基于富含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SPOC 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设计三大板块(病例讨论板块、实际场景模拟板块、校园文化板块),优化教学过程,促使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深度融合,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整合,将教学和考核评价重心转移到医学人文素质实际培育效果上来,增加教师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的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培育水平,促使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医学人才。
总之,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借助MOOC 等网站上的精品教学资源,有的放矢地引入适合高职高专层面的人文素质培育课程,加以有效利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网络课程。在其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医学人文素质培育逐步渗透到医学专业知识中,增进医学人文感悟和学习、提高医学关怀能力、提高医患沟通等技巧。因此,作为一种从源头起作用的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培育模式,完善了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用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