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融开放的演变历程、基本特征与政策建议

2021-11-04 02:15郑晓怡杨茜雯
时代经贸 2021年10期
关键词:周边国家云南省金融机构

郑晓怡 杨茜雯 赵 芳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一、云南金融开放的演变历程

(一)萌芽阶段(1978—1990年)

云南省的边境区位优势为人民币在云南边境流通提供了金融开放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在1978年,我国实行全面改革开放后与周边相邻各国的边境贸易开始逐渐恢复。随着边境地区人员交往的不断增加,以及边民互市的逐步开展,人民币跨境流动才逐渐增多,但此时的金融开放也仅限于货币的边境流通,并无完整、实质的金融开放举措和政策。

(二)起步阶段(1991—1998年)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先后和东南亚各国外交关系正常化,云南作为毗邻周边国家的沿边省区,金融开放迎来曙光。在边境贸易上,对于当时原苏联、越南、缅甸以及东欧等国家开展的包括边境贸易在内的易货贸易,我国国务院于1992年颁布的相关政策为其提供了特殊优惠政策,不仅在原则上放开商品进出口贸易,也对同时期的进口商品实行严格的进口关税及增值税税收减半政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人民币出入境的限额规定,从1990年的2000元调整到1993年的6000元,达到了质的飞跃。但此阶段的云南金融开放仅是在国家的统一指导下执行人民币出入境限额和边境贸易政策,而金融领域尚未开展其他工作。

(三)探索阶段(1999—2007年)

1999年,为缩小东西差距,平稳发展国民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作为西南部大省,云南省被列为重要发展省份之一。2000年,国家为了进一步推动云南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资金帮助云南引进人才、发展科技、开发产业,为云南省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4年,云南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南亚展、“GMS经济走廊论坛”“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搭建了重要平台。

(四)发展阶段(2007-2013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云南金融业也经受了外部危机的考验。2009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莅临云南视察时特别指出,要加强云南外贸建设,加快推动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门户开放的桥头堡”。此后,云南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沿边开发和开放中不断勇立潮头,政府出台诸多政策给予支持,仅突破性政策就有30多项,其中金融业相关政策高达10多项。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为云南金融开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条件。同年6月份,跨境人民币业务在云南试点,对加强云南涉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2月,云南达成了全国第一例人民币对泰铢的区域交易,做到了在全国银行市场挂牌,这不仅促进了沿边地区人民币国际投贷资金的发展,也加快了云南省对外股权投资发展的进程,积极推动了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

2013年11月,在促进沿边、跨境金融、地方金融改革先试先行以及加快推进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进程等方面,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一举措极大促使了边境省区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周边投资便捷化发展,为实现跨境经济新超越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五)深化阶段(2014年至今)

2014年至今,云南省全面展开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在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方面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使得人民币在东盟和南亚国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逐步增强。

在2014年国家政府报告中特别指出,要加速推进建设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这类具有重大意义的支撑项目,努力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科技新方式。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 多方金融合作也走上了新台阶, 同时也为云南省沿边开放的发展提供潜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应当发挥沿边开放区位优势,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这为云南在新时代发展确定新坐标、新定位有着重要意义。2016-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启动与老挝央行、缅甸央行的首次多方洽谈,构建了滇老、滇缅双方央行机构高效合作交流平台,为双方金融发展增添了催化剂。

2018年5月,中国与老挝首次实现了外币现钞的陆路相互跨境调运。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出“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金融开放的系列举措,开创云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新局面。

截至2020年6月末,云南已经实现与境外一百多个国家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往来,其中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多达38个、境外银行在滇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共计89户、境外机构在云南开立非居民人民币账户高达1841户。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云南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省为中轴心向南亚、东南亚等邻国多方面辐射的跨境人民币结算网,这无疑促使着人民币成为云南省当前第二大涉外交易结算货币,同时也让人民币成为对东盟的跨境结算的第一大货币,很大程度上巩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地位。

二、云南金融开放的基本特征

(一)金融开放起步晚、基础差

云南虽具有特殊的地理区位,边境地区货币流通已较早开展,但真正的金融开放雏形源于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总体晚于中国金融开放起步时间。同时,云南金融开放还面临基础较差,表现为:第一,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难以为金融开放提供有力保障;第二,金融机构数目和业务范围与东区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金融开放总体水平并不高;第三,金融市场不够发达,证券交易市场不够活跃;第四,外资金融机构较少(仅9家),不及西部地区的成都、重庆,金融开放的后劲不足。

(二)金融开放具有政策推动性

在国家层面,如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3年的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2019年的中国(云南)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成立,都与金融开放密切相关。

在省政府层面,2016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金融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2020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等均提出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扩大沿边金融开放,推动云南高水平对外开放。

(三)金融开放水平稳中有升

吸引外资额呈上升态势。2010年以前,云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度基本在10亿美元以下(如2005年仅有4.36亿美元)。2010年后,云南对外开放不断取得进步(见图1)。外商直接投资额度从2011年的21.54亿美元不断上升到2018年的82.79亿美元,2019年回落至55.45亿美元。期间,2012—2014年保持了较低增速,但2015年起增速较快。

图1 云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2011—2019)

外资金融机构逐渐增加。截止2019年7月, 云南省外资金融机构增加至9家,分别是恒生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大华银行、马来亚银行、泰京银行、安盛天平、开泰银行,外资银行数量在西部排名第三。但据《云南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云南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云南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比重基本在0.2%左右(见图2)。这说明云南外资金融机构资产份额较低,不足1%,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与份额仍处于较低水平。

图2 云南外资金融机构资产占云南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比重

跨境人民币收付稳步增长。截止2019年,云南省跨境人民币收付 627 亿元,同比增长 9.8%,在边境八省中位居第三位,在全国位居第十八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使用增多,云南与毗邻的缅甸、越南、老挝跨境人民币收付分别为212.5 亿元、135.5 亿元和 21.4 亿元,增幅分别为 5.2%、5.6%和 2.4%。人民币收付在全省同期国际收支中的占比达 32.5%,是试点初期的 6.6 倍,在全省继续保持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跨境结算货币地位。

三、云南金融开放发展的政策建议

首先,大力发展云南对周边国家贸易与投资,为沿边金融开放奠定坚实的产业与经济基础。改变云南对周边国家贸易和投资总量小、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依托自贸试验区优势核心产业集群效应,打造跨境产业价值链,借力产业国际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跨境贸易与投资链条延伸,推动对外贸易与投资上规模上水平。同时,在巩固现有贸易和投资主要伙伴国关系的基础上,发展更多伙伴国,不断拓展云南外贸和投资增长空间。

其次,在金融市场开放中,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的原则。既要通过政策“组合拳”,加大对省外、境外、周边国家金融机构吸引力,不断汇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也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增强地方金融总量与竞争力,改善地方金融资源区域分布,有效增加沿边区域金融资源供给。

再次,在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既要进一步加大对驻滇金融机构和云南地方金融机构“走出去”政策支持力度,实现中资金融机构对周边国家的全覆盖,不断增加中资金融机构在周边国家金融市场份额,增强中资金融机构在周边国家金融市场影响力,也要积极落实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促进金融业对外开放11条措施,吸引更多包括周边国家在内世界各国优质金融机构落地云南。

最后,在资本与金融账户开放中,要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根本,引导金融机构巩固扩大已有跨境金融服务创新试点经验的应用,形成金融创新成果的规模经济效应,同时,积极借鉴其他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探索实施新的跨境金融服务创新举措。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云南省金融机构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2001年—2009年中国及周边国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