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沟的月亮滩

2021-11-03 13:38王宗仁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赏月泉水战士

我常常记着二道沟那个地方。那里没设村也没建镇,只是长江源头的一片荒野。但是二道沟住着3户人家:10个战士的兵站,5个养路工人的道班,还有一户游牧而来的藏族同胞。二道沟的寒冷是出了名的,隆冬的最低气温可奔到零下32度。可是在最冷的季节我把它揣在怀里,会一直走进唐古拉山的最深处。那是因为二道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战士是故事的主人公,还与泉水和月亮有关。

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一名执行任务的解放军战士,跋涉至二道沟时,饥渴难耐,求助无门,便爬到一眼泉水边痛饮不止。他极度疲累,浑身乏力,正饮水时一头栽进泉里就再没起来。数天后战友和牧人们发现时,他的身体已经与泉水冻结为一体,惟两条腿直挺挺地露在冰面上,好像路标矗立荒原。这路标给跋涉者昭示方位,输送力量。

军民含泪撩起清澈的泉水给这位无名无姓无籍贯的战士洗涤遗体,然后就地掩埋。墓地距泉边百十米,一块木板做墓碑,上写“神泉之墓”。“神泉”既是对无名墓的尊贵,又对泉水寄托了深情。

从此,二道沟就有了一眼神泉。说它神,是因为有人亲眼所见,一天夜里一轮金黄金黄的圆月从泉里升起,将月辉洒遍二道沟。拂晓,人们又眼睁睁地看着那月亮坠入泉底,消失了。传说归传说,但二道沟的泉月值得观赏品味,吸引了不少游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到二道沟赏月,是我向往已久的心愿。我虽然数十次跋涉世界屋脊,但是每次到二道沟都是飞车而过,留下了遗憾。前年夏日的一夜,我在去拉萨的途中特地投宿二道沟,为的是赏月,也是为缅怀那位葬身神泉旁的无名战友。让那泉中月色醉我心扉,让那亡友的情懷壮我筋骨。

这夜留在二道沟赏月的游人,少说也有二三十个,他们都像我一样,在未看到泉月之前,心里已经揣上了那个美丽的传说。

月亮还没有爬上山垭。

旷野的夜,俱黑如漆。整个青藏高原被静谧和神秘笼罩着。唯点缀在黑绒般夜幕上的星花,闪闪烁烁,伸手可得。使人觉得它们仿佛就在地上,天地浑然一体了。这夜,月亮在十点钟后才能从山巅升起,爬进神泉。可是游人们都等不及了,早早地站在泉边等候。好像那月儿隐藏在泉水中,巴不得用双手把它捞起来。

夜,寂静如海底。偶尔从青藏公路上驶过一辆汽车,连那轮胎擦地的声响都听得一清二楚。汽车渐渐远去,夜显得更幽静。

月亮是在一瞬间出现在泉中的。不知是哪位女高音喊道:“来了!来了!月亮回来了!”可不是回来是什么?月亮每晚都卧进这泉里过夜。不管它走得多远,就是到了地球那边,不管它走得多远,还是会回来的。神泉是它的家呀!

天黑得看不见赏月人脸上的表情,但是从现场悄然肃穆的气氛里可以想象得出,每个人的眼睛肯定瞪得像小雀蛋那么大。像我一样凝全力倾尽其情看泉水中的月亮:那月亮绝对不是淹没在泉底,而是游离于水中,凸现于水面。水只是个载体,它像生着腿似的站在水上。绵绵的满是柔意,鲜鲜的如蛋黄脆嫩。我甚至透过月亮看到了泉底那颗颗圆润的鹅卵石。月亮还在移动着,朝上移动,离我们越来越近,连月中飞舞着的嫦娥都看得那么真切。往日我们抬头望月,总觉得天是那么高远,月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眼下的月亮分明就被我们抱在怀中,举手能触摸,甚至张口就能咬下一块月片。

就在这当儿,又有人喊道:快来!快来!这里遍地都是月亮!

我循声而去,兵站后面的荒滩上已经拥了不少人,都在赏月。原来兵们平日在滩上挖下一排排坑,草皮碎石粘砌,固若水泥。然后将这些坑糖葫芦似的串起来,引来泉水。在月照高原的夜里,每个水坑里都装着一个月亮。有多少坑就会有多少月亮,这荒滩也就取名月亮滩了。

我问一个兵:荒郊野地的二道沟,为何要引来这多月亮?兵答:那位无名的战友躺在神泉下已经30多年了,一定很寂寞。有这么多的月亮陪他,他才能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

我许久无语,只是看着水面上那显得越来越大的月亮,心情很沉重……

(作者简介:王宗仁,笔名柳山,1939年5月出生,陕西扶风人。1985年入伍,在格尔木驻扎7年,百余次穿越青藏高原。历任汽车驾驶员、副班长、文化教员、组织干事。1965年,调总后勤部宣传部,任新闻干事、创作人员、总后创作室主任。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文学创作一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作品42部。青藏高原题材的散文集主要有《传说格尔木》《雪山无雪》《情断无人区》《苦雪》和《藏羚羊跪拜》。散文集《藏地兵书》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有《夜明星》《藏羚羊跪拜》等4篇散文选入中小学课本。)

猜你喜欢
赏月泉水战士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赏月
动物赏月
泉水与盐水
独自一个人赏月
国际主义战士
月中人
旅游与脚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