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成才为核心、以素质发展为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学英语》作为我院高职一年级阶段的公共必修课,既要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文化意识”等人文素养。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我院部分英语教师成功的做法,探寻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和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对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课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芦晓,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前言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把立德树人任务到实处,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中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宪法法治意识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在高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要突出价值塑造的重要性。《大学英语》是我院所有专业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课必然涉及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因此,学生只要学习外语,就会不断地接触外来思想。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与语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让学生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客观、思辨地审视和评价英语教学。
一、思政教育在我院公共英语课程中的现状
1. 教师思政教育重视度不够。我院思政部和基础教学部是分开的两个独立部门,虽然在排课方面有所交集,但是平时因为专业差距,教师之间没有太多交流。我院英语教师虽然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却没有想过英语课程和思政方面有什么联系。在学院组织“课程思政化”的培训后,英语教师们才开始逐步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2019年9月,我院将“符合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作为一项4分的要求添加在教师课堂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中。通过不断学习教育部文件、参加培训,英语教师深刻了解到如果英语课程不重视学生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问题,意识不到教学中的思想元素对学生的影响力,那么就无法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语言学习和育人不是分割开来的两件事情,而是相关联相统一的。
2. 英语课思政教育渗透程度不够。我院英语教师在有意识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时候,由于没有完善的思政教学计划,英语教师以自己的喜好在教学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但是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评价體系。教师在英语课的某一知识点进行浅层次思政教育,比如一句思政观点等,不能够结合英语课相关理论知识对思政教育价值功能进行充分讨论探究,这样就造成了我院高职生在英语教学中获得的思政教育比较少,虽然也有一定影响,但是还不够深刻,学生毕业后会逐渐遗忘,更不能以思政教育为先导,驱动高职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推进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对策
1. 完善修订我院英语课程标准。我院英语教师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本院高职英语课程标准的完善和修订。课程思政的宗旨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要进行教学改革,就要先设立课程标准。我院英语教师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整合教学内容,将主题一致的单元归入同一思政话题展开教学,形成了生活观点、经济职会、文化洞察和世界焦点等思政主题。同时,我们还从主题、篇章、练习等内容中挖掘思政思想,增加与本主题相关的社会问题、中华文化、时事热点、著名人物和科技成就等内容。我们在课程标准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表1列有该模块部分教学目标、考核方式和参考学时。
2.校本教材的编写。我院英语教师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组建教材编写团队,完成了《高级英语》上下两册的编写工作。教学团队成员对我院近十年来的英语教材进行深度剖析,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材于2020年9月正式出版,应用于我院高职一年级的英语课程。两册书共有18个单元,其中增添了不少中国元素,例如中国节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人物等素材。阅读理解文章的选取,也加大了中国文化的比重,例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单元我们选取了中国剪纸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等文章,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思政教育形式上,我院英语教师不断创新,例如翻转课堂、微课教学、师生互动、二维码在线答题、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出来,打造温情课堂,表达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和国家情怀。我院鼓励教师参与线上和线下课程培训、集体研讨,参加教学比赛,激活教师的教学热情。
4. 开辟第二课堂,举办英语竞赛。第二课堂指的是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之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活动。由于我院高职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是十分浓厚,我院英语教师在开展一年“英语角”活动之后,没有再开展过院级的英语活动。举办第二课堂,首先教师要转变思路,例如举行以“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为主题的演讲竞赛、以“红色教育”为题的英语阅读活动等,将思政观点自然融入英语学习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百人词汇大赛,教师要在比赛中融入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英语词汇,让学生获得语言学习的成就感。
5. 创建英语思政教学团队。在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都具备的情况下,如何真正做到在英语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要问题。我院英语课时自2018年开始缩减,原本每周4课时降为每周2课时,因此教学内容也要进行压缩。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进行课程思政的新尝试,这就给教师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专门成立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小组,小组不仅有英语教师,也有思政和语文教师。大学英语课以2020级汽车系高职一年级新生为实验班,采取团队分工合作的机制,群策群力,集体备课。与其他学科建设相互渗透,形成同向同行。
结语
目前,我校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改革的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最大限度发挥英语课程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公共英语课程是高校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构建全员、全面、全过程“大思政”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关注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意蕴,有助于高职英语教师自觉把自己融入育人体系,主动提升课程思政理念,不断推进“三教”改革,为有效建设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莉.浅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大学教育,2012 (8):82,84.
[2]王觅.大学英语智慧教育中的思政渗透研究——以《综合英语》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74-78.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4]田鹏,姚锐敏.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J].科教导刊,2011(7):10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