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有效地防止或减少错误和舞弊发生。随着政府财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相较于先进的地方企业依旧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义
(一)为行政事业单位完成任务提供有利保证。
内部控制需要对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及其相关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使部门与部门之间紧密配合,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执行上级赋予的使命任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当把各部门及人员所分管的个别经济业务及管理事项有效的协同起来,将其置于单位整体任务目标的实现上来。
(二)保护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避免资产流失。
资产和物资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履行职能任务的物质基础。内部控制对本单位的物资采购、资产使用以及管理等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有效的管控其使用情况,防止财务资源浪费和流失,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保证财务活动的合理合法。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在清查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同时也暴露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的很多缺漏,良好的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中实施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作用能够督查单位各类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任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来行使,并置于阳光下进行监督,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
(四)保证行政事業单位会计信息和财务资料准确可靠。
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监督的过程也是单位内部权力制衡、工作整合的过程。按照不相容职能或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通过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内部审计和财务、信息公开等诸多手段来完善风险控制防范机制,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和财务资料的准确可靠。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一)信息沟通不顺畅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信息化进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信息沟通不顺畅,这也是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中最薄弱的环节。内部控制缺乏集成性。构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网络系统的子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的制约,各部分分割、分别开发,造成了系统的支离,导致了彼此之间没有有效的集成和共享,无法实现控制系统应有的灵活性和灵敏度。而且各级单位,特别是上下级单位之间无法实现异地连接,使会计控制无法突破传统会计滞后的阶段式控制方式,无法实现由静态的事后控制向动态的事前和事中控制转变。
(二)加大检查计算机舞弊的难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财务信息化后,加大了检查计算机舞弊的难度。因为计算机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与隐患,现实中可能出现恶意篡改储存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以及财务数据等一些单位敏感数据的情况,这种篡改较原先的纸质介质记录的信息发生篡改更难以被单位的管理人员发现,甚至出现经过授权修改数据的管理人员“监守自盗”或者与未授权人员“狼狈为奸”的问题。因此,如果单位的重要财务数据被复制、伪造、销毁等,将给单位带来隐蔽性和危害性都极大的安全问题,所以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后内部控制将更难以发现利用计算机发生的舞弊现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单位财务执法状况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财务监督机构建立不成熟。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监督评价力度不够。三是内部岗位互相控制不完善,对财务各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业务制衡不到位。四是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结合不到位。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风险评估制度
风险既存在于单位整体层面上,也存在于具体经济业务活动当中。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中方方面面都可能存在风险,在整体层面来说,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晰、制衡机制不健全等都会导致经济活动的不合法不合规、财务信息失真等风险出现。细化到经济业务上来说,预算编报不够准确完整、经费收支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风险评估就是测评风险大小及其对控制目标影响后果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防范和控制风险,因此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强化风险评估制度是内部控制必须完善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方式
顺畅高效的信息沟通方式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运行的效率,优化经济资源配置。首先,上级部门应对财务系统的开发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资金支持,确保各级财务部门信息系统高度融合。其次,各部门应按控制系统的需要识别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收集、加工和处理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安全、快捷地传递到上级财务部门,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三是通过内部控制框架,建立和健全相关信息的报告负责制度,使财务人员清楚地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职责,并及时获取业务处理过程中相关的信息。
(三)加强控制活动的管控
控制就活动是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采取各种控制措施和手段,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或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过程。但是控制活动仍然很难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即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严格遵循会计处理程序对发票进行审核稽查,由“真发票假业务”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难杜绝。还有差旅费报销产生的多报错报问题还是存在。不同的经济业务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实施管控,例如集中采购制度就是对物资采购和零星办公用品采购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内部控制必须要前移到事业部门的购货环节甚至是合同订立环节,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授权审批、信息公开等方式最大可能的抑制虚假交易发生。另外大力推行差旅费货币化支付标准,对单位常用的出差标准做出全面的统计,以统一标准核销差旅费,减少漏报、错报、多报等情况发生,这也是有效进行控制活动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凌华,李佳林,潘俊. 政府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协同机理研究——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为例[J].财会通讯,2021(1):163-167.
[2] 黄彩仪.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2):149-150.
作者简介:杨新宇,男,汉族,山东济南,1997.04,本科,空军勤务学院(221005) 研究方向:军队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