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杭伯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内容
茶文化是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它包含着丰富多彩,在中国古老民族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传统而独特、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本文以茶文化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其进行探究分析探讨与探索研究;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到茶文化本身所具备的精神属性、文化底蕴以及审美要素等方面内容,以茶文化中的生活美学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与中国传统艺术和民族精神之间存在着联系。通过对这一方面内容的探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茶文化中生活美学的意义以及影响。
第2章 茶文化中的“审美”观照
2.1 “生活美学”的概念
生活就是“生”与“活”,生活是每个人的每一分一秒逐步构成的,生是出生、生命力,是生命的精神;活则是一种生命状态,是活动、是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
当代中国美学的“生活美学”中,就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意识、生活观念以及人生追求与传承的脉络。追求美好生活是人们的本能诉求,存在每个人的生命意识之中,是生活中的终极目标。于是,“生活美学”随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应运而生。
为什么说“生活美学”就是追求美好的生活呢?因为在物质生活富足之上,还有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这种品质正是对生活中的审美追求。好生活,构成了美生活的现实基础,而美生活则是好生活的理想升华。没有生活的理想,就没有理想的生活,生活美學恰恰是美好生活的理想所在。
2.2 茶文化的构成
一杯温暖的茶从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起始,它的故事由来已久。“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炎帝神农氏为救夭伤之命而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的上古神话传说,因其有解百毒之效,在较长的时间里多用作药物或祭祀品。
从文献方面,一至六世纪就有了诸多记载。《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了武王克殷商后巴国向周王朝纳贡的清单,其中便有茶的古称“荼”。有关煮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五十九年王褒的《僮约》,文中有"烹荼尽具"和"武阳买茶"两句有关茶的记载。汉宣帝甘露年间,县人吴理真在蒙山种植了七棵茶树,这是史上最早有关种茶的记载。成书于3世纪的《广雅》对当时茶的加工、制作、饮用作了详细记载。中国酒文化也源远流长,而历史上以茶代酒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晋朝诗人和文官杜育写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诗赋作品《荈赋》,"沫沉华浮,焕如积雪"将乳花上升到茶汤面的过程,描述如冰雪一般美丽,茶文学、美学也从此打开了新篇章。同一时期成书的《桐君采药录》还特意记载了茶汤乳花的医药疗效。
从药用生食起始到魏晋时期逐渐变成饮品,以茶倡廉的思想导向在两晋时代奢侈荒淫的社会背景下油然而生,茶以其清淡的本性和提神健身的功能性受到道教的青睐,佛教寺院以茶礼佛的日常促进了“茶禅一味”思想的产生。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余(杭州),北至涿郡(北京)加大了茶的推广范围,陆羽在湖州苕溪边闭关对书,写出了茶学的奠基性著作洋洋七千余言的《茶经》,简洁而又全面地介绍了唐朝的茶文化。繁荣地唐代迎来了创新性的饮茶法,用铁釜或银釜煮茶汤再分饮,这便是煎茶的饮用表现形式。为了加强唐朝和游牧民族的和平,文成公主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和亲入藏,茶叶、丝绸、佛像便是陪嫁物品其中。随后文成公主在吐蕃传扬中原的先进文化,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吐蕃百姓“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嗜茶成风。中唐以后皇家与吐蕃长达数百年的“茶马交易”也成为了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在境内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境外横跨欧亚大陆的骆驼商队和绕行印度海岸线的阿拉伯商船将这些奢侈品带到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富贵人家。中国,这个遥远的国度,充满了神秘和异域风情。直到今天,人们还会用同样的口吻来形容这个东方古国。
大约唐代中晚期,一种脱胎于唐代的煎茶的饮茶法出现了,名为点茶。这一时期茶叶的采制都更加的精细,时间的齿轮推移至宋代,茶叶已经很少作为单味药材来使用了。饮茶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境界,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唐代裴汶在《茶述》中写到:“其性精清,其味浩浩,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非常准确的道出了中国传统茶道的本质,把茶饮推到了更高雅的精神层面,非常准确的道出了中国传统茶道的本质。静为茶之本性,清为茶之韵致,和乃茶之魂魄,是宋徽宗对茶饮做出的总结,使这一片树叶清雅高洁的本来面目和一盏温暖茶汤中所蕴含的生活美学,开始显现并生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显然,茶文化中蕴含着中国人的哲学、美学,“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在一盏茶汤中沉淀着对生活及人生的思考,是中国美学的一种具体表现与精华。它修炼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向前人学习,追求更高的境界。作为一名茶人更应该去向这一片朴素的叶子去学习,在习茶的过程中尝试舍去分别心,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中,保持习茶带来的专注更是保住了当下社会中最为宝贵的人生财富。
2.3 茶文化的审美关照
茶文化中的审美,是茶道在其精髓上,通过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等因素进行分析与提炼之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可以用来陶冶人情操、抒发人们情感;同时也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茶”具有陶渊明所描述过的自然之美的特征,在一杯温暖的茶汤中回归自然,感受茶树的自然生长、潺潺清泉的流动。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茶,这一片小小的树叶,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原始生吃药用到煎饮,点茶、斗茶延展出的茶百戏,明清的茶馆林立,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审美视角反应了各个时代不同的美学追求和审美价值理念。中国茶文化具有华夏文明固有的含蓄之美,折射出不同时期人们对于生活中审美的追求,对好生活之上美生活的憧憬。
第3章 茶文化中的生活美学
3.1 茶文化中的精神
茶饮作为世界第一大饮料,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影响着数以万计的人们,在深夜给予灵感,在午后提神醒脑,温暖着一个又一个心灵。一杯温暖的茶,只是一杯温暖的茶而已。日本的“茶道宗师”千利休就曾说过:“茶道无他事,只是煮水、泡茶和品尝而已。”在日本一系列的茶道活动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这是一种美的进程,是一种关乎于爱和爱的仪式仪轨。在仪轨中,让身心脱离忙碌、舍去分别心的时候,给予自己片刻的安宁,在爱中具现出美、让美成为心灵能量的源泉。
3.2 茶文化中的生活美学
喝茶要有美意、禅意,喝茶的过程本身就富有美学哲学的意味,先有唐人赵州和尚著名的偈语-“吃茶去”到宋代高僧圆悟克勤的“茶禅一味”,再至茶道随禅文化传入形成了“和”“敬”“清”“寂”,在茶美学的路上更进一步,将茶道的精神发扬光大。哲学家久松真一说:“茶道的第一目的为修炼身心,其修炼身心是茶道文化形成的胎盘。无相的了悟为一种现象显示出来的才是茶道文化。茶道文化真是一种内容丰富的文化形式,自己开始研究茶道以后感到惊讶的是,其文化形式有着强烈的独特性,即它是一种由无相的了悟,无相的自己表现出来的形式。茶道又是一种根源性文化,它修炼人的身心,创造无相的人、了悟的人,即创造文化的创造者。茶道是这样一种修炼人的天地,是这样的一个文化创造的领域。在此意义上来说,茶道是无相自己的形成及无相自己表现的场所。”在这种从心底生出的对社会、对本源的追溯,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无疑是对哲学、对美学的思辨。喝茶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茶之事在生活中去追求美的方式,也是一种与朋友、长辈、宾客等没有分别心相处的特殊礼节与仪轨,这一杯茶在这一刻变成了与哲学、生活美学、伦理的表达。
第4章 结语
4.1 结论
茶文化中的生活美学主要体现在通过对一片叶子的美感表达中显现出来,使人们在欣赏时,感受到一种美感。将“和谐”与“天人合一”等思想融入其中。以自然美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用朴素、質朴和单纯等等手法去展现人内心深处所蕴含着丰富而强烈精神世界内涵茶文化中的生活美学是通过茶美学表现出来,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和谐之美,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美,在品味茶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体会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