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文章学视阈下王阳明散文风貌的荧屏投射

2021-11-03 21:21孔哲汪洋
电影评介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宁王刘瑾龙场

孔哲 汪洋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可以达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儒者,因其在龙场(今贵州修文)悟道,并在贵阳讲学,从而对贵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后者便是王阳明于贵州首次提出。由贵州报业集团黔森影视文化工作室制作的影视剧《王阳明》(陈晓雷,2012),是反映王阳明波澜壮阔一生的优秀作品。该剧中,为塑造王阳明形象,展示了不少王阳明的文章,如第13集,让王阳明自己吟诵了其散文名作《瘗旅文》。笔者以为,该剧中对王阳明散文的展现,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王阳明不仅是伟大的哲学家,其文学成就同样值得注意。《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王阳明)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拔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1]剧中展示其散文,是对其文学家形象的塑造。其二,诗文从来都是古代文体中的正宗,具有抒情言志的功能,文如其人是古人对一个人文章的至高评价,追求本心呈现的王阳明,其文章尤其如此。剧中展示其散文,既是反映其思想,也是塑造王陽明形象的重要方法。本文尝试以王阳明哲学的体用为序,从以下三方面对王阳明散文的考察来评析影视剧《王阳明》的创作:从博大昌达到圣贤气象、从自信良知到浩然之气、从万物一体到爱国仁民。由此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王阳明》剧中所展现出来的王阳明形象。

一、从博大昌达到圣贤气象

王阳明哲学“简易直截”(《象山文集序》),即简约而不繁杂,易于实践。具体而言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不在外事外物上求理,因为“心即理”。由此出发,为学的头脑便在于恢复“本心”,即“致良知”。进而,王阳明将儒家经典比作酿酒之糟、捕鱼之筌,得鱼而忘筌、得酒而弃糟粕,即言关键在于悟得真正的圣人之道,得道而五经可弃。[2](《五经臆说序》)这就决定了王阳明在解释经典时只能是“六经注我”,即以自己所悟解的圣人之道来训解《六经》,阐释、融摄各种儒学问题。随着“致良知”的提出,阳明哲学发展成熟,他对一系列儒学问题的阐释、融摄也日渐纯熟。由此,王阳明的不少散文便有如下特色:首先,中心明确,即心学、良知;其次,融摄其他儒学问题,涉及面广,且多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极大的气势;最后,以发明圣学为职志,具圣贤气象。笔者以为,以上三方面即是《四库》馆臣所说“博大昌达”的内涵。王阳明此类散文特多,如《嵇山书院尊经阁记》《博约说》《示弟立志说》等。

此种为学、作文之气象,发而应物、实践,必然使得王阳明处处以“圣贤处此,更有何道”来要求自己,这在影视剧《王阳明》中有很多处表现。

如第3集:刘瑾等“八虎”猖獗,王阳明定计除去八虎,此计划得到了李东阳等内阁大臣的赞成而推行,不料正德皇帝听信谗言,反将戴铣等上疏反对刘瑾等宦官的大臣抓捕入狱,局势岌岌可危。王阳明准备上疏救戴铣等,此时李东阳来访,告诉他:让自己来救戴铣,你对圣学的探究已经到快了悟的阶段,此时应该保全自己不要上疏,归隐林泉探求圣学,一朝悟道,对国家人民的帮助会更大。王阳明拒绝了李东阳的好意,他认为:李东阳身负天下之望,保存李更有利于战胜嚣张、邪恶的八虎,此外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见义不为,躲进桃花源里面研究学问,如何可能悟道呢?于是王阳明连夜起草奏疏,弹劾刘瑾。此即遵循孔子“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古训,也体现了“知行合一”之旨。又如第12集:因得罪刘瑾,王阳明被贬谪到当时“万死之地”的龙场,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自怨自艾,而是思索圣人于此该如何区处,并以此契机,悟道龙场,获得了他波澜一生的渡劫法门。

最能反映王阳明圣贤气象的当属全剧的高潮,即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的部分剧情。宁王势力遍布江西,王阳明孤身逃脱,面对如此危局,王阳明的选择不是如当时多数官员那样逃遁,而是树立义旗,起兵平叛。这便是孔子所谓“仁以为己任”。(《论语·里仁》)在平定宁王叛乱中,王阳明对宁王欲以无数百姓之生命换来一己帝王宝座的行为极其痛恨,王阳明智计百出,用欺诈、诡计战胜了他。对于使用阴谋诡计,弟子有疑惑。第30集,平定朱宸濠之后,阳明弟子曾经问道:先生讲究圣人之学,必然要以“诚”为本,为何在平定辰濠时有诸多兵法计谋?阳明回答说,以机诡手段行正义之事,乃是“阳谋”,非“阴谋”。同时,剧中王阳明还与弟子谈论孔子的军事思想,认为其关键在于“攻守在民”四字,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以战争救人。这样的行事才是圣贤应对外物该有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圣贤气象,而非效腐儒形状。该剧对此有准确的把握。

二、从自信良知到浩然之气

“龙场悟道”后,王阳明对自己的学说十分自信,特别是提出“致良知”学说后,他深信这是圣贤的“真血脉”、嫡传,其《与杨仕鸣》云:“区区所论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于此见得真的,直是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考诸三王而不谬,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此者,方谓之知道;得此者,方谓之有徳;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3]由此自信,发而为文,气势排戛、浩荡雄浑,即如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如《别湛甘泉序》,提出“颜子没而圣人之学亡”这一论断,简直是石破天惊,直似韩愈《原道》。阳明此类文章还有很多,又如《象山文集序》《重修山阴县学记》,阐明“圣人之学,心学也”这一主旨。

王阳明散文具有浩然之气,文如其人,其行事也是如此。王阳明这种自信良知的浩然之气在影视剧《王阳明》中主要体现在其与朝廷奸佞的斗争中。如第4集:面对刘瑾祸乱朝政、欺压百官且威势正盛的时候,王阳明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上疏搭救弹劾刘瑾的戴铣,被廷杖四十,气绝而复苏,被关入诏狱。第5集:诏狱之中,太监张勇提议让王阳明写“悔过状”,写即释放,王阳明断然拒绝,不行此不义之举。第6集:正德皇帝入狱见王阳明,问其为何上疏,并认为自己由刘瑾辅佐,可以过舒坦的日子。王阳明面对皇帝之威权,并无屈服,而是直言:“社稷安定、黎民幸福,这才是皇上舒坦的日子。”又如面对宁王朱宸濠蓄谋叛乱、气焰嚣张,整个江西基本处于其势力范围的情况下,王阳明坚定地站在大义一边,对其收买毫不动心,并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组织平叛(第28-32集)。再如,平定宁王叛乱之后,朝廷奸佞谗毁王阳明,诬蔑他参与叛乱。当时江彬等佞幸深得正德皇帝信任,王阳明朝不保夕,但他并无退缩,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体现出自信良知之后如凤凰翱翔于千仞的“狂者胸次”(第33-36集)。这正如孟子论“浩然之气”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这就是说,浩然之气要以“直”养之,还要“配义与道”,要是没有强大的道德自信,没有对义与道的坚守,是不会有浩然之气的。王阳明正是“自信良知从不昧”,才能与邪恶势力斗争而毫不退缩,甚至不屈服于皇帝的威权,这在剧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三、从万物一体到爱国仁民

阳明心学不仅是内在心性修养的学问,其最终目的在于外王理想的实现,即博施济众、仁民爱物。连接内外的关键在于王阳明在《拔本塞源论》中首次提出,并于《大学问》中将其意蕴阐明无遗的“万物一体”学说。王阳明认为,与万物一体的是“其仁”,即本心之仁。人之本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将恻隐之心施及他人、鸟兽、草木,乃至于无生命之瓦石,普及天地之间的一切人、物。而大人、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够恢复其本心之仁。由良知本体,以致仁民爱物之用,阳明心学自然不是讲求超脱的禅学。由“万物一体”发而为文,必然感情真挚,充满悲天悯人的动人力量,如王阳明的散文名作《瘗旅文》《祭永顺宝靖土兵文》等。万物一体,发而应事,则体现在王阳明爱国仁民之精神上。

此点也是影视剧《王阳明》塑造人物的重点。如第13集:王阳明因上疏救戴铣得罪刘瑾而被廷杖,贬谪至“万山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的龙场任驿丞。有一天,附近苗人告诉他有三个汉人先后死于离龙场驿不远的蜈蚣坡。王阳明带领众人去安葬三人,剧中王阳明朗诵了《瘗旅文》的名句:“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王阳明之所以为他人之死而悲伤,正因他知道,自己与他人命运相关,是一体。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言:“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剧中对《瘗旅文》的阐释,正符合这一精神。

又如第14集:王阳明在龙场山中,搭救了一个被毒蛇所咬而生命垂危之人,此人却是刘瑾派来刺杀自己的锦衣卫刺客。第二天,刺客意欲杀掉王阳明,并言不会因为救命之恩而罢手。王阳明言道:“我并没有把救你作为恩惠,而是救一个该救的病人,救活了就心安了,至于你是否杀我,并未放在心上。”终于将之感化,不但让其放弃了刺杀,更使其放弃了害人的厂卫职业,实践了王阳明“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象祠记》)的理论。第23集:王阳明通过各种策略,终于平定了南赣的土匪,百姓都在庆祝数十年匪患一朝荡平。此时,王阳明却在家中不食不眠,倍感忧伤,下人不知为何?王阳明弟子询问之后,王阳明言道:若是能够感化招降土匪,便不用武力剿灭,也就不用死这么多的人。可见,王阳明对生命的怜悯。又如平定宁王叛乱之后,正德皇帝在朝中奸佞江彬等人的怂恿下,在宁王已经成擒的情况下,依旧派兵进入战后满目疮痍的江西,意图搜寻宁王党羽以自为功。作为江西巡抚的王阳明,不以自身前途、安危为念,而以江西百姓的生计为出发点,与奸佞及其党羽张忠、许泰进行坚决的斗争(第33-36集)。再如,面对张忠、许泰军队中士兵的伤亡,王阳明不因其属于敌方阵营而不顾,一例加以抚恤,最终感化了他们,取得了与张忠、许泰斗争的胜利,挽救了江西百姓(第35集)。以上都可见该剧对“万物一体”精神之准确把握。

结语

王阳明散文的艺术风貌因其哲学中的“简易直截”“万物一体”“自信良知”等特色而奠定。《王阳明》剧中对王阳明散文的展示,一方面让人们看到了一代大儒杰出的文学成就,塑造了完整的王阳明形象。另一方面,王阳明哲学之关键在于“致良知”,即恢复人之本心,文如其人,王阳明散文风格正与《王阳明》剧中形象相契合,剧中对王阳明的塑造正符合这一精神。总之,文章学视域应是评析《王阳明》这一影视作品的重要角度。

参考文献:

[1][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1498.

[2][3][明]王陽明,撰.吴光,钱明,等编校.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965,207.

猜你喜欢
宁王刘瑾龙场
急处从宽
哭过长夜笑过江湖:单亲妈捡个傻仔逆风翻盘
智勇双全平叛乱
贵州水城龙场锐钛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唐伯虎装傻避灾祸
黄凤仪、刘瑾、王然乐、赵雨婷作品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
史上最富有的太监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