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南林 欧阳宏生
2021年,意义非凡。这一年,中国上下齐心,攻坚克难,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这一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迈向第二个一百年的开局之年。这一切,离不开正在迎来百年华诞的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人民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的道路。
这些革命事件从1938年开始就以电影的形式搬上银幕,而以电视剧形式呈现则始于1981年。这一年,中央电视台播映的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是中国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的起步之作。此后,中国陆续制作和播出多部反映革命历史事件的电视剧。
本研究依据数据可得性、资料丰富性以及内容可分析性等原则,通过各大电视频道和网络视频播放平台搜集到1981-2021年年初制作和播放的、侧重表现这些革命事件的电视剧共计98部,分析其创作的重要意义、变化、特色以及未来路径等,以期总结中国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经验,为中国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的后续创作提供思路,为中国电视剧研究从宏观上把握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色提供参考。同时,本研究也期望为纪念革命先烈、纪念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一百年尽绵薄之力。
一、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意义
(一)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1.继承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将“为人民服务”定为宗旨。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这些通过《大进攻序曲》(1993)、《长征》(2001)、《延安颂》(2003)、《偉大的转折》(2020)等刻画的“为百姓留下药方”“为饱受饥饿的父老乡亲们送上盐号”“主动拿出银元帮助老百姓”等细节反映出来。这些细节的刻画,对启发国民继承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重要意义。
2.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革命、是非、功过。而这些通过《豫东之战》(1993)、《八路军》(2003)、《秋收起义》(2017)、《跨过鸭绿江》(2020)等刻画的“毛泽东根据实况制定计划”“刘伯承决定,吸点打援,在神头岭设伏作战”“共产党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等细节反映出来。这些细节的刻画,还原了中国共产党依靠实事求是精神战胜困难、战胜敌人、解决问题的场景,对启发国民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
3.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100年来,中国共产党艰苦创业,带领着中国人民开天辟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带着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而这些通过《铁道游击队》(1985)、《东方》(2011)、《开天辟地》(2011)、《中国1921》(2011)、《可爱的中国》(2019)等刻画的“我愿意奋斗终生”细节反映出来。这些细节的刻画,还原了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场景,更让国人清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顽强拼搏,才能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4.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人民解决温饱、全面脱贫、走上小康社会的致胜法宝,更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这些在《喋血四平》(1995)、《解放》(2009)、《解放大西南》(2010)、《换了人间》(2018)等中刻画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等细节有所反映。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关于勤俭节约细节的刻画,能够推进国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继续建设美丽新中国。
(二)激发中国人民奋进的动力
1.激发合作动力。这100年,中国共产党深知,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合作共赢才能谋发展。而这些通过《敌后特工队》(1999)、《井冈山》(2007)、《寻路》(2013)、《伟大的转折》(2019)等刻画的“周恩来与李立三、陈毅讨论给红四军复信”“八七会议前毛泽东和瞿秋交换了对时局的看法”等细节反映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1]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关于合作共赢细节的刻画,能够促进国民继续合作,推进中国继续向前。
2.激发学习动力。这100年,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而这些通过《日出东方》(2000)、《历史的天空》(2004)、《可爱的中国》(2019)等刻画的“毛泽东连夜阅读方志敏烈士的文章”“陈独秀狱中学习研究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文章”“反扫荡后,伤愈后的姜大牙虔诚地投入到刻苦学习之中”等细节反映出来。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关于刻苦学习细节的刻画,能够激发国民持续学习、不断进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力量。
3.激发创新动力。这100年,中国共产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用聪明智慧创新了工具、战略、制度以及体制等。而这些通过《雄关漫道》(2006)、《保卫延安》(2009)、《伟大的转折》(2019)等刻画的“共产党用竹子扎筏子渡江口”“面对敌人六个纵队,贺龙等人创造打运动战的战略”“共产党人发明了游击战、阻击战、伏击战、丛林特种作战、地道战”等细节中反映出来。中国共产党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刻画创新细节,可激发国民的创新活力,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人才后备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稳固的力量。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弘扬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精神。这100年,革命烈士热爱祖国、矢志不渝,保家卫国,不断前进。而这些通过《生死线》(2009)、《壮士出川》(2014)、《浴血十四年》(2018)、《锻刀之绝地重生》(2019)等刻画的“干革命哪有不苦的,可这苦是我自找的,我情愿的,乐在其中”“我们中国人骨子里自古以来就有一股不屈不挠忍辱负重的精神,只要这精神在,国就不会亡”“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等细节中反映出来。
2.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这100年,革命先烈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现在每一次危难之时,拯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这些细节又通过《红岩》(1999)、《井冈山》(2007)、《觉醒年代》(2021)等刻画的“为中国寻找一条救国之路,乃是我李大钊毕生所求,我愿意!”等细节展现出来。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所呈现的不仅是中国这一片天空,而是整个世界。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各族人民在全力抗疫的基础上,积极向世界各国伸出援手,也正是这一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3.弘扬同仇敌忾、抗御外侮的精神。这100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了拯救国家有过分歧但也有合作,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有过分歧但更多是合作,一致对抗外敌。而这些在《草原春来早》(2007)、《中国远征军》(2011)、《破局1950》(2019)等刻画的“合作才是出路”“有你们,便有世界”等反映出来。近年来,国际环境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一致对外的精神,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二、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变化
(一)革命事件:由耳熟能详的事件到未曾深入了解的事件
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在选择革命历史事件时主要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为主(如图1所示)。反映抗日战争这一革命历史事件的电视剧最多,共计54部,占比为55.10%。其次为反映解放战争这一革命历史事件的电视剧,共计15部,占比为15.31%。再次为反映长征这一革命历史事件的电视剧,共计6部,占比为6.12%。如图2所示,在反映抗战事件的电视剧中,反映“九一八事变”的最多,共计10次,其次为冀中平原抗战,共计7次。再次为“七七事变”,共计4次。其余,如卢沟桥事变、凇泸会战、长沙保卫战等分别出现3次,松山战役和湘西会战分别出现2次。长达14年的抗战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外来侵略的重要革命事件,被人们所熟知。选择该事件,除了能打开电视剧知名度、提高收视率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国民对革命历史事件的认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正所谓“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也选择一些大家未曾深入了解的历史事件作为电视剧题材。如图2所示,《铁道游击队》(1985)选择保卫山东鲁南事件,电视剧《太行山上》(2005)选择平型关大捷,《生死线》(2009)选择徐州会战,《中国远征军》(2011)选择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野人山大撤退、滇西大反攻,《绝战》(2012)选择桂林保卫战,《二十四道拐》(2015)选择二十四道拐事件,《胜利之路》(2015)选择扫荡鲁中南山区事件,《最后一战》(2015)选择湘西会战,《决胜》(2016年)选择新四军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我的父亲我的兵》(2016)选择百团大战。这些大家未曾深入了解的革命历史事件对中国有重要意义。选择这些历史事件,不仅能普及历史,更重要的是,可以动员和鼓舞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二)制播数量:纪念时期的制作集数和播出数量达到高峰
1.制作集数:纪念时期制作数量最多。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的集数,整体呈现一种波浪式变化(如图3所示)。从2008年到2009年、2013年到2014年、2015年到2016年、2018到2019年,剧作集数波动最大,呈现陡增状态。但2011年到2013年制作集数断崖式下降。2016年和2019年制作集数最高,分别是298集和321集。其次是2009年和2011年,制作集数分别为251集和296集;2008到2009年制作集数增长率为258.57%,2013年到2014年制作集数增长445.45%之多,2015年到2016年制作集数增长率为96.05%,2018到2019年制作集数增长率则达到163.12%。尽管变化较大,但2009年、2011年、2016年、2019年,制作集数明显较多。这与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11年是共产黨成立90周年、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密切相关。建党、建国,值得庆祝,因此,适时制作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的电视剧是中国电视行业一种特殊的纪念方式。
2.播出数量:纪念时期播出数量最多。1981到2001年播出的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数量最稳定(如图4所示),保持在1-2部之间,但2011年,播出数量达到顶峰,播出了9部,其次是2016年和2019年,均为8部。2013到2014年,增长率达到600%,2008年到2009年,增长率为250%,2018到2019年,增长率为166.67%。2011年播出的《中国1921》《开天辟地》等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不易娓娓道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起到了重要作用。2016年播出的《绝命后卫师》《长征大会师》等,2019年播出的《可爱的中国》《伟大的转折》等,则是分别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国不易,带着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奋进更是艰辛,因此,适时播出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的电视剧,实为一种最好的纪念。
(三)演员选择和搭配:由全是国人到中外演员合作,且实力派挑大梁
1.演员选择:中方演员为主,但中外合作成为常态。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主要选择中国国内的演员作为主角,但为了语言的准确性、历史人物性格的还原,也选择外国演员。《小兵张嘎》(2005)选择日本人矢野浩二饰演斋藤,《血色湘西》(2007)选择日本人三浦研一饰演关山大佐,《我的团长我的团》选择Karl饰演川军美方联络军阿瑟·麦克鲁汉,《永不磨灭的番号》选择日本人大冢匡将饰演伏见宫明义,《最后一战》(2015)选择韩国演员秋瓷炫饰演地下党员谌剑玉;《伟大的转折》选择来自乌克兰的演员谢瓦饰演李德,《跨过鸭绿江》选择来自俄罗斯的演员古尊·伊戈尔饰演斯大林。
2.演员搭配:实力派演员挑大梁,但也呈现老中青搭配的现象。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主要选择实力派演员挑大梁,切实还原历史人物(如图5所示)。其中,演员唐国强出演频率最高,共计12次;其次是刘劲,共计10次,王伍福共计8次;马晓伟、张桐分别出现4次;郭连文、吴京安、黄海冰、王霙、张丰毅分别出现3次,罗忆楠、李幼斌、古月、王千源分别出现2次。实力派演员,特别是唐国强和刘劲,在剧中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荧屏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演员搭配上也呈现老中青搭配现象。比如,《中国1921》里陈建斌、于和伟、谷智鑫、李沁、靳东的老中青搭配。这两年火热的《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等电视剧也呈现了明显的老中青搭配现象。
三、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色
(一)结构安排与情节设置:冲突和反转等手法推进剧情环环相扣
1.结构安排:环环相扣形成完整情节链。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的结构安排多种多样,但基本呈现环环相扣的特征。《中国命运的决战》《新四军》《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国1921》《跨过鸭绿江》等都为复合式结构,“以人带事”展开,平行发展,故事线关联性极强。一般而言,这些电视剧的故事由多个事件构成,事件与事件之间并不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情节链,推动事件向前发展。
2.情节安排:冲突与反转增加剧情亮点。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的剧情冲突、反转是一个重大看点,《红岩》《平原枪声》等可为代表。《红岩》里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科长魏吉与工人们的冲突,凸显国民党的无情与冷漠,也增加了喜剧的效果。《平原枪声》里对日寇点头哈腰的马英最后反而炸掉训练营带着大家奔向共产党,这样的反转推进电视剧戏剧化发展,更容易使观众注意力高度集中,将观众带入情境,表现效果更好。
(二)声音语言与画面语言:拉近观众距离,让观众与剧情同进退
1.声音語言:台词和方言巧妙运用还原历史事件、拉近观众距离。有趣的台词给严肃庄重的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增加轻松的氛围,而方言则拉进了电视剧与观众的距离。《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壮士出川》等声音语言表现突出。《亮剑》中李云龙幽默诙谐的台词把革命过程中人物的真实情感以及革命事件的艰辛还原得淋漓尽致。《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革命人士的东北话、上海话、山西话、湖南话、四川话、保定话等,反映出革命不是某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中国各地的事情,也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壮士出川》四川方言尤其多,结尾一句“兄弟们,回家咯”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战士的思想之情,更让观众随之潸然泪下。
2.画面语言:空镜头与特写镜头的运用让剧情有血有肉。空镜头和特写镜头画面穿插运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战长沙》《伟大的转折》等有所体现。《战长沙》在文夕大火之前,大量运用芦苇荡和山水景观的空镜头展现长沙城的安静与美好,在大火之时,大量运用空镜头呈现一个正在熊熊燃烧、一片赤红的长沙城,在大火之后,又运用空镜头呈现太阳照常从芦苇上升起,而长沙城已经满目疮痍。空镜头形成的强烈对比让人感到悲哀与惋惜。《伟大的转折》运用特写镜头呈现一片沾满战士鲜血且鲜血不停滴落的叶子,凸显战争的残酷和革命烈士的伟大。
(三)美学思维与情绪表达:人物特征更加饱满,以此主导观众情绪
1.美学思维:丰满人物特征,凸显画面情感。电视剧中的美学思维包括视觉之美、声音之美、表演之美以及崇高之美等。《解放》中不同颜色的展板以及鲜艳的五星红旗,展现了视觉之美。《小兵张嘎》为了呈现嘎子的古灵精怪突然插入欢快的琵琶声背景乐,展现了声音之美。《我的团长我的团》的老兽医不畏惧敌军的子弹匍匐在战场上努力地抢救伤员,演员将兄弟是一家之“情”演绎得十分生动;《觉醒年代》的毛泽东冒着雨一边奔跑一边观察着道路两旁穷困潦倒的百姓,与坐在车上的富家子弟形成鲜明对比,演员将担忧之“神”传达得惟妙惟肖,充分展现了表演之美。此外,《十送红军》的唢呐声响起,“残阳如血”的画面衬托出“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意境。极具抒情意味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慷慨悲歌、雄浑壮阔之美,即红军将士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崇高之美。[2]
2.情绪表达:表现主题思想,讴歌革命英雄。演员的情绪展现、情绪镜头的运用、背景音乐的插入、主题曲的制作都是表达主题思想与情感的重要方式。《亮剑》中李云龙的演员李幼斌情绪的表达让观众印象深刻,引导观众跟着他一起嬉笑怒骂。《我的团长我的团》《战长沙》《跨过鸭绿江》等则大量运用情绪镜头表达紧张情绪;《长征》《伟大的转折》《壮士出川》等背景音乐的插入突出表现了战争的激烈、战士的勇敢以及革命烈士视死如归等情绪。《血色湘西》《永不磨灭的番号》等的主题曲创作,则突出表现了一种悲壮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对英雄精神的讴歌与赞美。
四、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未来路径
(一)提升创作的创新能力,打造匠心之作
1.史料:挖掘革命历史事件的细节。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时代环境的把握直接决定了作品的完成度。[3]比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扭转了战场态势,为最终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但代价却异常惨烈。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为了还原这段历史,李鹰导演团队前后花了10年时间走访亲历者、找到当事人、找到原始材料,通过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挖掘革命历史事件的细节,还原事件。未来,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还要继续保持这样的优良作风,以生动细腻的镜头反映每个事件,成为匠心之作,才能让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真正起到“以史鉴今”的作用。
2.细节:尊重革命历史事件的事实。《人民日报》曾点名批评部分抗战剧,指出一些电视剧不尊重历史,剑走偏锋。事实上,并不只是《雷霆战将》如此,类似电视剧不在少数。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与偶像剧有明显区别,因此,编剧、导演、演员、装照师、道具师、后期制作人员等创作人员都应重视区别,认真考究电视剧里需要呈现的细节,考虑每个细节是否尊重历史事实。
3.叙事:多样化叙事突出革命事件。部分革命历史事件电视剧会以家庭关系、恋人关系等较为纠葛剧情的民间化传奇叙事作为技巧之一,但这种叙事方式有时运用不当,反而让观众忽略事件本身。今后,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的电视剧,还得将重点放在事件本身,通过叙述、刻画历史事件关键人物在推动革命事件中的重要抉择、关键行为、核心思想等方面的细节,通过深度叙事、关联叙事等方法,通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叙事蒙太奇推动情节发展,通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突出革命事件。
(二)增强创作互动性,实现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的真正意义
1.用户:推动创作精品化。“需求决定供给”。相对都市题材电视剧、古装剧、偶像剧等,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收视率、评分情况欠理想。这主要归结于电视剧题材多样化、播出平台多样化、观众喜好多样化以及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观众中老年化、创作形式化、“创作向上不向下”等众多因素。但不管何种因素,利用大数据抓取用户偏好,促进用户参与电视剧选题、演员选择、结构安排、情节设计、宣传营销等创作的各个环节,调动用户参与积极性才能摆脱“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仅仅是历史”这一尴尬境地,才能促进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真正符合用户的需求,也能促进革命历史事件题材实现真正的意义。
2.演员:推进创作年轻化。2020年11月10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健康特使、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控烟倡导者、长城保护基金形象大使、粉丝超过8000万的易烊千玺主演的中国空军招飞宣传片上线。片中,易烊千玺演绎了飞行人员在强军征程中成长成才、鹰击长空傲苍穹的精彩人生。该片一经播出,便迅速爆红,成为现象级产品,更让中国青年燃起报国之心。反观,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在这一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中国1921》选择李沁饰演杨开慧、《黎明前的暗战》选择黄轩饰演肖天济、《可爱的中国》选择印小天饰演赵醒侬等,但相对而言,这些演员所担角色重要性不足,加之,自身影响力欠佳,也就导致这些电视剧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不足。未来,选择正能量年轻演员,可提升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的普及率,实现影响年轻群体的目标。
3.引流:提升作品普及率。截止2020年3月28日,电视剧《解放》和《跨过鸭绿江》在微博、抖音上都没有自己的官方账号,大部分宣传内容通过网络用户剪辑发布,宣传效果差强人意。比如,《跨过鸭绿江》合集剪辑视频,点赞人数仅为34人,评论为0条;《解放海南岛》合集剪辑视频,点赞人数虽有4.5万但评论只有18条。换句话说,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的宣传欠佳,导致互动人数较少。未来,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从制作到播出,可以在抖音、快手、微博各大平台,建立自己的官方账号,发布一些拍摄花絮和热血桥段的短视频,吸引短视频用户了解电视剧制作的台前幕后;创建有关电视剧的话题,让广大网民参与话题讨论,为电视剧的播出增加热度。如此,可将不同平台的用户引向主要播出平台收看电视剧,以便实现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的多种意义。
(三)促进创作经济、创作文化共发展,实现文化经济大丰收
1.合竞:促进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促进产业发展。一方面,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广告的严格限制,使得该类电视剧的广告收入平平,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提到,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在演员选择方面中外合作(事实上,中外电视剧制作者也有合作)已是常态,但是这些合作并未使得电视剧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占到优势,这就导致经济收入未有明显提高。未来,在创作时打开思路,充分实现创作者与广告商(必须是相当匹配的广告商)之间的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外电视剧制作者的合作(合作必须在符合国家规定基础之上进行),以便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电视剧的经济收入。收入的提高,又将促进创作者进一步竞争,而良性的合作与竞争不仅能提升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创作水平,更能提高中国电视剧行业的整体经济收入。
2.共情:促进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提升文化地位。如前所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情绪表达一直引导着观众的情绪,而电视剧和观众之间产生的共情将促进观众进一步记住该剧,记住革命歷史事件。但是,从国内豆瓣评分与评价、知乎问答等情况来看,革命历史事件题材电视剧还有提升空间;从对外营销来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产值欠佳,这也许可以归结为营销渠道欠通畅等原因,但更重要的其实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无法像中国的“宫斗剧”“偶像剧”以及外国“谍战剧”那样引起国外观众的共情。当今,选择于中国和外国(可重点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有利的革命历史事件来创作,利用中外演员合作演绎让当地人产生共情,可提高电视剧的整体文化地位,也可实现中国影视要切实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评论员.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论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重要讲话[EB/OL].[2021-3-20]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12/02/c_1123794686.htm.
[2]陈友军.略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领袖叙事[ J ].中国电视,2020(12):46-50.
[3]孙艳.史诗形态.英雄叙事.浪漫情怀——评革命历史题材剧《太行之脊》[ J ].当代电视,2020(1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