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超越与现实复归:《你好,李焕英》女性题旨阐释的三重转向

2021-11-03 21:21武晋原
电影评介 2021年14期
关键词:你好,李焕英李焕英贾玲

武晋原

由贾玲执导,贾玲、张小斐、沈腾等人出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以喜剧为壳,情感表达为核,以追忆母亲、诵读母爱为创作立意,在相对有限的影视画面中,用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影视化塑造手段,超越了大众对女性人物形象的“世俗认知”,传递出母性精神的光辉,建构了充满时代特色的话语空间。

电影艺术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社会语境中女性的地位、大众认知有重要联系,无论是女性自由独立、肆意自我的角色面貌,还是向世俗妥协、压抑内敛的人物性格,都是时代情绪与社会共识的影视化呈现。[1]电影《你好,李焕英》在塑造女性角色时,没有将人物形象、创作风格捆绑在传统既定的审美形态,而是通过直面现实,观照女性群体命运,以超越传统创作模式的姿态,将回归真情实感、回归母性为影片创作本源,实现了该片现实主义类型的本质回归。

一、女性形象:从“依附他人”到“回归自我”的全面转变

在传统影视题材创作中,女性角色通常被赋予无助、无力的人物形象,多处于被动选择状态,而面对大众新的审美导向,影视化创作如何突破传统情感表达藩篱,为该类型影视题材开辟更大的空间,就成为创作者提升影片品质的内核动力。[2]电影《你好,李焕英》以塑造具有独立性格的女性人物为基础,呈现出多个不同于传统人物审美的女性形象。作为置身于特殊社会语境下的女性群体,以李焕英为代表的角色坚守自我、回归自我,实现了从“附属人”到“独立人”的生动蜕变。

(一)突破人物塑造传统界限

随着“她经济”不断发展,女性群体的主体性、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关照女性生活、聚焦女性心理的影视作品备受市场与社会关注。影片《你好,李焕英》的成功既得益于导演贾玲本人对影片品质的追求,亦与影片大胆突破人物塑造的固化方式有关。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源自真实生活,通过打造性格立体的角色形象,突破了传统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固化思维,及时回应了大众的情感需求,赋予影片差异化的创作风格。一方面,该片强化了女性的独立形象,将人物角色超越了单一的家庭附属地位,使叙事冲突的焦点定位于女性本体。另一方面,该片将主要镜头对准女性群体,营造了女性主导叙事发展的影视化空间,通过讲述升学宴、购买电视和组织排球对抗赛等多个以“女性冲突”为核心的叙事情节,生动展示了女性智慧与情感等故事内核,使观众对女性形象形成新的认知与理解。片中以李焕英、贾晓玲、包玉梅为主要代表的角色,敢做敢言,勇于直面困难,尤其一场排球赛,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们“英姿飒爽”的人物形象。

(二)突破传统认知的独立女性形象

从影视作品创作现状看,荧屏中的女性角色多被赋予“母亲”“妻子”等固化标签,这使同类型题材电影创作陷入同质化、空洞化困境,较难真正关注该群体的内心诉求[3]。《你好,李焕英》以现实主义内核来确保影片故事情节的合理性,支撑影片叙事结构,为观众呈现出情感丰富、鲜活的叙事空间。该片打破了传统男性稳固主导的叙述风格,转而采用“女性为主”的创作视角,赋予其独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设置女性友情、女性喜剧和女性担当等话题,塑造出全新的女性银幕形象。片中的李焕英代表了更加感性的女性群体,她用爱和无私做出了超越现实的选择。青年李焕英没有因为沈光林“厂长之子”的光环而放弃内心对“穷小子”贾文田的选择,这一情节刻画深刻涌动出源自女性群体的“隐形力量”,形成推动影片叙事发展的驱动力,为观众呈现了独特抉择的启发,实现了女性身份的价值回归。

(三)从情感共鸣到价值升级,“本我”形象呈现

近年来,女性题材影视作品从叙述婆媳矛盾到描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通过塑造真我的女性人物形象,持续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你好,李焕英》以女主人公追求幸福为切入点,对女性题材进行全新升级,描绘了一幅没有妻子、母亲身份的女性图景。片中“李焕英”面对不同状态下的情感选择、生活追求时,坚守真情,做出了“本我”选择。该片以普通人的视角,将镜头对准亲情,用喜剧外壳“包裹”亲情内核,用平凡又特殊的故事题材,呈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情景,巧妙解析了世间伟大的母爱力量!真挚情感塑造的“本我”形象实现了影片人物、情感和灵魂的“一体”融合,直抵观众心灵。

二、话语建构:从“他视角”向“她视角”的生动转变

(一)围绕故事主旨,探讨女性成长

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多关注内心指向,侧重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变化。《你好,李焕英》的成功之处在于营造了真实的情感空间。通过塑造可以独立思考、自我选择的“母亲”,而非生活中的“母亲功能”,通过聚焦女性主题,输出了风格独特的影片情感。影片最大程度还原了真实情景,以增强观众代入感,通过黑白色与彩色的时空转化,唯美的镜头画面将观众的思绪带回1981年。片中的二八自行车、橘子汽水等细节元素,将充满复古感、年代感的场景画面生动呈现在观众眼前,并传递了导演贾玲对母亲年轻时代的真挚怀念。影片在喜剧化的叙事过程中,以细腻、深情和动人的描述方式,捕捉随处可见的温情细节,生动呈现出丰满真实的角色形象,使影片的叙事既有情感温度,也饱含精神厚度。该片正是由于取材自导演贾玲的真实经历与故事体验,故而影片塑造的李焕英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二)结合人生话题,探讨角色转变

面对女性主义表达的全新语境,《你好,李焕英》并未止步于对女性话题的浅层解读,而是更注重向观众传递真情。该片以细腻的方式生动呈现出女性的坚韧、包容以及母性光辉,在缓慢动人的影视镜头下彰显出独特美学。片中贾晓玲用穿越的方式来帮助母亲“改变命运”,影片台词“有时候我会在想,我妈如果生的不是我,可能会比现在幸福吧!”这与多数观众的情感认知形成深度互动。当然,影片以女性视角为创作基础,既生动观照了女性群体的现实需求,也通过构建有温度、有深度的对话场景,引发观众的观影思考。影片中女儿与母亲一同穿越的故事反转,还原了女性情感与母性温情的创作思路,使观众形成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与场景代入感。片中贾晓玲极力撮合李焕英与沈光林的婚事,而李焕英用與贾文田结婚的坚定行动回答了女性对真情的坚守。

(三)聚焦社会话题,展示全景人物状态

《你好,李焕英》以全景化的方式展现了不同场景下的女性人物状态,通过描述她们在面对不同人生抉择时的行为,描绘出更多元、更真实的角色形象,使不同类型的女性美都能在影片的人物形象中得到生动展示,侧面回应了当前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多元期待。该片捕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社会话题,提炼“母爱无私”的创作主旨,摆脱琐碎叙事方式,通过举办升学宴、打排球和组织文艺汇演等一系列片段,将情感主题演变为故事情节,形成有内涵、有层次感的叙事结构。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植根现实、以多维度话题、深度故事内核引发社会大众共鸣,为女性题材的影视化表达提供了新的借鉴。同时,影片亦回应了当前女性题材影视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观照现实话题等诸多层面的创作需求。[4]

三、文化内蕴:从“世俗认知”到“中国母亲”的优化转变

创作理念决定了影片的叙事风格,也影响了影片的话语风格与文化表达。为更好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你好,李焕英》以女性情感为创作视角,用更细腻的手法打造出高品质的作品,以广泛共情输入文化观念,从现实社会中挖掘创作源头,创新影片叙事架构,实现了影片与用户的情感联系与精神同频,营造出新的观影生态。

(一)超越“世俗认知”的叙事升级

该片突破了传统、刻板的女性人物形象,赋予女性群体独立的话语空间与主导权,几位主要人物角色成为推动影片叙事走向的关键因素。《你好,李焕英》以導演兼主演贾玲的真实感受为创作基础,通过将其个人对母亲的思念进行艺术化加工、创作,以近乎直白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逻辑,将充满温情的话题以“喜剧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塑造出极具特色、鲜活的女性形象,在平凡之处呈现了母爱伟大和母女情谊的质朴、厚重,更好触动了观众的情感爆发点。影片结尾部分巧妙设置母亲与自己同时穿越的反转情节,更令观众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使观众从人物形象的闪光点中寻找到生活与情感选择的切入点,成功超越了同类型题材影片的创作高度。由贾玲饰演的晓玲为了让母亲李焕英过上更开心的生活,穿越回到1981年,帮助母亲追求条件优越、潜力无限的厂长之子沈光林,贾玲以自我否定为创作切入点,以成全母亲幸福人生为创作诉求,通过将自我心理投射至故事情节,展示了女性群体的自我超越。

(二)跨越“独立女性”的叙述建构

面对女性群体追求独立、追求自我的时代环境,该片通过生动展示一幕幕极富真情实感的场景画面,映射出对母爱光辉的礼赞。[5]导演兼主演的贾玲以自我视角为创作起点,尽可能洞察真实的人物情感、剖析现实生活矛盾,呈现了女性题材创作的多样性与可能性,并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深度思考与情感共鸣。《你好,李焕英》记录了具有生活质感的创作素材,生动塑造了李焕英与贾晓玲的“母女人物关系”、包玉梅与白雅文等“女性闺蜜关系”和王琴的“对手关系”,形成了密集的女性人物关系网,当中的每一个角色形象都是对现实人物的艺术化提炼。该片通过深度挖掘女性形象中的包容、奉献细节,鲜活捕捉生活灵感,使观众从心灵深处来体会和品读有温度的角色形象,亦体现出创作者对影片主题的充分尊重,最大程度地贴近、还原真实生活。

(三)多元文化下“中国母亲”的叙事蜕变

影片生动呈现了女性的独立观,为观众传达了独立、自强、自主的价值观,并使观众通过情感勾连与个人投射,重新审视现实亲情的多元价值,揣摩个体的人生命题,观照大众情感诉求,释放出有力度、有温度和深度的作品理念。[6]影片特殊的反转模式,更彰显母爱的伟大光环。不同于常规电影的“穿越”设置,影片在结尾部分通过“反转设计”,讲述母亲与主人公一同穿越,借助“我未来的女儿啊,我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的台词,使电影叙事避免了单一的“穿越”设定。片名《你好,李焕英》英文翻译为“Hi,Mom”,恰是导演贾玲将自己对母亲李焕英的情感表达引入到广大的母亲角色形象中,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向所有“中国母亲”致敬。

结语

电影艺术既是情感表达媒介,也是艺术展示、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电影《你好,李焕英》以母女情为创作中心,以细腻的女性视角将人物状态对准唯美的“少年时代”,将故事情节置于闺蜜、竞争者的女性关系网络之中,呈现了女性主导的叙事状态。导演贾玲以亲身经历的独特创作视角,为观众展现出女性角色在爱情、亲情中的选择与执着,通过新颖的创作架构、全新的创作理念,为观众呈现出女性角色的银幕力量。

参考文献:

[1]周舒燕.超越性的侠女身体——重读电影《红侠》中的女性形象与叙事策略[ J ].当代电影,2017(9):107-111.

[2]范捷平.文学经典影片《埃尔泽小姐》中的反蒙太奇语言及女性形象研究[ J ].世界电影,2018(6):131-143.

[3]鞠斐,王诚.家庭伦理剧《都挺好》:新时代荧屏女性形象塑造[ J ].电影评介,2019(8):91-95.

[4]韩红星,徐婷婷.角色设定与形象呈现:女性角色的广告视角解读——基于近十年知网文献的分析[ 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16-124.

[5]刘丽芸,张文.女性符号与性别叙事——21世纪以来客家影视剧女性形象研究[ J ].当代电视,2020(3):85-89.

[6]贺桂梅.人民文艺的“历史多质性”与女性形象叙事:重读《白毛女》[ 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0(1):4-19.

猜你喜欢
你好,李焕英李焕英贾玲
你好,我的“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你好,李焕英》:如果这就是TA想要的呢
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女神
走进《你好,李焕英》襄阳取景地
《你好,李焕英》 定档大年初一讲述贾玲和母亲的故事
贾玲: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当贾玲遇到宋仲基
《喜乐街》欢乐就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