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群像塑造中的悬念编织策略

2021-11-03 09:17郭瑞涛
电影评介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小兰特务悬念

郭瑞涛

《悬崖之上》是张艺谋导演2021年“五一档”的口碑之作。影片打破以往谍战片的固有套路,聚焦于“人”,在危机四伏情形下的群像对决中呈现了性格鲜明的各色人物在面对亲情、友情、爱情及生死抉择时的真情实感。作为谍战电影,符合观众接受心理的悬念设置是讲好故事的重要一环,本片将高强度的悬念设置巧妙地融于令人揪心的故事和人物,以强戏剧性呈现和强人物情感输出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悬念本身能引起观众兴趣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剧作家亨特认为:“悬念是戏剧中抓住观众的最大魔力”。[1]有了悬念才有戏剧性情境,才能持续吸引观众注意力。正如谭霈生先生在其著作《戏剧本体论》中所说:“悬念依托于情境而成,情境则依赖悬念而具有戏剧性。”[2]在电影艺术中,悬念同样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魔法棒。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电影中的悬念应在电影情节发展中符合观众接受心理;同时,电影中的悬念可以通过设计营造以符合观众的接受心理。影片《悬崖之上》的悬念设置方面具有以下特色:

一、人物情感直观呈现矛盾冲突

该片一改以往谍战片塑造“超级英雄”的叙事策略,而是在“群像”策略下给予人物角色各异的形象设计。本片借助不同人物的情感呈现推进叙事发展,既展现了无名战士面对亲人、爱人、战友陷入困境时的犹豫和不舍,也以此歌颂了隐秘阵线上“无名英雄”们甘愿牺牲、无私奉献的情怀。概言之,本片是一部关于“人”的谍战电影。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提出:“如果你的角色设计中有两个人物共有相同的态度且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做出同样的反应,那么你必须将他们两人合二为一,或者从故事中删除其一。”[3]因为如果人物反应一致,那就缩小了冲突的机会,故事也就不够精彩了。《悬崖之上》共有12位人物:两组执行任务的共产党人,一组张宪臣和小兰,二组王郁和楚良,还有潜伏在特务科的周乙以及联络人老韩。反面角色有叛变的谢子荣,特务科领导高科长,特务科成员老冯、老金、高明、小孟。学者全勇先认为:“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叙事线和感情线,同时,又以亲情、爱情、战友情等复杂的情感关系,将每个主人公一一串联。”[4]可以看到,影片正邪交锋过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至关重要:如果开篇没有设置老冯的出现,一组的张宪臣和小兰就不知道有叛徒,那么后续他们一次次和特务周旋的故事便不成立。对于二组的王郁和楚良来说,能够发现情况异常则离不开叛徒谢子荣在火车上改密码的行动。张宪臣被捕后,周乙成为帮助战友摆脱特务追捕并完成“乌特拉”任务的重要角色,而老韩是周乙和战友联系的纽带。此外,正因有特务科老金和高明的监视,才有了大使馆前楚良杀老金、王郁和高明对阵飙车的精彩戏码,并最终引出楚良受伤自杀及王郁逃离的影片高潮;同时亦因老金、高明、小孟的监视,才使得周乙不得不一次次做出艰险的抉择,并在一次次化险为夷中实现了角色人物在片中的立体化呈现;而整个过程中,特务科科长老高的不断怀疑则让危机层层深入。

借助牵动人心的人物设计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是本片的成功之处。一般而言,人物设计开始于两个方面:人物塑造和人物性格真相。人物塑造是所有可观察的素质的总和,而人物真相则潜伏于人物塑造的面具之下。《悬崖之上》的亮点在于借助直观的人物身份和人物关系,通过人物面对压力时的行为选择揭示人物的性格真相,并通过细致入微的人物情感变化推动叙事的发展。影片开宗明义地揭示了张宪臣、小兰、王郁、楚良4人的共产党人身份,并简洁利落地呈现出4人的关系:一句“活着的去找孩子”告诉观众张宪臣和王郁是夫妻,一个拥抱和亲吻告诉观众楚良和小兰是一对恋人。从影片开篇便告知观众这4人是特工,但他们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一向经验丰富、冷静理智话不多的张宪臣,执行任务的前一晚,和小兰絮絮叨叨说了许多,提起自己走失的孩子,并要求小兰提高警惕,死等组织联系;在经过马迭尔饭店门口时,他看到一群乞儿,第一次湿润了眼眶,即使冒着被捕的风险也要驻足询问;遇到安插在特务科的共产党人老周时,他忍不住询问了妻子的境况;选择赴死前,面对紧急搜捕,他匆匆向老周说出了希望帮忙找到自己的孩子……王郁没读过什么书,少言寡语,即使知道执行的任务九死一生,仍然告诉丈夫“活着的去找孩子”;知道丈夫被捕牺牲后,她强忍不适,不声不响地流泪。楚良是东方大学的高材生,但面对爱人他总是紧张不安:火车上情况不明,他依然几次回头看向小兰,小兰被特务科带走查问,他不惜向不明身份的同行人寻求帮助;而小兰遇到危险会紧张,听到不好的消息常常如小女孩一般流泪,知道组织里出现特务开始,便不只一次提出“楚良哥和王郁姐怎么办”这样的问题。作为特工,原本应该一直保持冷静,但影片的4位共产党特工面对亲人和爱人时,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紧张,而影片的巧妙之处在于因为是爱人,是亲人,是恋人,所以人物角色特工身份下看似不合时宜的行为抉擇反而更加真实和人性,获得了观众认同。张宪臣作为父亲,思念孩子、担心妻子;听到丈夫牺牲,王郁痛哭理所应当,而其极度忍耐的无声哭泣更让观众揪心。片中,本该抓紧时间逃离,张宪臣却因询问乞儿耽误时间被捕,本该聊任务的关键时刻却聊妻子、孩子;危机四伏下王郁痛哭……影片不烧脑但始终牵动观众心弦。《悬崖之上》借助特工身份的人物塑造,借以爱人、恋人的人物关系来“抓住每个人物的软肋”设置层层障碍,将人物的真情实感融入其直面矛盾冲突时的行为选择中,既深刻揭示了人物性格真相,推进冲突不断发展,又引发了观众的情感认同与共鸣。

二、叙事视角的直观呈现

改变叙事视角是电影中常用且有效的悬念设置技巧。主人公视角、观众视角、旁白视角构成了常见的三种叙事视角。以主人公视角进行叙事的电影,一般会向观众隐瞒主人公知道的事实;以观众视角进行叙事的电影,一般观众先于主人公知道事实;而以旁白视角进行叙事时,主人公和观众获取同等信息,但剧情所包含的另类信息被隐藏。《悬崖之上》主要借助观众视角进行叙事,即观众先于电影中的人物知道事实,根据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①,观众先于电影中人物知道的“事实”就像一个个“炸弹”,炸弹是危机的展示,因为有危机,观众观看电影时总处于期待危机被解除的状态,因为有期待,所以有一直观影的兴趣,直到危机解除观众期待达成,故事才算结束。就本片而言,影片开篇,观众先于张宪臣、小兰、王郁、楚良4位特工知道有叛徒,因而从任务开始便营造出了危机四伏的氛围。《悬崖之上》采用章回体的叙事结构,分为暗号、行动、底牌、迷局、险棋、生死、前行7个章节。每一个章节的“炸弹危机”皆是观众先于影片人物知晓。雪原上暗号接头时,特工一组的张宪臣和小兰借助“老夏”这一虚构人物发现接头的人是特务,有人叛变,观众先知晓这一事实而此时的王郁和楚良却蒙在鼓里。火车行动中,张宪臣进入洗手间留下信息密码给二组,而信息被叛徒修改的情况则是通过科长和谢子荣的对话让观众预先知情。到达哈尔滨后,张宪臣去商务书店购买“密码母本”《梅兰芳游美记》时,观众先于人物知道店里有特务监视;张宪臣暴露后,底牌开始出现,观众先于小兰知道住所已有特务埋伏;周乙和被捕的张宪臣单独见面时,观众又先于其他角色人物知道周乙是共产党安插在特务科的特工……带着这些“炸弹危机”,观众便会期待王郁、楚良早些知晓有人叛变,期待他们早些知道周乙是一个阵营的同志,期待张宪臣不要被捕,期待周乙不要被特务科发现卧底身份,期待王郁、楚良能顺利脱身……这些期待激发了观众的观影兴趣,直到在医院病房独处时王郁、楚良发现有叛徒,也明白了周乙是自己人;直到张宪臣在书店成功拿到书,小兰脱离特务搜捕,直到王郁成功逃脱,张宪臣、楚良牺牲,直到周乙被特务科解除怀疑,小兰顺利收到组织信息并找到联络人,谜底揭开,任务完成——观众的期待获得回应,观影心理得以满足。

《悬崖之上》以观众视角直观地呈现故事,使得观众的观影心理总是处于此起彼伏的波动状态,直至所有危机解除,结局产生,观众才真正松一口气。因此,借助观众先于电影人物知道的“事实”设置悬念,使得人们在观影时自觉或不自觉进入电影的紧张氛围中,实现了不断吸引受众沉浸的效果。

三、强大反派与多维人物的悬念设置

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本身就带有悬念设置的作用。通过塑造人物设置悬念,最常见的方法便是为主角设置一个强大的对手。强大的对手可以使观众担忧主人公未来的叙事发展。

《悬崖之上》的故事在共产党特工和“伪满”哈尔滨特别警察厅特务之间的明暗较量中展开,正邪双方斗智斗勇,尽管张宪臣和楚良牺牲,但最终小兰和王郁成功逃脱,并在周乙的帮助下完成了“乌特拉”行动。强大反派的存在令主人公们的每一步都如在刀尖上行走:影片开篇张宪臣便因与特务老冯的激烈对抗而受伤;火车上,特务的穷追不舍令张宪臣和小兰陷入困境,激烈打斗后二人脱身,随之陷入如何顺利下车的新悬念之中。在哈尔滨,张宪臣很快被捕,小兰始终等不到组织的消息,王郁和楚良在逃脱过程中因特务老金和高明的阻碍而负伤……强大的对手将主人公们置于窘境,让期待正义胜利的观众始终保持紧张感。

另外,影片中的老周是一个多维人物,此处的“维”指矛盾,“多维人物令人痴迷,其性格或行为中的矛盾会锁定观众的注意力。”[5]周乙是一个戴着面具的多维人物,表层身份他是特务科周股长,实际上其却是潜伏在特务科的共产党员周乙。对于观众而言,周乙的吸引力在于背负双重身份的同時处于特务科相互猜忌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和捕捉观众好奇心,影片设置了一个“大钩子”,即张宪臣被捕。张宪臣被捕彻底打破了周乙卧底生活的平衡。按照故事形式固有的发展规律,此时周乙内心被激发起了一种不自觉的欲望以恢复平衡。于是他走上平衡的求索之路,过程中与各种力量抗衡。周乙是一名共产党员,当自己的同志被捕后,他自然会有解救战友的欲望,且付诸行动。片中,为了救张宪臣,他不惜冒着身份暴露的风险,为了救王郁和楚良,即使已被高科长怀疑和监视,他依然试图传递消息。在这个过程中,他两次都没能达成欲望。在特务严密的搜查下,他不得不妥协于形势,放弃解救张宪臣以保全自己。在高科长的监视下,面对楚良,他选择开枪以解除嫌疑。而另一方面,正因张宪臣被捕,周乙才对王郁和楚良亮明了自己的身份,为了取得他们的信任,在医院冒着被特务老金发现的风险取得联络小兰的方法,接替他们完成了“乌特拉”行动,此次他的欲望终于达成。拥有双重身份的周乙,面对强大对手时不动声色的精彩较量,在一次次危险情境中冷静机智应对,为观众呈现了一位饱满丰富的多维人物形象。

结语

《悬崖之上》将丰富的电影悬念设置技巧贯穿全片,通过高强度的悬念设置突出了影片的强戏剧性和强人物情感,同时又通过动人心魄的叙事推进将电影中设置的悬念拆解,满足了观众对电影的接受心理。谍战片是“高概念”和“强戏剧”的电影类型,其大量的反转和人物的命运令观众目不暇给,《悬崖之上》以情节取胜,在此基础之上提升了观众对新主流谍战题材电影的期待值。

参考文献:

[1]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253.

[2]谭霈生.戏剧本体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0.

[3][5][美]罗伯特·麦基.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189,407.

[4]李霆钧.新主流大片进入成熟创作期——电影《悬崖之上》研讨会综述[ J ].当代电影,2021(06):175.

猜你喜欢
小兰特务悬念
小兰的故事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由档案史料管窥上海解放
AB换数
不得不爱
郭沫若巧戏特务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小兰愚蠢的一吻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