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校本教研的有效路径

2021-11-03 19:39林建平陈华忠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校本教研

林建平 陈华忠

摘要: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常以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沙龙研讨等形式进行,从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校本教研;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沙龙研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均衡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校本教研的激活,应得到高度重视。因此,应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沙龙研讨等活动,有效激活学校的校本教研,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的常规途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近年来,我校以同年段同学科设立集备小组,选定备课组长,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即每周三上午英语科集中集备,每周三下午数学科集中集备,每周四下午语文科集中集备,主要研讨下周课程的教学。

(一)精心准备,参与集备

我们要求每位中心组教师充分准备,要求个人预先要解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还应带着一些困惑或问题来参与集体备课。同时,提前一周把集备的内容布置给同年段同学科教师,要求主备教师提前进行认真备课,并准备好相关配套的课件和教具。主备教师要分享五项资源:教材解读、预设教案、教具、课件以及单元练习题设计。

(二)交流互动,思维碰撞

由中心发言人对教材进行分析,就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练习的设计以及教法与学法的选择等,向其他教师进行说明与解读。其他教师也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修改意见。教师们通过讨论甚至争论,然后共同探讨、切磋和完善,达成共识。没有思维的碰撞,很难产生共鸣。开展集备活动时,采取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倾听同伴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不断的互动与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最后,形成下周各学科各年段集备的母案,供一线教师学习与借鉴。

(三)共享资源,减轻负担

主备教师要根据其他教师的建议与意见进行认真整改,整理出最佳的教学预案与配套的课件,供中心校同年段同学科教师下载与使用。这样既减少了一线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二、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的常用渠道

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以研究的课题为主题进行探讨,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我们要求各个课题组围绕课题积极开展研讨活动,努力使课题研究与教师培养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科教学问题结合起来。为此,我校紧紧围绕福清市课题“四元五环”教学法的探讨开展课题研究,确定了课题研究实验班,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如何呈现学科教学“四个元素”,定期召开课题组交流会,讨论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及时做好各个阶段的实验小结与资料整理。

(一)针对重点,展开研讨

我们不断探索,推行“四元五环”课堂教学改革,围绕“四元五环” 课堂教学,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交流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其真实意义在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不断探讨,建构“四元五环”课堂教学新模式,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新知。我们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建构新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我们深入探讨“四元五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传统班级授课制进行改进,变插秧式为小组式,在课堂教学中组建学习小组(每组4~6人为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交流、帮教等学习活动。

(二)课例研究,积累经验

课题研究通常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在教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课题研究的阵地在课堂,旨在解决课题实施中常见的问题。这样的研讨针对性强、指导性强、时效性强。课例教学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听课教师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同时,听课教师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为此,在评议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思考和讨论,及时总结,发现问题,研究策略,寻求增强课题研究实效性的途径,从而在课题研究中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和研究方法,明确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从而促进教师的專业成长。

(三)汇报展示,辐射推广

学校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到实验班进行听课指导,争取每学期举行一场课题研讨汇报活动,展示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每学年举行一场课题研究展示汇报活动,展示每个学科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与取得的成果。同时,课题组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时进行推广,引领中心校各完小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不断发展。

三、沙龙研讨——校本教研的关键抓手

校本教研应立足于解决教师平时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针对教师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与困惑,组织教师进行沙龙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校本教研才是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

(一)沙龙研讨

这是一种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教学讨论会,其目的是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让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互动式的探讨。大家这样聊起来感觉到“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气氛浓,所以,教师们都乐于参与,愿意深入探讨。

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拘形式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通过讨论、争论,各种观点互相碰撞,有时可以达成共识,有时虽然存在着分歧,但不同的意见亦激起其他老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这样可以使自己在不同的见解中提高认识,同时也促进大家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提高科研水平与业务能力。

(二)论坛研讨

我们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广大教师的需求,确定论坛主题或一两个专题,并围绕着这个主题或专题,组织教师开展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可借助这一平台,自由表达对这个主题或专题的一些看法、做法、感受、体验与建议等,彼此分享经验、吸取教训、求得共识,改进、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师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四、同伴帮扶——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

学校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使其在平时教学中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在共同探究的基础上共同成长。

(一)开展互听互评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安排一些互听课活动,互听互评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证研究表明,校内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再听其他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研讨机会,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实施“青蓝工程”

各级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进行结对子,通过共同备课、互听互评,帮助年轻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指导年轻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梁国新,何冬梅.如何让农村学校校本教研返璞归真[J].教育科学论坛,2010(01).

[2]丁海军.做好校本教研的加减法[J].当代教育论坛,2010(01).

[3]陈华忠.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途径”[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版),2012(12).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校本教研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网络教研,农村小学教师成长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