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一节优质课的反思与改进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高中生物学实际教学中的举例,为教师掌握举例艺术增加一条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举例艺术、高中生物学教学
背景信息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逐渐走向生活化、人性化,让学生直观感知事物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中注重学生直接思考和参与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师能否选取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显得重要。在生物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时,教师们常会举一些例子,来加以解释。如果举例注意艺术性,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理解教材的难度,启迪学生的思维。反之,如果教师的举例缺乏艺术性,所选的例子低级庸俗,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甚至昏昏欲睡。可见,在教育学教学中注意举例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参加观摩的优质课---“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的教学举例来浅谈举例艺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正文
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引发的思考
这天的生物课与平常一样,L老师通过精心备课之后来到了高一3班,今天的讲课内容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课后却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有同学来到L老师的身边,问到:“可以把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想象成牛郎织女相会吗?”L老师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回答,沉默几秒后突然想到,也许对于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知识不如生动有趣的生活更使人印象深刻,于是L老师回答:“你的想法非常不错,同源染色体联会就像是牛郎织女千里相会,这是运用了举例子,可以回去查阅资料还有哪些生物知识可以举例?”
回到办公室后,L老师也开始思考,课堂教学举例艺术如何运用于生物学课堂,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于是便查阅资料,着手改进生物学课堂。
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改进设计
在重新完成教学设计后,L老师带者精心准备的导学案和模型构建需要的教具,走进了高一2班的课堂。
教学过程片段如下:
以某生物精原细胞为例,探讨一个细胞如何经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数减半的配子
教师:来看一下减一后期具体的动画展示。那怎样才能保证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呢?也就是说,减一中期染色体应怎样排列?谁来和我模拟一下?
学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教师:只有这一种排列方式吗?
学生:不是。有两种。大红小红一起,或者是大绿小绿一起。
教师:这说明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那么,前期染色体可能有怎样行为?
学生:在一起。
教师:前期同源染色体要在一起,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称为?
学生:联会。
教师:同源染色体联会就像是牛郎织女,有“源”千里来相会,这个“源”指的是“同源染色体”,联会时这两条是什么关系?
学生:姐妹染色单体。
教师:这两条呢?
学生:非姐妹染色单体。
教师:科学家发现在减一的前期还会发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的现象,称为?
学生:交叉互换。
教师:刚才我们就阐述了减一前中后的各个时期,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将减一前、中、后期的染色体变化用学具模拟出来。
教师:其他小组呢?我们说小组之间呢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共同研究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希望大家以后增进小组间彼此的交流,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积极展示自己。接下来看一下大家的模拟情况。
教师:这是初级精母细胞,接着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这样的排列方式决定了同源染色体在后期会彼此分离,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非同源染色体会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级,接著减一结束,形成两个子细胞,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这是次级精母细胞,这是初级精母细胞,你来比较它们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
三、两节课的对比、反思与评价
在高一2班和3班两个平行班的生物学课堂中,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3班采用的是以讲授客观事实为主,而2班则增加了举例艺术的运用,通过实际举例使学生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L老师说:“学生提出的想法使我有了这次的改进,在课堂上运用教学举例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举例艺术的运用也是有讲究的,在本节课中主要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时,学生对其行为可能会产生模糊认识,通过大家所熟知的牛郎织女千里相会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该知识,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一些。除此之外,我还准备了下一课时的举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对比,减数分裂是有‘源千里来相会,有丝分裂是有‘源无分。不止这些,在生物课堂中诸如此类的举例还有很多,我还会继续研究下去。”
在课后的评课交流时,各个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A老师:“本节课非常出彩的地方在于学生模拟操作,既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在模拟中深刻体会减数分裂过程及其特点。”B老师:“一节课处处围绕教学难点、重点铺展开来,随时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具有启发性,模拟操作、小组讨论都使课程逐步推进,在平和中解决学习困难。”
参考文献
[1]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第二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孙菊如,陈春荣. 课堂教学艺术(第二版)[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3]陈国华.教学授课的举例艺术[J].教学与管理,2000(08):41.
[4]曾智昌.论教育学教学的举例艺术[J].课程.教材.教法,2000(04):50-53.
[5]闫洪雨.注重举例艺术 提高课堂实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举例艺术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09):37.
作者简介:韩婉璐,(1996--),女,汉,山东淄博,硕士在读,学科教学(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