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模式对颅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2021-11-03 17:09张永争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5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满意率预防

张永争

摘  要:目的  探究强化护理模式对颅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冠县中心医院接受颅脑手术的86例患者,按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模式),每组43例。对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胭静脉和股静脉流速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  经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胭静脉和股静脉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颅脑手术的患者实施强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关键词:强化护理模式;颅脑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满意率;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5-0125-02

颅脑损伤是由于受到外力暴力导致颅脑内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该疾病可单独存在也可复合其他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颅脑手术有着较高的临床疗效,但同時该种手术有着较大的创伤性,且术后患者康复期间需要长期卧床,如此一来,将有可能延迟翻身与下床活动,诱发一些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就是深静脉血栓[2-3]。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强化护理模式对颅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选取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冠县中心医院接受颅脑手术的86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冠县中心医院接受颅脑手术的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共有男23例,女20例;患者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2.31±2.31)岁。观察组共有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23~66岁,平均年龄为(43.13±3.13)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纳入患者均具备手术指征;②均顺利完成手术。

排除标准:①排除有手术绝对禁忌证;②排除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和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

常规组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备皮及术前宣教、术后翻身饮食、引流护理、颈部功能训练和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予强化护理模式:①建立强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含1名医生和3名护士,所有参与小组的成员均需有5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②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中需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手册,并采用宣传栏或者宣传手册等方式给患者家属进行宣教,为患者家属讲解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③血栓的预防。首先,医院需组织所有参与护理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深静脉血栓所有知识。待患者入院之后,护理工作者需给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入院的患者需在24 h之内评估,手术结束后6 h需再次进行评估,然后根据风险等级进行预防。对于风险较低(0~2分)的患者,需尽早让其活动,同时强化宣教,让患者签字,责任医生还需在24 h内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和确认,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中风险(3~4分)患者,需基于低风险患者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预防,可在患者的床头挂黄色标识,并将其患肢抬高,有必要的条件下需进行抗凝治疗。对于高风险(超过5分)患者,需在其床头挂红色标识,医生需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签字,对患者实行抗凝治疗,治疗前患者也需要签字。对于中高危患者,责任医生应当在8 h内对患者进行评估,并确认其有无出血风险,同时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相应的措施,并对患者健康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根据所制定的健康方案鼓励患者坚持实行,确保强化护理模式有效。强化护理模式相关人员需定期进行汇总,以会议的模式进行总结,并不断更新相关措施。④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管理小组需对其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给患者制定健康档案,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康复情况有所掌握,同时给予相应指导,加速患者康复。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并对比。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胭静脉和股静脉流速进行检测,并对其平均速度进行计算并对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43例患者中,共有7例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16.28%;观察组43例患者中,共有1例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2.33%。经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胭静脉和股静脉流速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胭静脉和股静脉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颅脑损伤疾病的致残及致死率较高,在全身损伤占据首位,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影响。患者在受伤后极有可能脑组织出现变性及坏死等临床症状。及时采取治疗对于该疾病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4]。手术是治疗颅脑损伤的主要方式,有着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但颅脑手术的创伤较大,且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康复,而上期卧床极易引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由此可知,对于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其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于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保证其康复效果尤为重要[5-6]。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胭静脉和股静脉流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对接受颅脑手术的患者施予强化护理模式,对于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改善其胭静脉和股静脉流速均有着显著的效果。究其原因,强化护理模式属于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构建了医护患一体化的模式,对外科入院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进行重建,对其入院环节进行完善,并明确各个医护人员的职责,预防护理中断亦或纠纷的问题。医护一体化主要遵循了以人为本,尽量满足患者相应需求,让患者满意[7-8]。此外,该模式还能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缓解医患关系。同时,强化护理模式遵循了以人为本,构建了医护患一体化的模式,明确各个医护人员的职责,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保证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

综上所述,对接受颅脑手术的患者實施强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袁丽,穆億,杨娅,等.强化护理减少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8,20(4):482-483.

[2]李春燕.早期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负性情绪的护理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9,28(4):99-100.

[3]杨玉兰.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262-263.

[4]卢婷,段旭蕾,吕朋宾.颅脑术后患者行早期运动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9,6(38):124-125.

[5]鲁媛媛. 强化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9,28(19):112-113.

[6]张贝贝.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病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27):56-57.

[7]陈庆华.强化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评估[J].双足与保健,2018,27(10):95,97.

[8]董海平.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负性情绪的护理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5):913-914.

[9]谭莉.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医学美学美容,2019,28(4):164.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满意率预防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