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堂舞蹈形体课型探究

2021-11-03 11:09王晶
雨露风 2021年9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高中音乐

王晶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于中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音乐舞蹈形体课的出现,正是顺应了新课改要求的。高中的舞蹈形体课不同于专业的舞蹈课教学,目前仍然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为此针对如何开展高中舞蹈形体课展开探究,希望为我国舞蹈形体课建设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音乐;舞蹈教学;形体课

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终生成长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注重高中教育的全面素质化发展,培养一批具有突出能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必然要求。

一、对课型的认识

课型指的是教学的类型或者模式,是一种具备较强操作性的教学结构与程序。在现代教学理念中,一般认为将教学过程结构作为我们分析课程类型的依据,对于不同的课型来说,其教学过程一定是与其他课型完全不同的[1]。因此,要把握好舞蹈形体课这一课型,那么就需要对于舞蹈形体课的教学结构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是掌握舞蹈形体课教学的关键。

音乐课的课堂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就高中阶段来说,音乐课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这对于提高高中教师的教学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笔者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舞蹈形体课的开展模式。

二、对目前现状的分析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效率,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开设舞蹈形体课,一些学校甚至将其作为必修科目[2]。根据学生们的反馈,舞蹈形体课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放松自我,体验快乐。

总体来看,现阶段开展的高中形体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包括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一类、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一类及兼顾二者的第三种类型。由于舞蹈形体课具备审美功能,因此在高中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但是目前舞蹈形体课的发展时间较短,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解决。在新课改背景下,推动高中舞蹈形体课的改进对于促进高中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音乐课应包括音乐鉴赏、演唱、创作、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大模块。其中,音乐鉴赏模块是核心,其他模块可以由学生来自主选择,也正因如此,音乐舞蹈形体课的创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传统音乐课堂的革新。舞蹈形体课的教学以实践训练为主,同时辅之以欣赏艺术文化的教学。就课程的内容而言,其重视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的实际形体需求,在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其教学目的既重视提高学生的形体,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舞蹈形体课范式

就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而言,其整体的教学环节需包括热身和准备活动、基础性训练、舞蹈鉴赏、舞蹈组合以及调整活动五个方面。对于不同的环节来说,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第一阶段是热身环节,采用较为轻松活泼的音乐充分調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完成全身的热身运动[3]。热身运动要让全身的每一个关节都充分舒展开来,这对于缓解学生久坐、疲惫等问题十分奏效,同时热身环节也能够为学生开展第二环节的活动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便开始进行基础性训练,也可以对之前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在此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身体动作进行及时纠正,防止学生存在的小毛病影响最终的训练成效。本阶段的训练重点是把杆训练以及地面基训,通过增强学生各部位的协调性来为后续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就此阶段的开展来说,一定要遵循适量适度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开展。

第三阶段是引导学生进行舞蹈鉴赏,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舞蹈作品,感受音乐魅力来说具有重要作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去感悟音乐与舞蹈中的联系以及二者的独特魅力。

第四阶段引导学生开展舞蹈组合,舞蹈组合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开始接触一些短小、优美的动作组合。肢体语言是开展舞蹈编排的前提,通过对舞蹈组合的反复实践和切磋,帮助调动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性。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是提高学生热情和积极性的关键。

第五阶段是调整阶段。作为整个课堂的收尾,重点在于对本堂课程进行复习,应当要在舒缓的音乐声中通过对肌肉进行收紧调整练习[4]。这一阶段的设计是为了让身体各个部分的肌肉和关节能够再次紧致、梳理。就上述几个阶段来说,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课程内容、时间安排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适当调整。

四、教学实例分析

以坐姿压前腿为例,对高中音乐课堂舞蹈形体课的开展进行分析。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坐姿压前腿的目标是通过组合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坐姿”“坐姿压前腿”“勾绷脚”等相关概念和动作要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能让学生的脚步灵活性得到锻炼,让学生舞蹈乐感得到初步提升;舞蹈基础性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做好上身直立、基本坐姿、勾绷脚组合动作规范;通过开展舞蹈鉴赏活动能够让学生对于舞蹈文化有不一样的认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是勾绷脚和身体的协调性以及相关基础训练动作规范性,因此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应当要针对这些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不断加深学生肌肉记忆。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热身准备。开展热身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原地小踏步、高抬腿、转身拧身跳等相关活动,让学生的肌肉得到舒展。同时开始软开度练习,逐步开展全身放松组合训练、压肩训练、腰部训练、压腿练习、压胯练习、立半脚尖等。

第二,基础部分。基础部分的教学主要包括基本坐姿,在基本坐姿的基础上,后背伸展挺直、胸部向前延伸尽量腹部贴腿、腿伸直、手臂伸直延伸。

第三,鉴赏环节。鉴赏环节引导学生学习《校园脚步声》,这是一部女子群舞作品,教师在对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应当要引导学生对这部作品中表现的内容、动作和特点认真分析,然后一一解答学生的困惑。

第四,舞蹈组合。在舞蹈组合的过程中考虑运用《校园脚步声》中的主体动作来进行组合训练。

第五,调整活动。播放较为舒缓的轻音乐放松身心,对肌肉进行舒展。

五、结语

高中音乐课堂舞蹈形体课的开展对于我们提升高中音乐课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音乐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陈艳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J].基础教育论坛,2020(20):65-66.

〔2〕景俊林.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02):227-228.

〔3〕周燕萍,王捷.高中音乐课堂舞蹈形体课型研究[J].北方音乐,2015,35(04):111-112.

〔4〕吴健.浅析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6):108-109.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高中音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浅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戏剧传播方式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