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双频谱指数监测仪辅助用于甲状腺手术精准麻醉中的临床价值

2021-11-03 12:49朱建华陈兆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监测仪脑电图动力学

朱建华 陈兆军 卞 德

(盐城盐阜骨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2)

甲状腺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的主要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可有效清除颈部淋巴,应用效果显著。手术中不同的麻醉方案对于手术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有效的麻醉方案可保证手术过程中麻醉平稳,有助于维持循环、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患者术后尽快苏醒[1-2]。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检测仪是一个统计数值,此仪器所得的信息更充分,且可排除多种干扰因素,使其分析患者脑电图变化更为准确,可为精准麻醉提供可靠性参考[3-4]。本文为进一步分析BIS检测仪的临床应用价值,随机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样本抽样法,于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中,抽取60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52岁,平均年龄(46.00±3.12)岁;体质量52~72 kg,平均体质量(62.00±1.05)kg;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53岁,平均年龄(46.50±3.11)岁;体质量51~73 kg,平均体质量(62.00±1.03)kg;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具有同质性(P>0.05)。于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展开此研究。纳入标准:年龄40~53岁;均拟行甲状腺手术;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案;知情此研究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具有神经系统疾病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沟通障碍,依从性不佳者;临床资料缺失/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麻醉医师根据患者年龄、去脂体质量计算相应的麻醉剂量。患者取平卧位,监测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后,给予乳酸钠林格液。麻醉诱导前,给予1 mg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之后行麻醉诱导,依次给予1~2 mg/kg的咪达唑仑、0.5~1 μg/kg的舒芬太尼、丙泊酚1.5~2.0 mg/kg、2 mg/kg的顺阿曲库铵,之后行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其镇痛、镇静药物进行适当追加,术毕拔除气管插管。观察组术前准备同于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应用BIS监测仪(生产厂家:德尔格医疗设备公司,型号:Infinity Kappa型),于患者清醒时开始监测,麻醉诱导后,若BIS值降至40~60,则行气管插管,并根据BIS值,对麻醉镇静药的用量进行对应调整,将其数值维持在40~60。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插管后(T2)、术毕时(T3)、停麻醉药物后1 min(T4),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脉压差(MAP)、血糖值(BG)及并发症低氧血症、躁动不安,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以[n(%)]的形式表示定性资料,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以()的形式表示定量资料,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 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

2.2 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 T1时,两组HR、MAP、BG对比,P>0.05;T2、T3、T4时,组间对比,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

表2 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T1比较,bP<0.05。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患者疾病症状与其具体疾病类型有关,对于较大的甲状腺腺瘤、囊肿产生压迫症状、甲状腺结节增长迅速等情况,甲状腺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可及时控制病情发展。但手术效果与麻醉效果具有直接关系,因此,保证高效的麻醉效果具有重要意义[5-6]。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仪,主要对麻醉深度进行监测的一种方法,此仪器通过监测、分析麻醉患者的脑电图,从而反映出患者实时状态,以针对性调整给予其药物的剂量、速率[7-8]。有学者[9-10]研究指出,BIS为新兴的监测麻醉药物用量的方法,对于麻醉中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可进行实时监测,对于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应用此仪器,可对其镇静深度、通气频率进行有效指导,减少丙泊酚的使用剂量,使其血流动力学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本文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临床相关指标更优。数据证实可采用BIS监测仪为临床麻醉医师提供指导,使手术中所用的麻醉药物剂量有所减少,促进患者术后尽快苏醒,且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保证手术的安全性[11]。BIS主要是一个统计数值,主要来源于对大样本接受不同麻醉药物输注受试者双额脑电图的记录,被记录的脑电图及相联系的意识状态、镇静水平组成数据库,并进行相关分析。BIS可对麻醉预测目标点进行较好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采用BIS监测仪,可更加直观的反映麻醉患者的大脑皮质状态,从而使麻醉医师更加充分的了解患者的生理状态,对麻醉药物剂量进行正确调整,选择最佳拔管时机,降低由于拔管对患者生理产生的刺激反应。本文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表明BIS监测仪的应用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安全进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BIS监测仪辅助用于甲状腺手术中,可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用量,缩短拔管时间,促进其尽快康复,还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具有推广价值。但本文研究仍存在不足,如选取样本数量较少,样本研究时间较短,关于BIS监测仪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监测仪脑电图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自我血糖监测仪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电压监测仪自诊断系统研究及应用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一种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便携式物联网环境监测仪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