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坳陷大斜度井膏盐层底卡层技术探索

2021-11-03 08:27李刚周鹏遥刘宁杨弼政许明国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1年10期
关键词:岩屑岩性泥岩

李刚,周鹏遥,刘宁,杨弼政,许明国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安全环保与工程监督中心(新疆 库尔勒841000)

塔里木油田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一个以中生代、新生代沉积为主的叠加型前陆盆地[1]。库车坳陷在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发育着一套或多套巨厚层膏盐岩,该地层分布广、厚度大,形成了封隔性极佳的区域性盖层。随着克深9、克深8、克深13、博孜3、大北12等大型超深、超高压气藏的发现,库车坳陷成了近年来塔里木盆地油气上产的重要接力区块。近年来,随着博孜3和克深10气藏顺利钻探成功了几口大斜度井,单井油气产量可观,库车山前大斜度井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提高盐底卡层成功率,降低因盐底井漏造成工程复杂的风险,成了库车山前大斜度井的一大难点。

1 盐底卡层的意义

库车山前在上部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发育有一套或多套膏盐岩层,厚度一般在200~3 000 m,个别井盐层厚度达到了4 500 m,膏盐岩层的压力系数一般在2.10~2.30,局部压力系数达到了2.45,而膏盐岩层下覆目的层压力系数仅在1.55~1.81[2],随着气藏的不断开发,后期开发井的目的层压力系数远低于1.50。因膏盐岩层和下覆目的层分别为两套差异巨大的压力系统,给钻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故膏盐岩层底界是盐层技术套管的必封点。如果技术套管没有封隔住全部的膏盐岩段,造成下一开次存在两套压力系统,钻进风险极大,极易对储层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导致小井眼完井,难以实现地质目的;但膏盐层下部高钻时底板泥岩厚薄不一,如钻穿或钻揭过多极易发生井漏[3],易造成盐层缩径卡钻,发生工程复杂。因此卡准膏盐岩层底界面(盐底卡层)是一口井钻探成功的关键所在。

2 盐底卡层的难点

2.1 盐底沉积模式多样化

通过对大北-克深地区实钻的地层分析,基本已摸清了库姆格列木群盐层的横纵向发育情况。其中,纵向上可以分为五段,包括上泥岩段、盐岩段、中泥岩段、膏盐岩段和下泥岩段;横向上大致可以分为6种盐底地层组合模式(图1)[4]。但是个别区块盐底组合模式变化较大,甚至同一区块上的邻井之间盐底岩性组合差异也很大,横向上也无法对比,对盐底卡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图1 6种盐底组合模式

2.2 盐层厚度变化大

根据库车山前大北-克深地区已完钻井的统计,盐层厚度变化巨大(表1),一般在200~3 000 m,个别井达到了4 500 m左右。而且由于地表地形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使得盐构造的研究得不到深化,对不同地区的盐构造变形样式和形成机制一直缺乏深入的了解[5],难以准确预测盐层的厚度和目的层的埋深。

表1 邻井实钻盐层厚度统计

2.3 实施大斜度井对地质录井的影响

一是由于随着井斜的增大,尤其是在30°~60°井斜角之间,更加容易形成岩屑床[6],岩屑在岩屑床处堆积会造成井眼不通畅,起钻困难,如果在盐底卡层中发生井漏,很难顺利起钻至安全井段;同时岩屑不能及时返出地面,造成岩屑代表性差,影响元素录井、碳酸盐含量分析选样,给岩屑识别带来困难,进而影响对盐底泥岩的判别。二是由于地层倾角变化大,钻遇地层视厚度变化大,严重影响对下部地层的预测。三是由于井眼轨迹和各种阻力的原因使得钻具加压后,钻压传递不到钻头[7],容易产生托压现象,虽然不断增加钻压,但是钻头位置不会变化,没有进尺,造成钻时增高的假象。

2.4 盐底底板泥岩厚度变化大

通常情况下钻穿最后一套盐岩后会出现一套高钻时褐色泥岩,这就是所说的底板泥岩,标志性底板泥岩为高钻时褐色泥岩,该段泥岩厚度变化大,最薄的底板泥岩仅为一两米。同时随着钻头技术和钻井工艺的进步,底板泥岩的高钻时并不是绝对性的标志[8],给地质卡层带来了难度,一旦出现底板泥岩钻时快、厚度薄的情况,极易将其钻穿导致发生恶性井漏,甚至造成卡钻事故和井眼报废等工程事故。

3 盐底中完的标志

3.1 岩性组合

库姆格列木群膏盐段发育一套或多套石膏+白云岩组合,其完整的岩性组合从上至下为灰色灰质泥岩+石膏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岩+底板泥岩,其中白云岩在区域上分布范围广、厚度稳定,是区域性标志层,现场可通过碳酸盐含量分析仪准确识别,再加上钻穿最后一套盐岩后出现的高钻时褐色底板泥岩,这是钻达盐底最重要的标志性岩性组合。

3.2 工程参数

底板泥岩厚度变化大,最薄的仅为一两米,为防止底板泥岩钻揭过多,在卡层期间,通常将钻时的录井间距调整为0.1 m,也就是微钻时录井,利用微钻时来控制钻揭底板泥岩的进尺。盐岩和盐间泥岩性软、可钻性好,钻时快,当钻遇纯盐层时,微钻时一般在1 min以内,钻压通常跟不上,很难保持稳定。而钻遇底板泥岩后,由于该泥岩可钻性差,相对于上部地层,微钻时通常会持续上升,钻压可以趋于保持稳定。

3.3 岩屑特征

底板泥岩一般呈褐色,由于此段泥岩性硬、脆,可钻性差,相对于盐间泥岩钻时高,岩屑形状通常呈薄片状、碎片状或略微卷曲条状,岩屑形状相对盐间泥岩块小、薄,一般都能看到PDC钻头切削面,与盐间泥岩差异性明显。

3.4 元素录井

通过对盐间泥岩和底板泥岩的元素分析,发现M g、Cl元素在两种泥岩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规律。底板泥岩的M g元素含量高于盐间泥岩,一般为4%~7%;底板泥岩的Cl元素含量低于盐间泥岩,通常呈下降趋势,一般会降至1%以内[9]。

3.5 碳酸盐含量分析

通过对已完钻井盐间泥岩和底板泥岩的碳酸盐含量统计,底板泥岩碳酸盐含量一般都大于盐间泥岩,盐间泥岩含量一般都小于10%,底板泥岩都在10%以上,一般大于15%或者更高,底板泥岩与盐间泥岩碳酸盐含量差异明显[10]。

4 大北X井盐底卡层分析

4.1 地层对比

大北X井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大北博孜构造变换带大北XX号构造西翼,根据地质设计和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井实钻地层情况,从西至东选择3口邻井进行地层对比,存在3种不同的盐底岩性组合模式。其中,距离最近、盐底泥岩埋藏最浅的大北XX井为无组合模式,西边博孜XX井发育一套盐底岩性组合模式,同构造上的大北XX井发育多套盐底岩性组合模式。在制定卡层方案时针对每种盐底组合模式进行预判,制定多套方案。

4.2 卡层准备

一是制定卡层方案,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盐底组合模式制定相应的卡层方案。二是简化钻具结构,如果发生井漏确保能及时将钻具提至安全井段。三是优化井眼条件,保证卡层钻进前井眼畅通,钻井液要满足携带岩屑的要求。四是加强卡层人员的岗位意识,联机员和泥浆工加强坐岗,监测好液面,采集工按要求捞取岩屑,认真观察,发现岩屑发生变化及时汇报。

4.3 卡层过程

1)根据制定的卡层方案,首先考虑对比距离最近、盐底最浅的大北XX井,执行无组合模式的卡层方案。钻进至井深6 430 m(垂深6 201 m)时,钻遇厚层盐岩+石膏+白云岩组合,排除无组合模式。

2)下步钻进按发育一套盐底组合模式进行,钻穿一套盐底岩性组合后,钻至井深6 577 m微钻时升高,按卡层方案计划继续钻进斜厚3 m(垂厚1.5 m)进行地质循环,后继续钻进至6 579.13 m时发生井漏失返,钻时由4~5 min/m提高至35~39 min/m,钻揭高钻时斜厚2.13 m(垂厚1.06 m),因井漏失返导致盐层缩径卡钻,填井侧钻。

3)使用常规钻具侧钻至井深6 428 m时,进入原井眼钻遇的盐底岩性组合,为了防止钻至原井深时再次发生井漏,后续钻进至井深6 545.5 m起钻换小钻具进行导眼钻进。

4)导眼钻进至井深6 568 m,微钻时(0.1 min/m)持续升高,钻压持续升高并趋于稳定在80 kN左右(图2),钻揭高钻时斜厚2 m(垂厚1 m)停钻地质循环。返出岩屑为褐色泥岩,岩屑性硬、脆,形状符合典型盐底底板泥岩形状特征(图3),泥岩碳酸盐含量均大于15%(表2)。经元素录井分析,Mg元素含量较高,Cl元素持续降至1%以下(表3)。

表2 碳酸盐含量分析记录

表3 元素分析记录表

图2 微钻时、钻压变化统计

图3 盐底褐色泥岩

通过对返出岩屑的碳酸盐含量、元素含量、岩屑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地层对比、岩性组合和工程参数变化等情况,综合判定以上各项指标均符合盐底底板泥岩特征,判断本井已钻至盐底,为下一开目的层钻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结论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山前井普遍发育膏盐层,其压力系数与下覆目的层压力系数差异巨大,盐底作为封隔盐层技术套管的必封点,必须保证封隔全部盐层,避免目的层钻进时存在两套压力系统,导致钻井风险大,甚至无法实现地质目的,因此山前井的盐底卡层分析是现场地质人员的一项必备技能。在卡层过程中,一是要加强井眼准备,利用工程手段为地质卡层钻进创造良好的井眼条件;二是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地层对比、岩性组合特征、岩屑录井、工程录井、元素录井和导眼钻进等手段,提高卡层钻进成功率;三是利用好钻压、扭矩、微钻时等实时工程参数,卡层钻进过程中,可以通过工程参数的变化提前预判井下岩性的变化,特别是要注意微钻时的变化,必要时可以通过实时工程参数的变化确定地质循环的时机;四是加强现场工程地质一体化意识,做好风险研判,提前做好应急预案,高效完成盐底卡层。

猜你喜欢
岩屑岩性泥岩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考虑颗粒随机分布特征的水平井环空岩屑起动流速
岩屑床清除工具携岩效率仿真分析
不同pH条件下红层泥岩崩解特性研究
大斜度井岩屑床清除工具研制与应用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页岩气钻井岩屑运移规律仿真分析
胜利油田垦119区块塑性泥岩钻井模式研究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