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红,朱本玲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病理科,重庆 401220
肺癌患者以病理类型别依据,可以分成两种肺癌,一种为小细胞肺癌,另一种为非小细胞肺癌,根据有关统计表明:所有肺癌患者中大约有70%为非小细胞肺癌[1]。国内的早期肺癌筛查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有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早期肺癌筛查,或者说筛查工作开展开来比较困难。肺癌的发生率逐年提升,导致病死率逐渐升高,如果肺癌得到确诊,患者的病情通常发展到中期或者后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其生命安全。近些年来,临床中不断深入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机制,从而制订出不同的具有针对性治疗方案[2],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肿瘤免疫以及对于肿瘤增殖靶向治疗的研究已经在逐步开展,并且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临床中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思路[3]。该次研究选取了该院在2018年6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再选取同一时期来该院治疗的良性病变患者40例,对其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疾病类型不同的肺癌患者组织中的PD-L1和EGFR的表达情况,研究两种指标与疾病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以该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组织标本进行检测,以上患者简称观察组,再选取同一时期来该院治疗的良性病变患者40例,对其组织标本进行检测,以上患者简称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30~82岁,平均(63.45±5.45)岁;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9~81岁,平均(63.21±5.18)岁;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于同意书上签字,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在同意书上签字;③患者的肝、肾功能无异常情况。排除标准:①颅内转移患者②心、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③重复癌患者。
采集非小细胞肺癌组织60份,采集良性病变组织40份。
将所有的标本组织放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固定,通过常规的石蜡包埋,4μm连续冰冻切片。利用二甲苯进行脱蜡、水化,进行抗原修复之后,在使用10%的BSA对标本组织进行封闭,持续封闭10 min,孵育1∶100的多克隆小鼠抗人PD-L1和兔抗人EGFR抗体,孵育温度保持室温,使用DAB反应显色,利用苏木素进行复染后,通过显微镜对组织标本进行观察,细胞浆或者细胞膜中发现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则表明组织标本为阳性显色。
比较两组患者中PD-L1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以及PD-L1和EGFR的表达与肺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阳性表达率为阳性切片数与总切片的比值。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例数和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PD-L1与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49/60),55.0%(33/60),对照组患者的的PD-L1与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40),7.5%(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85、23.503,P<0.05)。
PD-L1的表达和临床分期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PD-L1的表达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EGFR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见表1。
表1 PD-L1和EGFR的表达与肺癌的相关性分析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D-L1 and EGFR and lung cancer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或者肺泡上皮,在临床中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大多数发病患者的年龄超过60岁,但是,就最近几年的统计表明[4],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非小细胞肺癌根据其病理类型,可以分成5种,分别为:唾液腺型肿瘤、腺鳞癌、大细胞癌、鳞癌以及腺癌。临床中,一般会通过手术方法将病灶切除,或者通过放射治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进而可以将患者的疼痛进行减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医学界的共识表明:肺癌的主要发作人群就是长期吸烟人群,而长期接触氡元素或者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的肺癌发生率也相对较高[5]。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肺癌组织学亚型,亚洲患者以及女性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其病灶一般在肺的周围组织,病灶为球形,和胸膜的距离较近,一般会发生在患者的肺泡以及较小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腺癌患者于发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通常是健康体检偶然发现,腺癌标本一般是不规则的分叶状的外观,切面的颜色无灰白色;鳞癌的主发人群一般为50岁以上的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吸烟史越长的患者,发生概率越高,病灶一般在肺段以上的支气管上,还有一小部分的鳞癌患者的病灶在外周的肺实质中;大细胞癌的病灶直径在5 cm以上,一般呈多角形,想要诊断大细胞癌,一般需要手术切除标本,组织学评估肿瘤整体,将局部病灶分化后方可有效诊断;腺鳞癌的病灶的病理成分相对复杂,既有腺癌的恶性生物学特征,又有鳞癌的恶性生物学特征,即会出现局部浸润,又会出现淋巴结转移,恶性程度较高,预后效果较差;唾液腺型肿瘤的发病概率较低,属于异质性高的肿瘤,且恶性程度较低,病程发展缓慢,远处转移概率较低,预后情况相对良好[6]。通过流行性病学表明:肺癌是全球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以上,且女性患者发生肺癌的概率要低于男性患者,主要发病人群从原来的60岁以上变为40岁以上,逐渐年轻化[7]。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临床中的主要疾病症状包括:咳嗽、咯血、呼吸障碍、胸部疼痛、消瘦等情况,如果患者到肺癌晚期,则会出现病灶转移情况[8],还有一部分的患者因为肿瘤中出现内分泌物质,进而呈现出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脓胸、病理性骨折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所以,临床中,需要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及时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病理诊断为肺癌的诊断金标准,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提示肺癌,但是,确诊还是需要病理诊断[9]。病理诊断主要是通过取出病灶标本,进行病理送检,最终得到完整的病理诊断报告,而随着临床技术的越发成熟,有研究表明,PD-L1以及EGFR和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0]。
续表1Continued Table 1
PD-L1属于负性T细胞共刺激分子,它能够和配体PD-L1进行过结合,对CD4以及CD8T细胞的增值以及活化情况进行抑制[11],从而能够对机体免疫应答情况进行负性调控,进而能够在肿瘤的免疫逃逸以及肿瘤增殖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004年,有研究文献上表明,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以及肝癌等多种肿瘤细胞患者组织中的PD-L1水平表达情况会出现明显异常情况[12]。2004年[13]以后的多数研究文献,都对PD-L1在肿瘤疾病介导中的免疫逃逸情况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对于PD-L1和恶性肿瘤的其他发病机制的关联性并没有一个明确研究[14]。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与PD-L1的表达之间的相关性还正处于研究阶段。除此之外,EGFR属于一种跨膜受体,重要性较强,EGFR能够和多种配体相结合,对于增值信号的传递中也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同时,EGFR在肿瘤的增值、浸润、转移和血管的新生也起到一定作用[15]。目前,有研究文献表明,EGFR的异常表达和肿瘤患者存在一定关系[16]。EGFR的表达可以在多种肿瘤组织标本中检测,EGFR通过自分泌的形式在肿瘤增殖以及发展中均产生一定的作用。有部分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中的EGFR的异常表达发生率较高,但是,临床中对于PD-L1和EGFR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之间的相关性还没有明确分析[17]。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PD-L1与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49/60)、55.0%(33/60),对照组患者的的PD-L1与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40),7.5%(3/40);PD-L1的表达和临床分期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PD-L1的表达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EGFR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张浩等[18]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PD-L1和EGFR阳性表达率为:83.9%,55.4%,良性病变组织的PD-L1和EGFR阳性表达率为:9.5%,4.7%,和该次研究结果大致相符。
综上所述,PD-L1和EGFR的异常表达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影响组织免疫、增值情况,给临床治疗提供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