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勇 郝楷荣 占家铣
双相情感障碍在临床较为常见,属于慢性心理障碍性疾病,同遗传、应激及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该疾病多发于青少年群体,同时也是焦虑症与药物滥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病情严重可导致暴力、自杀行为,同时引发社交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1-2]。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奥氮平与丙戊酸钠是常用的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认知功能。但是因为个体差异性因素,如果没有合理控制剂量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并且青少年用药需要严格控制用量,过量服用风险较高[3]。基于此,本研究对患者用药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探讨有效的用药方案。
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双向情感障碍青少年患者,男、女分别为34、26例,年龄12~17岁,平均(14.33±1.28)岁;发作次数1~2次,平均(1.48±0.29)次;各次病程9~17 d,平均(10.72±1.25)d。纳入标准:(1)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4];(2)近1个月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对患者行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检查等均显示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病症;(2)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3)依从性较差。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家属均为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全部患者均接受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丙戊酸钠(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474),服用方式为口服,初始剂量为15 mg/kg,每日服用2~3次;给予患者奥氮平(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92),服用方式为口服,初始剂量为0.1 mg/kg,每日服用1~2次。用药过程中对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治疗15 d后对血药浓度进行检测,明确是否在有效药物浓度下限,如果不符合有效浓度需要增加剂量,其中丙戊酸钠增至20 mg/kg,奥氮平增至0.2 mg/kg,如果超出上限需要减少剂量。结合血药浓度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15 d后再次对患者血药浓度进行检测,指导血药浓度稳定及患者病情改善,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血药浓度。如果患者存在严重躁动兴奋情况,给予地西泮(百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114)。如果合并严重失眠症状,给予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中丙戊酸钠有效血药浓度为50~100 μg/ml,上限为120 μg/ml;奥氮平有效血药浓度为20~80 ng/ml,上限为150 ng/ml。
(1)比较治疗15 d与30 d患者药物使用剂量、血药浓度。通过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耦合仪对两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2)对患者治疗15 d后和治疗30 d后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进行比较,评分标准:通过BRMS对躁狂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言语、动作、情绪、接触、自我评价等11项,通过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分数为0~44分,分数与躁狂程度呈正相关关系[5]。通过HAMD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抑郁情绪、入睡困难、自杀、躯体性交流、全身症状等17项,7项通过3级评分法评分,10项通过5级法评分,分数为0~54分,分数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关系。(3)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显效(BRMS下降率≥50%)、有效(BRMS下降率为 30%~49%)、无效(BRMS下降率 <30%)。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通过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分数区间为0~4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6]。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30 d后丙戊酸钠使用剂量与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治疗15 d后(P<0.05),两者奥氮平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奥氮平血药浓度高于治疗15 d后(P<0.05),见表1。
表1 60例患者治疗15、30d后药物使用剂量及血药浓度比较 (±s)
表1 60例患者治疗15、30d后药物使用剂量及血药浓度比较 (±s)
时间 奥氮平丙戊酸钠剂量(mg/d) 血药浓度(ng/ml) 剂量(mg/d) 血药浓度(ng/ml)治疗 15 d 后 5.08±0.33 27.32±1.44 598.32±21.57 55.23±6.41治疗 30 d 后 5.11±0.34 29.53±1.39 613.21±22.05 87.92±5.15 t值 0.508 9.815 2.983 8.013 P值 0.453 0.000 0.008 0.000
治疗后全部患者BRMS、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30 d后评分低于治疗15 d后(P<0.05),见表2。
表2 60例患者治疗15、30d后BRMS与HAMD评分对比[分,(±s)]
表2 60例患者治疗15、30d后BRMS与HAMD评分对比[分,(±s)]
时间 BRMS评分 HAMD评分治疗前 29.31±1.45 27.32±3.51治疗15 d后 17.22±1.36 18.31±3.19治疗30 d后 9.56±1.31 8.55±3.28 F值 55.832 25.817 P值 0.000 0.000
全部患者中,显效44例,有效16例,治疗有效率为100%(60/60)。
全部患者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为(1.22±0.04)分。
双相情感障碍不仅表现为轻度躁狂,同时也具有抑郁发展的特征,病程为发作性,躁狂和抑郁反复循环、交替发生或者混合发生。该疾病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因为躁狂与抑郁的发作与混合存在也导致症状表现存在不同,随着病情的发展发作频率也会增加,导致病情更为复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7]。因为该疾病是一种具有反复循环发作特点的慢性病症,临床对该疾病治疗的重点在于缓解症状,长期干预,避免复方,有效改善患者功能情况,减少症状发生与药物不良反应,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8]。
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所以该疾病症状表现十分复杂,因此需要采取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丙戊酸钠是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也是一种心境稳定剂,能够有效缓解狂躁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引发的狂躁症状,对γ-氨基丁酸(GABA)代谢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改善患者脑内GABA水平,对兴奋性神经传递进行抑制,减少大脑活动,进而使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下,改善其情绪,保证心境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改善睡眠质量,不会导致转相,能够避免躁狂和抑郁症状的复发[9]。奥氮平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属于新型非典型神经安定药的一种,能够同多巴胺受体、5-HT受体及胆碱能受体有效结合,对其作用拮抗,进而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对于精神分裂症及其他严重阳性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该药物已得到批准,能够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的治疗中[10]。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奥氮平联用丙戊酸钠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症状,短期内得到良好的效果[1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其脏器与身体功能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同成人比较,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用药的重视。因为其血浆蛋白浓度较低,同药物结合能力不佳,致使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升高;并且肝脏代谢的速度快于成人,能减少药物半衰期[12]。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全部患者中,显效44例,有效16例,治疗有效率为100%(60/60)。这也说明对青少年患者用药治疗的过程中结合血药浓度对药物剂量进行合理调整效果确切。通过检测血药浓度可知,患者治疗15、30 d后血药浓度均处于有效浓度范围内。治疗30 d后丙戊酸钠每日使用剂量与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治疗15 d后(P<0.05),两者奥氮平每日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奥氮平血药浓度高于治疗15 d后(P<0.05)。另外BRMS与HAMD评分对比,治疗后全部患者BRMS、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30 d后评分低于治疗15 d后(P<0.05)。全部患者的副反应量表评分为(1.22±0.04)分。这也说明对患者用药治疗阶段,根据血药浓度对药物剂量进行合理调整,能够在提高血药浓度,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给予患者最小药物用量,进而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采取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时结合血压浓度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最小剂量可达到血药浓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