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锦阳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8-033-01
摘 要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学校体育开始逐渐运用多样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改革,其中体能训练就是一个较好的模式。本文运用体能训练的动作和练习方式,将某中学的多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利用相关知识论证体能训练是否应该进入初中的体育课堂,以及在课堂上采取何种练习方式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较好实践效果。
关键词 体能训练 中学生 教育改革
一、体能训练的可操作性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体能训练大多运用在有训练基础的运动员身上,以促使其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全面提升。在足球比赛中,体能是全场稳定攻防的基础;在格斗类项目里,体能是保持清醒的基础;在田径、游泳等体能主导类项目里,体能是制胜因素。由于考虑学生这个群体身体素质的特殊性,相比之下,青少年的体能训练更能从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身心健康,满足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实验的可观性
实验的周期是一个月,一个月后测试两班成绩。用两班学生的最终成绩作为比较对象,通过测试5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摸高的总成绩,将其作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可观形式。传统体育课模式教学为一班,体能训练模式教学为二班,满分300分。
结果分析具体为:(1)从自主性维度分析,通过上表可知,一个月的教学模式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果,二班的同学在月测中各项成绩均要比一班好,表现为三个项目都有所进步,其中50米跑进步最为明显,说明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成功;(2)从主动性维度分析,当前体育课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程度令人满意。不过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训练兴趣还不是很高,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部分学生在体能动作展示、其主动参与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的完善
(一)身体注意事项
由于实验受教的学生群体为青少年,在任何教学模式前首先应该考虑其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男女身体差异所带来的分隔教学。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机能发展并不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参加竞赛的儿童需要持续的评估,包括由医生进行的医务监督以及家长和老师进行的训练监督。为了正确评估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以及他们对训练的反应,每位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尽可能科学地监控他们的技能。评估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运动能力、动作效率、技术有效性和心智状态,避免从事过大的力量训练。首先说法特莱克训练法,它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快跑和慢跑的混合训练方式,三种供能方式会不停切换,这种训练方式一般是训练耐力的。在中小学体育课上,特莱克训练法可以让学生持续进行练习,在保证训练量的同时也保证了训练的趣味性,因为每个关卡之间是慢跑进行过渡,也不至于强度过大,恢复不过来。不同于法特莱克训练法的游戏性质,循环间歇训练法多倾向于训练,两种训练方法都可以用于集体项目的训练,方便统一管理,对空间和器材要求不大。特莱克训练法是持续性的,多以跑动为主,用于耐力训练。循环间歇训练法可以用于肌耐力/肌肉力量的训练,可以加入课堂测试内容。在身体稳定性训練方面,重点是核心力量训练和小肌肉群力量专项训练。
(二)老师所扮演的角色
执行了有序、系统的训练计划的学生能够获得最佳的运动表现。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就是老师的训练水平。老师的专项、教育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学生的成绩出现很大的差异,一些缺乏耐心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尽快取得成绩,就会向学生施加压力,结果通常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要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对身体强化。因此,老师只有通过秉持正确的训练原则,将学生的体能训练系统性地划分成不同阶段,并且清晰、明确地设定训练目标,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学生,进而提高成绩。同时老师也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体能训练作为近几年引起国内的训练体系,需要很多的专业文化知识作为基础,老师作为传教者要了解营养学、康复学、训练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向学生传递科学的体能训练意识。
(三)学校硬件上的改善
体能训练中自重训练以及小器械训练占有很大的比例,传统健身依靠大量健身器材,如跑步机、椭圆机、史密斯架、滑索与固定轨迹器械等。这类器材不仅占用面积,而且部分机器价格昂贵并不适合普通学校,加之大型健身器材需要较大的场地以及移动性较差,并不适合学校普通体育课的练习。因此应购置一些壶玲、药球、杠铃、敏捷梯等简单轻便的器械,这类器材的安全系数高,对学生的安全也有很大的保障。
四、结语
当前的体育教育改革是我们当务之急的工作。体能训练作为新型训练模式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让科学训练更好地贯穿学生日常的训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