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琪
在铁路系统繁多的工种里,有一类人被称为“蜘蛛侠”,他们经常在离铁轨6米多高的电线上行走、作业,宛如杂技一般。
他们为保障电力机车、动车组供电,确保行车安全,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工作环境极为艰苦。
他们就是接触网工。
如今,随着铁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人检”逐渐被全新的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所代替。“蜘蛛侠”们如今华丽转身,在宽敞明亮办公室的电脑前,动动鼠标就可以完成以前的检测任务。
让接触网工由“蓝领”变为“白领”,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铁集团”)广州供电段副段长、党委委员、正高级工程师游诚曦为此孜孜努力多年。他从事铁道电气化工作20年,长期负责供电系统检测监测技术研究及供电信息化建设。2010年,他与广州局供电系统的同事们共同研制了全路首台接触网成像检测装置,创造性地提出接触网成像检测技术及其诊断方法,解决了接触网零部件“松脱断裂”的检测难题。
2015年獲茅以升科技奖铁道工程师奖,2017年当选中国铁路总公司“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带头人、广州局集团公司杰出人才“211工程”领军专家,2020年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他视为立身之本的创新精神,也是他对铁路别样的情怀。
游诚曦生于江西南昌,是个地地道道的“铁三代”。从小在铁路边长大的他,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都在铁路系统学校就读,就连大学也非西南交通大学不考,只因这所前身为唐山铁道学院的高校,是每个铁路人心中的最高学府,老校长茅以升是铁路人心中的一座丰碑。
2002年,游诚曦毕业于西南交大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当时,计算机刚刚敲开普通老百姓的家门,大城市街头偶有“电脑房”出现,计算机相关专业炙手可热。带着这个“光环”,游诚曦入职广铁集团。
“我的爷爷生于1921年,与党同龄,是中国第二代留学日、法的学生,归国后和我奶奶一起带着几个学生创建了南昌铁路医院,他1950年成为南昌市第一届劳模。外公解放前就是火车司机,是1951年广州铁路管理局第一届劳模。我的父母也都在铁路医院工作……”谈起铁路之家,游诚曦滔滔不绝。长辈经常对他讲起年轻时的故事,他们将对铁路事业的热爱,化作对他的期望和嘱托。
甫一入职,正赶上广深线刚刚开通准高速铁路,游诚曦很骄傲地成为中国第一代动车人。“那时全国大部分人都没见过动车组长什么样,广州局已经从瑞典引进一台X2000动车组,是全国唯一的一台,时速可达200公里。”
意气风发的游诚曦正准备将一身本领学以致用,现实却泼了他一盆冷水,计算机系毕业的高材生被分配到广深机辆事业部一线班组的动车组检修岗位,主要负责电气化方面检修。
“火车跟汽车一个道理,都是有个发动机带着轮子跑,火车检修就相当于汽车保养。”他介绍,广深线单程147公里,一天跑四个来回,就将近1200公里。每天动车组停运后,凌晨0点至4点的“天窗期”是高铁养护黄金时间。游诚曦和同事们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检修,换机油、拧螺丝、检查齿轮箱和电器件……昼伏夜出,是工作常态。
铁路工作是艰苦的,一线工作更难称体面。如果说满身油泥在火车下穿梭忙碌只是身体上的辛苦,那么修理集便器则是对游诚曦心理上的考验。“跟绿皮车不一样,动车组有个专门的集便装置,每天都要抽污、检查。但是集便器稍有异物就会被堵塞,只能用土办法将集便器拆开清理,这个画面可想而知,污物伴随着刺鼻难耐的阵阵恶臭,比较‘重口味。”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差点让游诚曦败下阵来。1981年出生的游诚曦称自己吃过苦,也不怕吃苦,可心理落差让他难以接受。大学同学多在科技企业工作,衣着光鲜出入高档写字楼、科技园区。同学聚会时他闪烁其词,不好意思跟大家说起自己的工作。那时的他开始对自己产生质疑:我读这么多年书,上了个好大学,就是为了去拧拧螺丝、通通厕所吗?
春运是铁路人最繁忙的时刻,大家在过节,他们在“赶考”。2003年春节是游诚曦工作后第一个春节,也是第一个没和家人一起过的春节。大年三十晚上11点多,动车组进库,游诚曦照例开始工作。零点钟声敲响时,他正在车顶擦拭绝缘设备。“除夕没有月亮,灯塔的强光灯亮着,也看不到满天星光,听到远处鞭炮声响起,我才知道初一到了,当时心里觉得有一点凄凄惨惨戚戚。”
而真正“破防”是给家人打电话。凌晨两点多下班后,游诚曦给家中一直等待的父母打电话拜年。他忍住哽咽,跟父母报喜不报忧:“我一切都好,单位很重视我,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放下电话,游诚曦撑不住了,压抑已久的情绪在此刻宣泄出来。
坚持,只因对铁路的热爱,长辈对他的期待和嘱托又在耳边回响。之后,游诚曦积极调整自己,适应环境,并且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提高。“那时总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就是读完书就应该干读书人的活,不该干这种所谓的体力劳动。其实一线锻炼的经验非常重要。”
摆正了心态,游诚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由于英语流利,游诚曦被分配了另一项重要工作——给瑞典的动车组专家当翻译。
经过一线磨砺,游诚曦的专业知识积累日渐丰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从象牙塔内的学子,成长为铁道电气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条路,游诚曦走得很踏实,很充实。
2005年,游诚曦迎来铁路系统内第一次转岗。他被调到广铁集团机务处,从事接触网检测车的运用和管理。
这次转岗,游诚曦并不意外。当时广铁集团从德国进口一辆接触网检测车,他之前给瑞典专家当过两年翻译,经验丰富。三年一线经历,令游诚曦对接触网相关技术和车辆维修工作十分拿手,因此这个岗位非他莫属。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动脉,而接触网则是电气化铁路的动脉。”游诚曦介绍,现在的火车都是电力机车,通过接触网,才能将电能输送到火车上去,驱使火车运行。
接触网直接架设在铁路线路上方约6米处,工人经常在高空电线上飞檐走壁,像练杂技一般,工作环境恶劣。而且接触网没有备用,一旦发生故障,火车就无法运行。运输中断会造成重大安全隐患,还会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广铁集团为保障运输安全、提高接触网的工作可靠性,建立完善的接触网检测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游诚曦成长在铁路世家,知道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旋律。“小时候每个安全百日,铁路子弟小学就会发文具盒、铅笔等等,寓意在铁路安全事业中,军功章也有我们的一半,所以我们从小对安全的认同感特别强。”
从翻译到验收,再到主持运用,游诚曦和接触网检测车打交道六年,成为这个领域专家。
2011年,游诚曦受命组建集团供电检测所,负责全铁路局供电检测所有的专业工作。“原来我只管一辆一辆的车,到现在所有检测监测装备都归我管,还要搞技术创新。”新的领域、新的技术带来很大挑战,他和团队一起调研、学习、创新,累并快乐着。
正是这一年,游诚曦带领团队研发全路首台接触网成像检测装置,创造性地提出接觸网成像检测技术及其诊断方法,解决接触网零部件“松脱断裂”的检测难题,该技术及相关的分析诊断工法在世界范围内也属首创。
“我们广州局管内有100多万根电线杆,每隔50米一根。过去没有高铁,在普速铁路上,人员可以上线路拿望远镜巡视。高铁开通之后,线路全封闭,只有晚上停运后,人才能进。晚上光线暗,必须每根杆子爬上去作业,工人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效率也低。”
广州局时任主管领导孙景提出“照相车”的概念,一节车厢开过去,把电线杆的照片拍下来,就像医院拍X光片一样,拍照之后,工人可以在电脑上做数据分析。具体的研发和实施环节,落在游诚曦肩上。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他带领团队一上手才知道,里面学问太多了。“镜头怎么选、搭配什么云台、高速之下图像怎么识别、稳定性怎么保证、如何面对复杂的天气环境、海量数据如何处理等等,都是问题。”
从想法萌生到检测装置初步成形,游诚曦和团队只花了不到半年时间。而攻关通信和储存这两大核心难点,直至装置稳定、完善,他们用了四年左右时间。
“刚开始还有不理解和质疑的声音,大家心里觉得,我们搞检修,就是要到现场去,去摸去排,才能对设备真正放心。坐在办公室用电脑看,到底准不准啊?”大家心中问号经过这些年成像检测装置实际运用,已经烟消云散。游诚曦说:“我们把接触网工从蓝领变为白领。”
这些年游诚曦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不在少数。近5年,他主持或参与15项科研课题,成绩斐然。他参与研制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成像检测系统》,获得铁道科学技术二等奖;《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实时智能检测分析系统》被评为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西南交通大学联合研制的TJWC系列接触网检测装置,获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这些科技成果均已投入现场实际运用,进一步确保集团安全生产,其中游诚曦最引以为傲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成像检测系统”在集团管内京广高铁运用4年多期间,发现各类接触网设备缺陷、隐患两万多处,防患于未然。该装置作为供电6C系统原型设备之一,已在全路范围推广运用,总产值约4亿元,为供电设备修程修制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科研和创新已成为游诚曦的关键词,在他眼中“科研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为现场服务”。他开发的工具快速清点装置就来源于一线,据游诚曦介绍,这个装置其实有一定技术难度,但是他的来源需求却非常朴素。
“长年在铁路沿线跑,现场的伙计们会有很多好点子。”由于高铁运行速度快,如果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螺丝、扳手等工具掉落,很有可能会被高速运行的列车卷起,打到车身上,产生严重后果,因此作业安全要求非常严格。出库、进入封闭区间、出封闭区间要分别进行三次工具清点。原来都是靠人清点或者拿纸笔记录,不准确,而且工作量很大,效率低。现场师傅们开玩笑说,能不能像超市结账一样,扫一下就记录上。
听者有意,游诚曦记在了心中。他经过研究,研制成一套工具快速清点装置,采取现在大多无人超市里采用的RFID射频技术,在每个工具上面贴一个RFID标签,工人戴在身上后去机器前面扫一下,就会自动清点出来。这个装置目前已取得国家技术专利,正在集团的几个单位推广。
当被问及工作和科研如何平衡时,游诚曦坦言,科研是工作的一部分,二者不需要平衡,我们搞的并不是纯理论研究,更多是面向现场的实际应用。对他而言,科研跟工作是融合在一起的。
近年来,游诚曦获得各类科技奖励10项,其中铁道学会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3等奖2项。在供电6C检测监测系统研制过程中,取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4篇,著有专著《铁路供电系统职场管理》,编写教材《供电检测监测(6C)分析方法与案例汇编》。因科研成绩突出,他被母校西南交通大学聘请为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被铁道科学院聘请为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导师,被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铁路高职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2020年,游诚曦升任广州供电段副段长,段内管理160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青年。他介绍,段党委结合青年岗位特点和个人优势搭建多个成长发展平台,对青年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大有助益。
QC攻关,是段里的光荣传统。各个车间年轻人针对现场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再给年轻人一个舞台,用发布会形式展现他们的成果。段里自编的半年刊《广供科技》到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年轻人对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创新的点子或成果、抑或想法和意见都可以投稿刊登,不求严谨的理论推演,好的文章还会推荐到更高等级的刊物发表。青工宣传小分队,每年第一季度明确工作思路、方向后,第二季度开始宣传。他们用各种形式宣传到每一个车间,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2020年铁路系统着力节支降耗,很多基层员工不理解,小分队就以相声小品、歌舞、三句半的形式到一线进行宣传,效果显著。
这三大平台发掘的年轻人也各不相同,第一种肯思考、肯动脑筋,综合能力强;第二种擅长总结归纳,文笔好;第三种性格活泼,表达能力强。“通过这几个平台选拔,我们段上不缺人才,什么样的人才都有!”游诚曦说。
这些年轻人没让游诚曦失望。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刚“封城”,16名年轻党员就自发向段党委提交请战书,写下“无论生死,不计报酬,冲锋在前,战斗到底”几个铿锵有力的大字,代表乐昌供电车间党支部向段党委表态,他们随时做好了冲锋和牺牲的准备,“党和人民什么时候需要,我们随时顶上”!
作为供电段副段长、党委委员,正高级工程师,在同事眼中,游诚曦亦师亦友。和段上青年交流时,他经常讲起这样一个故事:“工作20年间,我与国外同行打交道很多。2002年刚参加工作时,外国专家对待我们像师徒,怕我们不学,对我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还觉得我们学习不积极;2008年前后,外国专家对待我们像同事,大家想共同把工作做好,但是已经开始对一些核心技术语焉不详,或者拿‘不要知道那么清楚,会用就行来搪塞;2015年,国家铁路总公司组织专家团到德国学习,明显感到德国同行对我们非常提防。当时斯图加特站在改造,中国团只能在外围看一看,里面不让进去。”
“高铁已经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能让对手害怕,这本身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与奖励。”对铁路有着别样情怀的游诚曦,20年亲身参与到铁路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他感到幸运,更感到幸福。
在这位年轻工程师的案头,后续工作计划已排得满满当当。在他眼中,供电检测工作就像医生诊断一般,必须按部就班、分毫不差,为广铁集团接触网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我想努力成为一座小桥,架起我们现场需求与技术创新的联系。”正如他崇拜的西南交大老校长、中国现代桥梁学奠基人和开拓者茅以升那样,一生为祖国架桥,不仅架设有形的桥、也架设一座座无形的精神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