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李 王思远 陈润楚
2012年11月23日,渤海湾雪后初霁,随着“嘭”的一声拉动弓弦般的脆响,一架编号552的歼-15舰载战斗机稳稳停在辽宁舰的甲板上,随后又滑跃起飞冲上云霄。
这一天,他用尾钩挂上阻拦索形成的“V”字写下了永载史册的胜利注脚,更用滑跃14°的完美弧线划出了中国海军的“航母时代”!这是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
他,就是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着舰第一人,现任海军某部部队长——戴明盟。
入伍30多年来,他飞过16种机型,出色完成近百项重大演习演练和科研试飞任务,创造了歼-15舰载机试验试飞多项纪录,成功探索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有效培养模式,先后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海军十大杰出青年、人民海军7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海军功勋飞行员,荣立二等功5次、三等功3次,被授予“改革先锋”“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
戴明盟从小就立志从军报国。
“当一个军人,这是很多男孩小时候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提及梦想,戴明盟回忆。
1990年8月3日,戴明盟接到空军第二基础飞行学校录取通知书,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在经历院校和航空兵训练基地严格训练后,他如愿加入英雄辈出的“海空雄鹰团”,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更加坚定了矢志强军事业的奋斗目标。
通过长期在海空一线加钢淬火,戴明盟迅速成长为一名驰骋碧海、搏击蓝天的优秀战斗员,成长为一名坚守海防、矢志飞行的坚定践行者。
“哪里能做更大的贡献,我就到哪里去。”中国第一艘航母的建造,点燃了中华民族百年航母梦,同时也点燃了戴明盟的强军梦。
2006年,海军开始遴选首批舰载战斗机试飞员,戴明盟以过硬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的飞行技能成为遴选对象。
作为当时海军为数不多的三代机部队飞行尖子,他很清楚,舰载战斗机上舰飞行被形象地比喻为“刀尖上的舞蹈”,我国舰载战斗机事业才刚刚起步,面临着安全和技术的双重挑战,一旦选择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就意味着从零开始去迎接未知的巨大风险,也意味着更加难以顾及家庭和亲人。
“试飞舰载战斗机,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我有份!”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和一系列现实困难,戴明盟没有丝毫犹豫,毅然选择做一名舰载战斗机飞行事业的开拓者。
投身試验试飞6年多时间,他先后完成歼-11B等10型飞机技术探索飞行,全程参加歼-15舰载机的原理验证、定型试飞,以及001型舰航空保障设备试飞鉴定等一系列试验试飞工作,所学所训课目成绩全部优等,实现飞行技战术水平不断跨越。
戴明盟说:“作为一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只有将生命和蓝天、使命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梦想之光才能照进现实。”
学而不厌,痴迷钻研,是戴明盟热爱飞行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熟练掌握飞行技能的一条重要经验。
2006年9月,当他如愿成为首批舰载机试飞员后,面对舰载机上舰技术国内空白、国外严密封锁的实际,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我国舰载机飞行事业的跨越和突破。
为了尽快掌握舰载机飞行技术,戴明盟再次以甘当学生的姿态,拿出“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的钻研劲头,牢固确立“首次做对做好、每次做精做细”的严苛标准,撰写了厚厚5本约30余万字飞行体会,出色完成超负荷、大密度、高强度科研试飞等任务,熟练掌握歼-15舰载机驾驶技能,为实现舰机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戴明盟担任主管战斗机训练的副部队长,开始参与培养第一批航母舰载机飞行员。
“那个时候,舰载机组训经验、上舰流程、大纲教范等都是空白,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打基础谋发展。”戴明盟说。
作为中国实现拦阻着舰、滑跃起飞第一人,戴明盟始终用自身技术带领飞行员从“岸基”走向“舰基”,逐步摸索,培养了一支精干专业的飞行指挥员、教员、LSO骨干队伍,构建起较为完备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体系,同步形成舰载直升机搜救、警戒引导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培训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国家。
一次次实践让戴明盟明白一个道理,提升飞行技能没有捷径,熟练的背后是艰辛的磨练。
2015年9月3日举行的胜利日大阅兵中,万众瞩目之下,海军舰载机梯队的歼-15舰载战斗机组成楔形编队,稳稳掠过天安门上空。“零米零秒零误差”,这个中国航母作战力量的代表,首次接受检阅表现堪称完美。担任梯队长机的正是戴明盟,他带出的是唯一在练、演、阅中连续6次取得5分的空中梯队。
“当时空中指挥部针对时间误差、队形误差给了一个5分的标准。我们的训练就是把标准提高了一倍。”当问到3分、4分的标准时,戴明盟说:“不记得了,因为3分、4分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2020年11月6日,站在辽宁舰上,戴明盟看着首批从高中招收的飞行学员驾驶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这群年轻人创造了人民海军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飞行时间最少、认证周期最短的历史性突破。
“探路,是为了铺路,要让后面的人踩着我们的脚印,走得更实更快。”当年戴明盟和战友的心愿,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当初遴选戴明盟作为首批舰载机试飞员的重要原因,就是他身上具备沉着果敢的胆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和敢为人先的豪气。
在近30年飞行生涯中,戴明盟曾多次死里逃生。
第一次是在军校,跳伞训练中,伞绳缠住了伞翼,人“嗖嗖”往下掉,快接近地面时备用伞才打开。
还有一次空战训练,遇上右发动机突发故障。他关闭右发动机,严格按照单发着陆的操作规程,稳稳将飞机停在跑道上,保住价值几个亿的国家财产。
戴明盟曾驾驶歼-15战机遭遇险情,在离地几十米高度,战机像脱缰的野马,顷刻间失去控制。戴明盟下意识地往上拉操纵杆,飞机出现几秒钟的延时反应,产生了剧烈的俯仰震荡。塔台上,所有人都大惊失色。这是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险情。危急关头,戴明盟冷静应对,判断故障原因,放松操纵控制。战机逐步回归正常,安全着陆。
“绝大多数飞行事故不是必然发生的,只要科学处置,就可以避免灾难。”屡次经历险情,也使戴明盟对飞行事故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这,正是他在试飞中敢闯“鬼门关”的底气。
第一次模拟定点着陆、第一次冲索试验、第一次驾机触舰、第一次拦阻着舰、第一次舰上滑跃起飞……航母舰载机试飞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第一次”都由戴明盟来完成,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对生理和心理的巨大考验。
历经危险而不胆怯,面对风险而不动摇,反而更激起了他勇往直前、挑战极限、战胜风险的军人血性。
2013年8月28日上午,习主席亲临戴明盟所在部队视察,按照预先安排,由戴明盟驾机完成陆上着舰挂索展示。可老天故意考验戴明盟,大雨铺成的雨幕似一块布,把飞机的座舱盖蒙得严严实实,坐在战机里,戴明盟连跑道都看不清。
“飞还是不飞?”塔台指挥员将决定权交给戴明盟。
“飞!”戴明盟没有丝毫犹豫。战机加速,一声呼啸,冲天而上。盘旋,俯冲……短短几分钟后,戴明盟驾机在风雨中呼啸着急速触地、安全挂索……训练场上,热烈的掌声响起,习主席高兴地与走下战机的戴明盟握手,表示祝贺,并提出期望。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戴明盟的硬功夫正是在这样一次次与死神较量中练就。
凭着大胆加科学的精神,他和战友们不断挑战极限,飞出了一条适合中国航母的着舰航线。
工作中,戴明盟是忠诚使命、勇于担当、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的背后,不仅有汗水和心血,更有太多的牺牲和遗憾。
2015年,女儿参加中考,由于阅兵训练任务十分繁重,他一直没有回家陪小孩。“这段时间没有办法陪孩子共同经历她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很内疚。”戴明盟说。如今,女儿也成为一名军人。“我感到自豪,希望她在军营建功立业,也希望她平平安安。”
每次谈到妻子,戴明盟都感到很愧疚,“她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从来不让我因为家里的琐事分心,更不会抱怨,我知道她很不容易”。平时,戴明盟任务繁重,“很多时候想多陪陪她,单位太忙走不开,她不让我因此分散精力”。
妻子江燕很清楚丈夫所从事职业的危险性,但给予戴明盟的始终是理解与支持。有一年,戴明盟所在单位组织家访,妻子说:“家里不需要他操心,有我呢。我和家庭没有任何困难,你们多去看看其他家属吧。”
无法给予家人应有的陪伴,是戴明盟的遗憾。这份遗憾,早在他从军之初就已经开始了。
“努力学习,早日飞上天。”30年前,在送戴明盟去学校报到的车站,父亲殷切地嘱咐他。
父亲戴雨林,是重庆嘉陵机械厂一名技术工人。母親刘德宣,是石门镇粮油站职员。从小,父亲对戴明盟管教很用心,经常就地取材,启发教导。带他到长江学游泳,锻炼体魄和胆魄;带他爬山,锤炼意志和毅力……故乡山水的哺育,使戴明盟的性格从小就有水一样的柔韧、山一样的刚毅。
1992年4月的一天,还在学校学习的戴明盟突然接到在成都工作的叔叔来信。叔叔在信中告诉他:一个月前,他的父亲因病不幸去世。戴明盟号啕痛哭。
在单位体检中,戴雨林被查出肝癌晚期,母亲提出让戴明盟回来看看,可父亲坚决不让,说:“孩子正在学习的关键期,不能误了他的学习。”临终前,他叮嘱:“别告诉儿子,国家的事大,家里的事小,他为国尽了忠,就是最大的孝。”刘德宣含泪答应。
因为要上学、参加训练,戴明盟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母亲遵从父亲的遗嘱,瞒了戴明盟一个多月,直到叔叔的信才透露了消息。
“我在九天之上,会看着儿子开飞机,保佑儿子开好飞机……”这是父亲去世前最后一句话。
从那以后,戴明盟养成一个习惯,每逢重大任务顺利完成,他会仰望苍穹,像重温走过的路,又像在默默汇报。“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我、激励着我,那是父亲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