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2021 年第18 期(9 月30 日)《外贸喜与忧》www.ceweekly.cn
外贸企业订单接到爆,却说不赚钱。跨境电商异军突起,头部企业却被亚马逊平台团灭。《中国经济周刊》第18期封面文章《外贸喜与忧》对此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
运费、原料涨价压低了利润
@白明:物流价格涨得太多了。
@安嘉智能锁:运费侵蚀了利润。
@FWW:运费涨了售价也可以涨,关键是企业内卷。你涨了别人不涨,自己的市场就会搞丢了。
@cnloong:物流涨,把买家购买预算压榨没了,卖家没法涨价。涨了买家就跑了,只能维持原价。
@彪风:都是互相压价攀比造成的恶性竞争。
@种花家的雏凤:原材料成倍地涨,运费也成倍涨,而工资的涨幅最低。
@非宁静不能以志远:工人工资已经涨了很多,老板越来越难做。
@女装库存低价清仓:奇怪,网上新闻都说外贸订单暴涨。我的外贸同行订单多的非常少,都在苦苦挣扎。
@la0geN: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下,世界各国产能不足,应该是卖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一些出口企业没能把握这个机会,要反思一下。
@金柏松:中国外贸企业订单足,却赚不到钱,说明企业决策有误。外贸企业需要优秀的企业家来经营。对产品质量性能、技术含量有信心时,就能随行就市,该涨价时大胆提价。
@史海沉沉:产品不敢涨价的企业,说明竞争力不灵,早晚玩完。
@意志:大量做外单的中小企业根本不懂金融,做外贸也要考虑外汇波动因素。
@经管杂论:纯来料加工的外贸企业,利润肯定薄,运作不好,很可能不赚钱。
@SU728su:一味地强调薄利多销,会形成产能过剩的恶性竞争。如果原料涨价,做出产品不能提价,自己害自己。
@思念辰空:物以稀为贵,老是搞薄利多销,最后利润被原料涨价侵蚀掉了,制造者就赚了个吆喝。
@郭哥32211940:科技含量低的加工产品,没有竞争力肯定利润低。高端产品如芯片,肯定抢手,利润又高。
@芭洁特:不接外单,外贸商品涨价,不要这么便宜销出去。
@视界桂阳:没有利润就不接单。同类企业可以协商最低价,避免惡性竞争
@树995021511512:既然不赚钱,应该有个协会来协调,都不接外单,让海外买家加钱。
@五味6635:取消出口退税补贴,加征出口附加税。鼓励成立各类行业协会,大胆与外资谈判,掌握主动权。
@飞雪无尘2:我建议,取消出口退税补贴,企业员工要求加薪不加班,老板对外贸易自然会提价。
@剑胆琴心:外贸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像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一样,按正常的利润率来涨价,否则不接单。
@仰望星空见字如晤:工厂和客户其实连在一起。有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合作关系,工厂确实面临成本问题,但客户的麻烦更大,海运费涨了10倍,从支持生意伙伴的角度,很多工厂选择微利供货也不难理解。不自己亲身做过生意的人,很难理解这种共生的关系。
@东坑农场:中小企业不赚钱也要做,是为了维持正常生产。一旦停产,熟练工人离职,想再招回来那就要花大量的时间,还不一定能招回来。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