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婉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康需要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
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中医馆是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载体,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载体。
2016年2月22日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加强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
2017年3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提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截至2020年底,全国基层中医馆总数已达3.63万个。全国85.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的乡镇卫生院都已设置了中医馆。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量已經占到40%以上。
百姓身边的中医药。图/新华社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中医馆建设,力争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闻得到中药味、感受得到中医药文化、接受得到高质量的中医药医疗健康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严华国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应该主要由政府负责保障,全体人民公平获得。”
随着全国各地基层中医馆的建成,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持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山东省建成基层中医馆、国医堂2027个,99%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8%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江西省建设了1609个基层中医馆,中医类医院增加到121所,三级中医医院从16家增至25家,床位数从2.5万张增至3.32万张。
贵州省基层中医馆从211个增加到1544个,中医类医院从116家增加到142家,床位数从20780张增加到30452张,每千人口床位数达0.71张。
在浙江省,9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1%乡镇卫生院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96%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4%村卫生室能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约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的1/3,并且,“十四五”期间,浙江将推进1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
2021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将打造“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宣城市共建成98个规范化的基层中医馆,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加强中医馆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并加强内涵建设。在中医馆提供中医治未病、医疗和康复服务,推广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和适宜技术,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优质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基层中医馆的建设,解决了基层群众方便看中医的需求;培养中医人才,是为了解决基层群众看上好中医的需求。
中医馆仅仅是一个平台,平台里最核心的是人才。
“基层中医馆里不需要研究型的高学历人才,要的是实用型人才。既会适宜技术,又能进行常见病的诊治,只要他们能够解决老百姓的需求,就是适合基层的人才。”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丽水市中医院名誉院长雷后兴说。
如何培养基层中医人才?“一是加强定向培养,这是补充基层卫生人才的重要渠道;二是鼓励已经退休的‘夕阳医生来基层。”雷后兴说。
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规模,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鼓励实行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提供服务,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
2021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要用5年至10年时间,评选表彰300名左右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培育500名左右岐黄学者、3000名左右中医药优秀人才、10万名左右中医药骨干人才。
全国各地分别提出了关于中医人才培养的规划。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的《2021年全省中医工作要点》中提出,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协同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深化医教协同,突出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扩大中医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探索将中医师承教育作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供给。
2021年9月份出台的《浙江省中医药条例》中规定建立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寻访制度,鼓励一些在民间通过“师承方式”学习或者拥有多年实践经验、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在通过考试或考核后依法取得医师资格。
“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吸纳更多优秀的民间中医药人才,保障民间特色技术疗法推广与传承,培养多层次中医药人才,提供不同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逐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