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余秀华相处的一下午

2021-11-02 03:02冯小雨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余秀华雷霆荆棘

冯小雨

“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得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清洁我,悲悯我。”

我从没有想过会对一个身有残疾的农村女人如此着迷。那个下午空气清冷,飘着小雪,而我却拾起她镶嵌在世间滚烫的文字,重新认识了我长久游荡漂泊的灵魂。

我初次见她,是在一个平淡的晚自习。我拿着图书角的杂志,漫不经心地翻阅,忽然在角落里扫见几行短诗: “一朵花开够了就凋谢,但是我不能/——衰老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情,我竟如重刑犯保持缄默/只有江水浩荡,不知时日/一个浪推动一个浪,如同一个岸/埋没一个岸。”

那诗没有题目,没有署名,只是在整页黑白油墨下灰暗的一角,却发出如此浓烈的色彩。我突然感到一丝悸动,就如同心弦被轻轻地撩拨,我心潮澎湃地将这首短诗抄下,竟写错了好几个字。这首诗就像是河流的细小分支,将徘徊的我引入浩瀚江海,于是,我便认识了余秀华。

那个下午,我拿到了她在2015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封面是纯净的白,寥寥几笔墨色勾勒出充满力量的女性躯体,我笃定那是她自己。带着紧张和激动,我翻开第一页,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像是被一种魔法牵引,接着看一页又一页。我做了摘抄和赏析,但总是觉得我的文字表达不出她深沉情感的万分之一。我看到了杂志上的那篇小诗,叫作《五月之末》,似乎是她一个寻常五月的结束,却是我与她新的旅程的开始。

恍惚中,我似乎听到她在向我念着我面前那首诗:《一颗玉米籽在奔跑》。她对我说:“世界那么大/要赶在天黑之前跑到生命的另一头。”她出生时因缺氧而导致脑瘫的后遗症使她无法完整地、清晰地读出整个句子,那些文字从她嘴里一个个地艰难地吐出。她说,要奔跑。她带着残疾的双腿,一步步跑向广大的世界,即使有着悲惨的过去,也不足以阻挡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我忽然想到不久前看到的一则评论:“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里,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她是天底下最真实的诗人,在含着泪混着血的诗歌里,藏着的是对生活的不妥协以及热爱。她身披荆棘,便把荆棘当衣;历经苦难,便让苦难成就自己。她喑哑而间断的声音又在我心中响起:“要经过秋风的墓穴,经过雪,经过春天的疼/一刻不能停,一刻不能停。”我胸腔中跳动着的心便和她一刻不停地奔跑,对生活赤诚的爱融化我,此时我是生活最忠诚的信徒。我很难想象一个高中辍学、身体残疾的女人如何写出如此鲜明的文字,如何造就如此炽热的灵魂。

于是,我便随着它不成调的语言念下最后几行诗:“经过城市,经过霓虹和海水一样的失眠/经过古堡,和玫瑰的死亡/它时刻高举内心的雷霆,最朴素的一粒金黄。”她和我是那粒玉米籽,勇敢且坦诚,无畏而坚强。我跟着她置身于深沉的黑暗,但远处是金黄的玉米田,书上的一撇一捺好像组成了她的影子,不再残疾,不再疼痛,不再遭受侮辱和嘲笑,而是像她所期盼的那样,成为了真正的“诗人余秀华”。那影子倏然飞向远处的光明,而我却从迷蒙中清醒,耳边还回响着她喑哑的嗓音。

雪停了。钟表的嘀嗒声使我意识到一个下午悄然而去。与余秀华相处的一个下午,不仅仅是一个下午,她影响着我千千万万个下午。余秀华不是天上的星子与银河,她是地上的一株麦子、一棵稗草,汲取着世间的一切在生长,将土地里的黑暗与肮脏尽数纳进怀里,用她残破的身躯,抽出嫩绿的新芽。她教会我加倍地热爱生活,心怀雷霆之志,在苦难和荆棘中奔跑,追逐希望的金黄。

从那天下午翻开书的一刻起,我便知道,她,她的诗,我,我和她,永遠地被绑在了一起,高举内心的雷霆,携着左手的月光,回了心中的家。

[简评]本以为余秀华的诗属于成年人的世界,只有经历过苦难人生的人,才能真切懂得她诗中对生活直白的热爱。作者在被余秀华文字吸引的那一瞬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情感的共通不分年龄,只在于体味。

(指导教师 王君平)

猜你喜欢
余秀华雷霆荆棘
排爆尖兵 雷霆出击
The Poet on Earth
十五岁的掌声与荆棘
威少亲笔,致敬雷霆
无耻当有种
威少亲笔,致敬雷霆
余秀华的慢写作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雪 山
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