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手稿整理研究
——以广州图书馆藏姜伯勤教授手稿为例

2021-11-02 00:22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手稿名人整理

何 虹

(广州图书馆,广东广州 510623)

1 引言

名人手稿是过去和现在的著名人物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中留存下来的历史真实记录,具有档案属性,部分还兼具可移动文物属性。现当代名人手稿涉及学科领域众多,载体、种类繁杂,往往自成体系,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还附有独特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史料价值与科学研究价值,是人类珍贵的历史财富。手稿整理,是根据信息检索与获取的需要,采用一定的规则、技术与方法,对手稿进行有序化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对手稿信息的分类、描述、揭示及序化。通过对名人手稿的系统整理,可以延伸出名人思想、文献考证、专题史料以及学科发展史等研究课题。名人手稿资源的整理开发在多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建国以来,名人手稿纷纷入藏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藏机构。我国各级政府与各类档案馆于21世纪初,相继制定《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政策的规范使业界对著名人物档案整理的概念具备统一认知与清晰界定,把手稿列于著名人物档案的下位类。档案学对于不同情况下手稿整理方法的研究具体而深入。图书馆作为手稿资源的重要收藏机构,则把手稿列为独立的文献类型,主要对手稿资源的编目规则进行专门补充,《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1]303《英美编目条例(第2版)》[2](AACR2)对手稿的适用范围及编目规则进行了规范。目前,关于手稿编目规则完善,但是图书馆界对手稿编目工作前必不可少的整理阶段——手稿的组织、排序、关联、信息源发掘等尚未形成共识。名人手稿具有的内容独特性、形成规律多样性以及存藏情况复杂性的特点,信息源采集过程比较复杂,前期整理工作必要且关键,是编目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广州图书馆藏姜伯勤手稿整理项目实践,探索图书馆藏具体名人手稿整体内部的整理方法,以抛砖引玉,供同仁探讨。

2 我国图书馆名人手稿整理研究与现状

1987年,四川社会科学院张仲仁、翁航深介绍美国档案馆整理名人手稿的理论基础和具体规范。[3]148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整理名人手稿,也主要遵循这种范式,大多以人物、来源为全宗,按手稿主题相关度立卷,案卷按“主题-年度”排列,卷内按文件之间的关联性及重要程度排列。

图书馆作为公藏机构,目前对馆藏手稿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手稿征集、编目与文献价值揭示,鲜少对馆藏手稿整理方法进行系统研究。而手稿整理阶段在征集之后、编目之前,是手稿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名人手稿编目及其价值的揭示具有重要影响。2003年,国家图书馆张志清、李小文老师详论国家图书馆近现代名家手稿文库的建设历程、征集方法、入藏原则以及手稿保护等系列举措[4],为名人手稿征集与入藏原则提供依据,高红老师全面梳理手稿国际编目标准以及名人手稿元数据字段著录的具体做法[5],为手稿信息源提取提供指导。2014-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手稿整理与研究(1955-2009)”项目通过研究体现整理的学术性;通过编辑索引、目录、导言等方式,便于研究者检索与使用;强调手稿整理项目的学术延伸性,编辑出版名人手稿系列丛书,建设“名人手稿数据库”,纳入图书馆专题数字资源导航系统,并强调统筹好整理与研究之间的关系;通过主题索引、目录、导言等二次文献整理方式,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源导航以及手稿全宗指南;项目延伸工作包括编辑出版手稿系列文集,建设名人手稿数据库等。[6]148-154其研究成果也反映了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科学分类思想和分类编排方法。研究按批注、文稿、未刊书信、笔记分设四个子课题[7],从手稿的类别、编排体例、特点到当代价值,进行了系统且可行的研究。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以李政道手稿为例,基于图书馆学编目规则与档案学理论视角,就科学手稿的编目、整理与组织做出相关研究,通过选择科学手稿的著录单位,讨论科学手稿的编码、分类、构建元数据模型、选取检索点及著录等一系列组织过程[8],具有专指性,但未具备普适性。2020年王蕾、叶湄、薛玉等著《民间历史文献整理概论》,首次从理论角度系统阐述图书馆藏具备档案属性的民间历史文献如何分类、著录,以及元数据规范等等,该方法适用于图书馆藏名人手稿整理,并贴合图书馆编目工作的需要,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收藏名人手稿积累较完整,整理较成熟的有上海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四川图书馆等。上海图书馆于1996年成立的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名人手稿研究性专馆。现已征集名人手稿等资料45000余件,[9]所藏手稿文献类型拓宽至画稿、设计稿、音乐家的乐谱手稿等。[10]王世伟先生分别介绍上海图书馆藏王重民先生手稿提要[11]及“名人墨迹手札”[12],为名人手稿后续整理研究成果利用与开发提供规范指导。2016年国家图书馆名人手稿文库已拥有500位名家的4000多种手稿[13],征集方法、入藏原则及编目做法可供借鉴。湖南图书馆刘雪莱对该馆名人文库的整理和组织原则归纳为“以名人为中心”“区分管理”“按学科、专题或分人设立专室或专柜、预留发展余地”等,并提出合理配置索取号、摸索适合的配号方法、建立可容纳各地区各学科名人赠书的综合书库、设立多个个人赠书专柜的做法,[14]理清了名人手稿整理方法中个别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四川省图书馆收藏刘咸炘手稿等地方名人手稿共计77种5531页,[15]何光伦在名人手稿详细著录、典藏保护、整理与利用方面提出见解,对于近代名人文献手稿的整理、保护、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名人手稿涉及历史时期众多、种类纷繁,内容复杂。我国图书馆名人手稿整理实践已积累了相当基础,然而我国图书馆学领域对名人手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征集、意义、编目、元数据,以及手稿特点与价值等方面,基于管理学角度对名人手稿整理的系统研究相对滞后,迫切需要搭建一个公认界定的原则、研究架构与系统的整理方法论。

3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以广州图书馆藏姜伯勤教授手稿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归纳、比较和适用原则,制定相对普适性的整理步骤与方案,并就当代名人手稿整理的后续开发提出相关建议。

4 名人手稿的定义与整理原则

4.1 定义

档案学把名人手稿定义为“著名人物手稿”:“书稿档案中著名人物的手稿、题词、题字、照片等,是研究著名人物生平的珍贵史料,是国家的重要文化财富。[16]”手稿属于专门档案的一种。图书馆学通过编目规则和收录范围对手稿进行定义。《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规定“手稿”适用范围:“著录手稿(含书札、题词及1911年以后的稿本、日记等)”。[1]303《英美编目条例(第2版)》(AACR2)将手稿作为单独文献类型,列明著录规范,指出手稿资料适用范围包括:著作手稿、论文手稿、书信和演讲稿等,法律文件(包括手迹的打印表格)以及上述类型的资料集合[2]。国家图书馆高红老师根据“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定义手稿:“手稿是具有一定人文历史价值,由作者在创作和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手书文字记录。按种类划分,手稿资料包括手稿型著作、论文、创作手稿、书信、日记、笔记、讲话等,还包括印刷型的法律文件及手稿资料集。”[5]61

本文认为,基于名人手稿的多重属性、形成复杂程度以及普适性原则,其定义可以相应拓宽或外延,即:凡一切含有名人手书文字、符号、图画等并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载体,均可视为名人手稿。包括与名人有关的著作、论文、创作手稿、书信、日记、笔记、讲话、通讯录、学习资料、收集剪报、备忘录、纸笺等,印刷型的法律文件及手稿资料集等。

4.2 整理原则

4.2.1 遵循全宗原则与文献形成规律

(1)全宗原则是保证名人手稿整理实现原始性、系统性与关联性的重要前提

全宗原则的含义是:“一个独立的机关(或著名人物)在它的职能范围内进行的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是这个机关全部活动的真实历史反映。为了保持机关档案的历史联系,以便于保管和查找,必须按全宗来整理和保管档案,并明确规定了一个独立的机关的档案是一个全宗,一个档案全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有机整体。在整理档案中应当首先划分全宗,并按全宗保管。”[17]全宗原则又称来源原则,是档案实体管理的理论基石,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公认的档案整理原则。[18]我国档案学对手稿全宗和收藏品全宗的定义是:“手稿或文件按同一专题、同一人物,同一事件或同一文种而进行的人为集合”[1]149名人手稿的整理一般以个人或同一来源机构为全宗单位。综述部分亦可见我国图书馆界对名人手稿的整理与编目基本遵循上述原则。

(2)立足于文献形成的客观性和原始性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2000》规定文件的整理原则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19]168遵循文献形成规律、区分文献价值,是整理名人手稿的基本原则。整理者必须充分了解名人成长历程,深入研究其治学(创作、藏书)过程,掌握其手稿体系形成、发展的过程与规律,整理过程秉承尊重手稿形成、历史留存以及发现状况的客观事实;发现手稿之间的有机关联,甄别文献之间的不同价值,从而实现对手稿文献的准确研判、归类与整理。

(3)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在整理过程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承认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手稿形成的客观作用。基于手稿具有原始性、真实性的本质属性,反映手稿形成的历史过程也是整理原则之一。整理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前人的整理基础,以及手稿自然形成时的初始状态,不轻易拆散原有体系而重新整理手稿。切忌一切推倒重来,可在原有整理基础上适当调整或补充,使之保持形成时的状态,并有目可查便可。

4.2.2 建立手稿关联维护史料完整

于历史学者而言,得到的史料都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史料完整是历史学研究的理想状态,研究者追求史料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有多少材料说多少话”。历史学强调“孤证不立”,研究过程避免就单份史料望文生义,而是采取多重证据法进行比较,加以辩证。因此,历史学家在研究问题时,不在于史料数量的多寡,而在于文献史料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是否可以相互印证。因此,手稿本身的关联性非常重要。历史学者往往受限于史料的缺失。[20]为了避免史料的分散,整理时应找出手稿在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内在关联与有机联系,理清手稿形成的逻辑关系,体现系统性。通过寻找关联,使名人手稿在全宗内外形成一个网状的有机结合的文献整体。除建立全宗内个体手稿之间的关联性以外,还包括名人全宗之间的关联性,比如要善于发掘不同名人之间的往来信函、学术交流资料所产生的关联,等等。

4.2.3 整理思路与名人思想学述高度吻合

名人手稿是独具价值的文献资源体系,体现一位著名人物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思想与主张。尊重在世名人对自身手稿整理的看法与思想,是反映手稿真实价值与历史意义的重要前提。名人手稿的整理思路是:遵循名人治学思想与手稿生成背景,依据手稿原始属性进行研判,制定相应整理思路,充分、客观、准确地揭示发挥名人手稿文献的整体价值。因此,整理者应充分了解名人的学述背景、思想及人生历程,包括理解名人在手稿形成系列或创作积累达至相当高度后,最终移藏图书馆的愿景与初衷,使整理思路与名人学术思想及手稿形成规律高度吻合。包括:整理之前,对名人或者历史名人研究学者进行充分访谈与调研;期间,邀请名人本人、亲属、学术传承人或研究学者协助甄别存疑手稿等环节。

5 广州图书馆藏姜伯勤教授手稿

5.1 基本情况

姜伯勤(1938—),湖北武汉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副召集人。姜伯勤先生主要从事隋唐史、敦煌学、丝绸之路史研究,在艺术史、明清禅学史等领域亦有卓越建树,并取得相当的进展和成果。已出版专著《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等6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上述著作均以认真的学风、丰富的资料和敏锐的思想而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崇。

2012年,姜伯勤教授赠书广州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专门派遣工作组到其家中登记赠书与手稿清册,随后移藏馆库。2013年,广州图书馆广州人文馆设姜伯勤藏书区,展示姜伯勤教授系列藏书。2019年以来,为推动姜伯勤教授藏非书资料的系统整理,充分发挥特藏资源学术价值,广州图书馆启动姜伯勤教授手稿整理项目。姜伯勤教授手稿主要包括:姜伯勤学术论文、专著(手稿、打印件、抽印本),教学材料、科研活动资料,日记,姜伯勤藏他人论文(手稿、打印件、批注件等),姜伯勤藏他人学术期刊(抽印、复印本),信札,学术笔记(多语种)、杂著手稿、自撰年谱、自拟文集等,音像资料(光盘、照片、手绘图案、书法、绘画、拓片等),以及大量学术参考资料(参考资料目录、索引等)和其他材料(通讯录、备忘录、通知及其他资料等),尤其是移藏图书馆时,成套性材料占一定比例。手稿及相关研究资料客观反映了姜伯勤教授为历史学科发展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与学术人生,以及视野宽广、治学严谨的特点。

5.2 典型特征

(1)载体与版本多样

载体丰富、版本多样。同一种文献有不同版本,比如手写件、历校稿、打印件与抽印本,草稿与定稿等。

(2)整份与散叶并存

同一份手稿夹有附件或散叶若干。同一份手稿内所夹数份附件在内容上并无关联,但可能与其他类型手稿有关联,比如相同的学科主题,或者与同一名学者的学术交流或信函往来。

(3)关联材料丰富

与国内外学界知名学者学术往来文献类型多样,与同一人物往来学术论文、资料、目录、信函,以及同一学科主题文献众多,均可分别形成系列。

(4)跨地域文献众多

手稿中的论文、教学材料与科研活动材料等体现跨地域特色。较集中地反映了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隋唐史、敦煌学、丝绸之路史、艺术史、明清禅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学术代表作。

(4)学术资料语种多样

大量外文书刊复印件、书目索引、打印件、笔记、批注等,语种涉及中文(简体、繁体)、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等,具有鲜明的多语种特色。

(5)成套性材料成分复杂

装箱时夹带的成套性文献(散页),有明显为同一专题的,有无法识别专题的零散资料集合。成套资料通常以文件夹(盒)集中存放或以信封包好。同一套材料中包括多种文献类型。

(6)材料有无本人手迹之分

与姜伯勤教授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复印资料、零散资料等,有附带本人手迹以及无本人手迹之分。有本人手迹的材料直接归类于“手稿资料”类型,无本人手迹的材料可以归类在“姜伯勤藏书”馆藏点下的其他文献类型。

总体而言,广州图书馆藏姜伯勤教授手稿数量众多、构成复杂,在学术研究方面既体现专深度,在各方面又具备广泛关联度,在多方面均符合现当代名人手稿的典型特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6 分类方案与整理方法

根据手稿的档案属性,分类标准可有四种:时间分类法、主题分类法、形成者分类法和材料种类分类法。时间分类法一般以1年或10年为—个类级,适用于较古老的历史档案;形成者活动分类法是档案馆和手稿收藏机构均倾向采用的一种分类标准,按文件形成者的不同活动、担任的职务,从事的工作等作为分类依据;主题分类法较少采用,拟定零散手稿的主题受整理者主观意识影响较大,而且多数文件不止一个主题,因此不能保证分类整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材料种类分类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文件形式即文种作为分类标准,少数情况以文件的物质形式为分类标准。文种的基本形式如信函、备忘录、日记、讲演稿、剪贴簿、示意图等等;文件物质形式的分类主要有普通打印文件,手写稿,照片。[3]151这四种分类标准可以在一个分类体系中结合使用,但是在每一个层次上只能有一种标准。

姜伯勤手稿属于专科学术手稿,是基于个人学术专攻与专业特长而生成的特种文献。根据图书馆编目规则与姜手稿材料种类多样的特点,制定分类方案思路:在一级类目上,按CNMARC文献类型划分;在二级类目上,工作组采用材料种类分类法进行分类。姜伯勤手稿整理方案分为5个一级类目(“手稿资料”“音像资料”“零散资料”“报刊”“成套材料”)、31个二级类目(按材料类型划分、最终类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6.1 区分载体类型与梳理脉络

整理一级类目,是为了区分手稿的载体类型,便于编目人员根据CNMARC类型分别著录。整理二级类目,是考虑到手稿后续开发与利用的延展性,通过梳理手稿具体类型的脉络、寻找关联,出版发行有价值的手稿专项整理成果,比如信函、学术手稿、笔记本、杂著、年谱等,建立名人手稿专题数据库、构建知识图谱等。

6.2 区分名人手稿与其他文献

基于名人手稿“含有名人手书记录”的核心概念,以及图书馆关于名人手稿的入藏原则,整理过程需要把有名人手书记录的文献与无名人手书记录的文献分开,以确定名人手稿收录的界定范围,彰显手稿的人文价值。但是与名人有关的印刷型法律、文件和其他名人写给姜伯勤教授的往来书信,属于手书记录,基于关联性原则,一并收入手稿范围。

6.3 以“件”为整理单位

“件”是档案文件整理的基本单位。界定“件”的概念是开展手稿整理的首要基础。图书馆藏手稿整理,需结合图书馆文献分类规则。同一种手稿的不同版次均各视为一件,同一种手稿不同版本的稿件尽量排放在一起,方便检索与利用。

6.4 寻找手稿关联

在了解姜伯勤先生生平学术经历与思想的前提下,寻找手稿关联,见《姜伯勤学术小传》[21]。未尽情况下,联系其本人或学生、家属协助梳理甄别。

(1)提示主题标引

由于手稿涉及某一细小专深的主题、交叉学科的复杂主题以及新主题文献,通过主题标引对内容相似及相关的手稿加以集中、揭示其相关性,对大量情报加以系统化或组织化。[22]适用于知识关联。根据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以及手稿特点,姜伯勤手稿涉及同一主题、事由或人物时,可以利用主题分析块作相关标引提示。

(2)提示嵌入连接字段

当手稿涉及其他具有连接关系的文献时,在信息源采集表中提示互见关联手稿的编号,列于同位类的关联手稿应尽量排放在一起。所有关联手稿的信息源,在采集表中作连接字段标识提示,可利用4--款目连接块481、482、451、452、488字段功能实现。

(3)提示设置检索点

机读目录发展阶段,凡有检索价值的数据均可作检索点,[23]包括主题词、题名、责任者、附件信息等。方便用户检索。所有归档文件之间建立的事由虚拟关联由文件的整理者完成。[19]158整理者通过发现关联点,并提示设置检索点,实现手稿之间的虚拟关联。

6.5 元数据信息源采集

整理阶段的元数据信息采集,将起到以新观点整理手稿材料,揭示手稿信息、实现文献资源发布、检索与研究、分析等作用。

(1)登记元数据著录项

《国际标准——档案著录规则(总则)》规定档案多级著录原则,即“档案著录必须首先开始从全宗著录起,由全宗逐级向下著录到类别,然后再由类别著录至案卷、文件的规则”。[24]工作组根据《国际标准——档案著录规则(总则)》,结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和手稿清点交收情况,制定手稿整理阶段必须著录的核心元素。(见表1)

表1 代号:一级类目名称-二级类目名称

(2)提示分类标引

分类标引是以高度规范的代码或语词为标识来揭示和组织信息,用等级体系以及参照、注释、互见、交替等方法来直接显示类目之间的知识关联,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全貌和其内在逻辑关系[25]。手稿整理者在纵观手稿概况后,对已发现可关联项做标引提示。

(3)题名缺省的手稿按规则自拟题名

凡题名确失的手稿,需自拟题名,以“[]”标识。文书类参照文书档案管理办法自拟题名“责任者+事由+文种”拟定。

(4)著录手稿发表信息

根据作者著述的出版物《姜伯勤自选集》附录《姜伯勤主要著述目录》[21]291-299登记在“手稿发表与收录情况”中。

(5)其他反映文献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在附注项内。

6.6 识别有价值的成套性材料

在分类方案中,成套性材料所涉及的类型和内容最复杂,有主题和无主题的成套性材料分开,既尊重文献的客观原始性与原有基础,也能把有系统价值的成套性材料区分出来。

(1)对于主题明确的成套性材料成立卷宗

有主题的汇集文献与成套材料作为一级类目整理,不再分散至其他一级类目中。采编部门接收后按相关主题文献作主题标引(多个主题词可并列),体现关联性,方便读者检索与利用。因成套性材料成份、载体类型较复杂,材料间内容具有一定关联性,分类整理时拟仍按原主题将所汇集的各类文献照原样集中为一卷宗(整理为一盒),具体可按主题词汇集、形成篇章。整理时,根据篇章内的文献概况拟写小序,说明该套材料分别含各种载体类型的具体份数及页数。

(2)主题不明确的成套性材料遵循“事由原则”排列

基于尊重原有整理基础的原则,无主题成套性材料也不拆份,保持原来的成套性状态。一套为一卷宗(盒),每一套材料内部根据“事由原则”,参见二级类目排列遵循“来源”“时间”或“事由原则”的排列原则,尽量使有关联的手稿排列在一起,并分别列明载体类型与具体页数。凡有关联的几件文献前面拟写小序,以作说明。

7 二级类目整理规则

7.1 归类原则

遵循同一来源同一事由的文献集中归纳的原则。如同一次研讨会的学术论文,同一份书稿目录下的各个章节,同一事由的相关文件集中归纳等。同一篇论文最终出版成果、定稿、修改稿、草稿(手书件)排列在一起,根据版本情况分别著录。同一篇论文的不同版本著录共同题名(最终题名)(以信封或文件袋统装)。同一部著作书稿的不同章节,按先后顺序集中排放在一起,著录共同题名。

7.2 排序原则

由于提取的主题词、关键词可并列,一份手稿同时有2、3个关键词较常见,单纯按关键词、主题词排列不可行。建议不同主题词之间的排序不必拘于细节,只要主题词同类、相近、关联的手稿集中排列在一起即可。著录目录时同一类、内容相近的手稿前面可列小序,说明该批手稿概况,按学科属性归类排列。并列主题词的只能归于其中一类。无论怎样排列都会有跨学科的问题存在,因此,提示著录好并列主题词和检索点更关键。

二级类目下有同一学科领域、具有系统性、关联度较高以及有共同主题词的手稿,可以适当设子目,下附小序,说明该批手稿的概况。相同或关联主题的论著按实际学科范畴归类,尽量排列在一起。其他无法归类的单份论文著作列于二级类目最后。跨主题词、并列主题词的文稿很常见,归于其中一个三级类目,并在封面上列明所有并列主题词,并提示设置有价值的检索点即可。同一题名、相同关键词论著、论文排序时应排列在一起。

8 手稿整理项目延伸开发

姜伯勤教授手稿整理可以进一步丰富姜伯勤教授生平学述与思想史料,了解其治学思想与历史成就,以及完成整理与研究、收藏与利用、保存与开发的统一。根据姜伯勤先生手稿、批注、信函、笔记、札记、参考目录等,凝练姜伯勤手稿的重要学科组成与亮点,形成手稿整体后续开发使用指南。名人手稿整理成果的深度开发仍具有重要意义,包括:

(1)以名人手稿整理为研究对象的当代名人手稿整理研究体系的构建。

(2)整理名人专藏指南、编撰专藏学述的方法、规范研究。

(3)名人手稿的种类研究,包括档案、文物、珍稀文献、特色文献等的整理研究。

(4)名人手稿信息开发研究。包括二次文献的整理开发,编辑、整理名人手稿分类目录、名人手稿提要、名人手稿专题索引、名人手稿图录等应用型研究。三次文献的整理开发:名人专藏特色文献提要、古籍书志等的整理方法研究,专题系列工具书等。

(5)史料辑佚。在征询名人同意或符合知识产权法规的情况下,从现存的手稿中,搜集逸文,辑而为书;根据其他史料佐证继续征集、增补手稿遗漏等。

(6)名人手稿典藏工作研究。包括手稿的保存、组织、排列、保护、清点和书库组织。其中手稿研究立足于两方面:一为专藏文献特色研究,包括手稿考略、版本研究,从学界名人收藏视角反映我国私藏名人手稿的存藏情况;二为人文科学研究,如名人学术思想研究、人物研究等。

(7)《公共图书馆法》视野下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名人专藏史料合作整理研究。

(8)名人手稿数字人文项目建设与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9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名人手稿将愈来愈稀少。这种带有人类手书痕迹的特种文献,真实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痕迹。从历史学的眼光看,手稿都是史料,是名人无意中保留而反映的史实,整理是史料辩证、考证的过程。运用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可以把有价值的史料从手稿中钩索出来,使利用者无论从正、侧、反面,从个别到综合,从笼统到分析,从片面到类比,都能网罗到所需的史料,并真正发挥其作用。关于名人手稿整理的方法探究仍有考虑欠周之处,敬请同行方家指正。

猜你喜欢
手稿名人整理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丢失的手稿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手稿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