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蕾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011)
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第一危险因素[1]。随着病情进展,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对于急诊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而言,除了对其实施对症急救外,还需配合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干预,从而优化患者的急诊急救流程,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3]。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是一种新型的急诊科护理模式,对救治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性的医疗护理服务,能够重建医、护、患的三位一体崭新工作模式,实现了医护之间的信息共享,优化了急诊工作流程,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4]。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9年01月至2021年0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诊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6)与对照组(n=36)。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症状、检测血压证实,符合《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5];(2)患者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者;(3)为首次脑卒中发作者;排除标准:(1)伴肝肾功能异常者;(2)伴恶性肿瘤者;(3)伴心肺器官严重疾病者;(4)伴凝血功能障碍者;(5)伴血液系统疾病者;(6)伴急慢性感染疾病者;(7)伴精神系统疾病者。试验组:男21例,女15例,年 龄61~78(68.43±5.12)岁,病程3~17(9.28±2.05)年。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60~77(67.09±4.84)岁,病程3~16(9.21±1.89)年。
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科常规性护理服务,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予以患者吸氧治疗,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患者的口腔、鼻腔分泌物,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对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抢救时将患者的头部抬高30°,以保证颈静脉回流,从而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负面情绪,增加其对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试验组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1)成立医护一体化急救小组:由急诊科护士长担任小组的组长,由急诊科主任担任副组长,选择1名急诊科主治医师、5名专科护士作为组员,所有组员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3年及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及沟通能力,在开展研究前组织所有组员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高血压知识、脑卒中知识、医护一体化知识、护理服务技巧等,提高组员的分工配合能力,在培训结束后对所有组员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参与研究。(2)制定急诊急救流程:由急诊科与医务处共同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急救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引起上述问题的原因,通过重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流程以优化患者接诊、交接、检查等环节,并制定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思维导图。(3)医护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接诊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后由预检护士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完成分诊,再由急诊科医师进行主诊,1名护士负责协助完成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检查、生命体征指标检测以及病情观察记录,1名护士负责管理患者的静脉通道管道及用药,1名护士负责与患者的沟通、记录以及患者的转运工作,1名护士负责统筹患者的全程抢救护理服务工作。(4)护理阶段:在入院早期让患者卧床休息,对患者完成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凝血功能等基础检查,并予以患者低流量吸氧治疗,连接心电监护,检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中期阶段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过,遵医嘱予以患者口服药物、静脉给药;后期阶段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服务,核查患者的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协助医生对患者实施抢救。
(1)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及用药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2)采用电子血压计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检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应用调查表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等8个领域,各领域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相对越高[6]。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及用药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指标比较(±s)/(n,%)
表1 两组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指标比较(±s)/(n,%)
组别 病情评估时间(min) 用药时间(min) 急救总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抢救成功率试验组(n=36)对照组(n=36)统计值P值1.03±0.19 2.14±0.33 5.628 0.000 94.44%(34/36)80.56%(29/36)6.615 0.023 3.27±0.48 7.12±1.20 6.254 0.000 25.73±5.78 42.25±8.77 13.338 0.000 10.58±2.96 16.97±4.05 8.374 0.000
试验组的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干预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血压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血压比较(±s,mmHg)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收缩压 舒张压试验组(n=36)对照组(n=36)104.67±6.38 84.12±4.20αβ 105.58±6.96 93.97±6.05α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176.51±8.89 129.14±5.13αβ 174.73±7.78 142.25±6.77α
试验组的患者干预后的健康简表中8个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社会功能 躯体疼痛试验组(n=36)对照组(n=36)63.27±4.28 80.15±5.18αβ 63.62±4.26 72.74±4.71α组别 时间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 活力 总体健康试验组(n=36)对照组(n=36)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62.32±4.23 81.16±5.15αβ 62.04±3.21 76.61±4.17α 65.18±4.77 83.13±6.13αβ 65.25±4.29 74.61±5.25α 64.33±5.17 82.04±7.12αβ 64.56±5.38 73.65±6.24α 65.70±5.19 82.15±7.12αβ 65.68±4.20 73.70±6.14α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65.25±5.26 78.17±7.19αβ 65.47±5.28 72.66±6.24α 63.63±4.21 81.14±6.13αβ 63.44±4.18 73.60±5.15α 68.32±4.18 79.09±6.11αβ 68.67±4.19 73.64±5.35α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加之人民的饮食结构变化、日常运动量减少,导致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随之升高,其中急诊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7]。临床工作中发现,在对急诊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得患者的急救效果更加显著[8],有研究发现,在急诊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中,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具有重要作用,是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果的关键点[9]。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是以医生、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为单位,进行细化的急诊服务,构建医-护-患三位一体模型,能够有效形成具体化、标志化、规范化的急诊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及抢救效果,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10]。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及用药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流程,缩短患者的各个急救环节时间,使得各个环节有效衔接,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有利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11,12]。表2中,试验组的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果提示,构建并实施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诊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脑卒中抢救成功率。表3中,试验组的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干预后的健康简表中8个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改善急诊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急诊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