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11-02 07:55刘淑侠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脑血管颈动脉颈部

刘淑侠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发病后表现为偏瘫、肢体麻木,如果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或疗效不佳,则会严重影响其生命健康[1]。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工作有较大的难度,过程中较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问题,影响患者疾病的确诊,也无法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条件,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与恢复。多年来,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索一种准确率和有效率较高的诊断方式,以帮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尽早掌握病情,进行及时治疗,改善患者的病灶和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2]。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是一种有效且准确的手段,其具备的无创性血管检测特征也得到更多检验人员和患者的认可,其安全性、高敏感度与特异度可准确评估患者颈动脉壁的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患者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借鉴价值[3]。本研究选2019年8月-2020年12月入院治疗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对比分析其资料,汇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8月-2020年12月本院体检或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1)观察组患者经诊断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所有研究对象均超过18岁;(3)研究对象精神正常、意识清醒。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重要器官病变;(2)存在免疫系统疾病;(3)患有高血压疾病或神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5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包括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5岁,平均(54.2±6.2)岁。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包括男26例,女24例,年龄38~76岁,平均(54.0±6.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晓本研究调查目的与流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本院应用型号为迈瑞DC-8.EXP和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为两组颈部血管进行超声检查,患者取平卧位,确保颈部充分暴露,设置超声探头频率为12 MHz,扫查范围从颈部位置总动脉开始,从颈动脉分叉至颈内动脉,再进入颅内,涵盖信息有管腔连续性、内膜厚度、位置、数目、大小、回声类型、血管血流情况、充盈缺损情况等,至少由两名具备丰富经验的医生结合诊断报告分析结果并进行总结记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后颈动脉狭窄、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测量颈动脉管腔内膜交界面至中膜与外膜交界面的最大距离(内中膜厚度),取连续测量三次的平均值,内中膜厚度1.0~1.3 mm定义为内中膜增厚(单纯内中膜厚度未达到斑块的标准);内中膜厚度>1.3 mm定义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判定标准为:患者PSV大于125 cm/s,管腔狭窄大于50%。(2)应用能量多普勒成像对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和记录,包括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流量(VOLUME)、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3)根据检测结果对比两组病变(颈动脉狭窄、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颈动脉主干处、颈动脉分叉处、颈动脉起始处)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狭窄、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对比 例(%)

2.2 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

观察组PSV、EDV、PI、RI、VOLUME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组别 PSV(cm/s) EDV(cm/s) PI RI VOLUME(ml/min)对照组(n=50) 61.51±15.26 4.15±1.42 1.84±0.52 0.61±0.08 339.73±35.62观察组(n=50) 126.81±19.64 8.23±1.67 2.13±0.63 0.76±0.12 379.19±42.41 t值 18.565 13.161 2.510 7.354 5.038 P值 0.000 0.000 0.014 0.000 0.000

2.3 病变部位检出率

观察组颈动脉主干处检出率为22.0%,颈动脉分叉处检出率为88.0%,颈动脉起始处检出率为64.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变部位检出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主要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患者临床有偏身麻木和单侧视力降低的表现症状。这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下,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总量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但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早期发病时症状不明显,给临床诊断工作增添不少困难,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容易使得患者错过治疗时机,耽误治疗,威胁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4-5]。由此可见,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才能在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及时治疗,以预防死亡,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6]。

脑血管病包括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硬化、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主要表现为缺血与出血两种,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则较为常见,有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8]。如果患者仅为短暂性缺血,则会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问题,若无法确保血流恢复,则会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后果,因此临床上要做早日的诊断和预防。长期以来,临床多采用脑血管造影为患者进行检测,并将其作为诊断金标准,但该方法为有创检测法,给患者机体带来一定伤害。将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中,首先该诊断方式为无创操作,利用探头对患者颈部血管的状态进行实时反映,可准确诊断出疾病情况,且在操作上较为简单,反映的图像清晰,无辐射,也不会给患者颈部脂肪造成影响,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伤害,检测的准确率非常高,甚至一些细微和隐蔽的病情也能检出[9-10]。

本研究中,健康者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应用颈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对比健康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颈动脉狭窄、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均有更高的检出率,对具体病变部位的检出情况也较为清晰。结果发现,观察组病变部位多为分叉处,这是因为该部位血流冲击较大,其血管内膜容易发生损伤,因血脂堆积容易形成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则被证实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的主因[11-12]。所以本研究结果中,健康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显著差异,如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这是因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影响下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改变。综上存在的差异可知,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明确检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因此应用于临床诊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将颈部血管超声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价值较高,能够为医疗人员提供患者的病情动态,为疾病的确诊和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脑血管颈动脉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