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辉 蔡晶晶 曾胜 曾幸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种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应用,我国近视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且发病群体也越来越年轻化和低龄化[1]。近视作为常见眼科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增加视网膜脱离及青光眼等疾病的风险,因此及时控制近视病情,延缓其疾病发展进程显得尤为重要[2]。既往有研究指出,角膜塑形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近视发展,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眼睑及角膜形态等因素影响进而导致光学区偏中心,包括基弧区(BC)、反转弧区(RC)、定位弧区(AC)、周边弧区(PC)的偏位[3]。目前关于偏中心后是否会对患者视觉质量造成影响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次研究将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50例需要进行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探讨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偏中心的情况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以望为临床治疗带来参考依据。
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50例需要进行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既往无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史。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眼部疾病;(2)认知障碍;(3)无法配合完成随访;(4)合并全身系统疾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2例,共计38眼,女28例,共计50眼;年龄最小7岁,最大25岁,平均(13.74±4.02)岁;戴镜前最佳矫正视力均在5.0及以下;角膜散光方面,逆规散光及顺规散光分别在1.50 D及以下和0.75 D及以下;角膜平坦曲率范围40.55~45.38 D,平均(43.14±0.77)D;等效球镜度数-5~-1 D,平均(-3.57±0.76)D;非接触眼压范围10~18 mmHg,平均(14.64±1.23)mmHg。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监护人对研究知晓,同意将临床资料用于研究。
本次研究所用镜片为南鹏亨泰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直径及光学区中心厚度分别为10.6 mm和0.22 mm,材料为Boston XO,镜片内表面为反向几何四弧设计。所有患者在配镜前均安排予以常规眼科检查,选择试戴镜验配,之后按照患者具体的主觉验光度数、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对试戴镜进行选择,合适的镜片配适需要具备良好的中心定位,反转弧处荧光充盈区为1.0~1.5 mm,镜片中央平坦接触区至少在4 mm及以上,定位弧平行附着于角膜,周边弧边缘翘起,整个角膜荧光染色后可以发现表现为“牛眼样”,眨眼时镜片活动度在(1.50±0.50)mm,患者试戴40~60 min后,再对其视力变化进行检测,试戴效果通过角膜地形图进行观察,确保患者耐受,同时没有产生明显不适感,处于相对理想的状态后再对处方进行确定,然后指导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以确定定制镜片。50例患者全部在夜间戴角膜塑形镜,配戴时间至少保证有8 h。之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在其戴镜7、30、90 d后随访一次,通过荧光素染色对患者镜片静态及动态配适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借助裂隙灯显微镜在患者摘镜后对其眼前节及镜片情况进行检查,测量偏心量[4],为降低昼夜变化影响,测量时间均在9:00-10:00进行,且全部由同一名高年资医师于患者取镜后1 h内完成。
观察50例患者戴角膜塑形镜7、30、90 d后的平均偏心量、偏心程度、偏心方向分布情况,其中偏心程度低于0.5 mm可以视为轻度偏心,偏心程度在0.5~1.0 mm可以视为中度偏心,偏心程度在1.0 mm以上视为重度偏心[5]。同时记录50例患者佩戴夜戴形角膜塑形镜前及90 d后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的变化。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研究结果,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行χ2检验,多组服从正态分布数据比较行F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配戴角膜塑形镜7 d后光学区平均偏心量为(0.66±0.39)mm,30 d后 为(0.60±0.40)mm,90 d后为(0.57±0.33)m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273,P=0.171)。
50例患者88眼配戴角膜塑形镜7、30、90 d后的光学区偏心程度多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偏心情况较少,佩戴后不同时间点偏心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88眼配戴角膜塑形镜7、30、90d后的光学区偏心程度比较眼(%)
50例患者88眼配戴角膜塑形镜7、30、90 d后的光学区偏心方向多以水平颞侧偏心及垂直下方偏心为主,佩戴后不同时间点偏心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88眼配戴角膜塑形镜7、30、90d后的光学区偏心方向比较眼(%)
50例患者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90 d后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要明显高于配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50例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前及90d后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比较 (±s)
表3 50例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前及90d后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比较 (±s)
时间 裸眼视力 矫正视力佩戴前 4.11±0.18 4.72±0.11佩戴90 d后 4.68±0.29 5.05±0.14 t值 11.809 13.106 P值 0.000 0.000
近视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自21世纪后其发病率在不断提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学习带来了严重影响。近视度数低于1.0 D通常配戴框架眼镜。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市面上有多款防控近视的功能眼镜可供选择,个别患者也可考虑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但普通球面或者非球面框架眼镜基本无防控近视发展的作用,同时还需注意用眼卫生及避免用眼过度等。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近视的发展,但是若已经影响视力则需要尽早配矫正镜,控制近视发展,防止其形成高度近视,增加视网膜脱离及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生概率[6]。如何有效缓解近视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眼科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对于近视患者,角膜塑形镜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非手术性治疗方法,其在控制近视度数及改善患者裸眼视力方面均具有良好作用[7]。唐文婷等[8]报道,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不仅可以有效延缓患者的近视发展进程,而且还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安全性,受到大量患者的欢迎与认可。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高透氧性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借助反向几何设计,通过眼睑机械压迫作用及泪液液压吸引作用等来进一步促使角膜前表面光学区平坦化,进而最终实现矫治屈光不正的目的[9]。但是也有学者指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后患者容易发生偏中心情况,不仅会对角膜塑形镜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患者治疗满意度[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0例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不同时间点的中央光学区平均偏心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中央光学区偏心程度多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偏心情况较少,光学区偏心方向多以水平颞侧偏心及垂直下方偏心为主,佩戴后不同时间点偏心程度及偏心方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视觉质量方面,50例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90 d后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要明显高于配戴前(P<0.05),显示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视觉质量具有较好改善效果。而钱晓文等[11]也在对13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的研究中指出,角膜塑形镜配戴后轻中度偏心并不会对患者视觉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李彬等[12]报道,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进行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的患者,配戴过程可发生中央光学区偏中心情况,偏中心程度多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偏心比较少见,偏心方向多以水平颞侧偏心及垂直下方偏心为主,同时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视觉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