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

2021-11-02 02:37朱茂琳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学习者课程

朱茂琳

(宁波开放大学,浙江 宁波 315016)

翻转课堂近年来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持续关注,并在各类教育中得到有效的实践。翻转课堂重构了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前传递知识、课内内化知识,最大化学习的时间效益,并能减少学生学习的内在认知负荷[1],促使师生教学满足感的获得。翻转课堂释放了教学活力,促进教学活动平等有序的推进,并能帮助学生学会探究,逐步提升学习力,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的需要。翻转课堂可有机融入同伴互助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并可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融合,轻松实现即时教学。翻转课堂以一个包容性的架构,为学习设计提供了空间,教师可结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特定需求量身打造高效教学实施方案,发挥教学的创意和设计,这也是翻转课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中,进行翻转课堂小班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关注到每位学生,个性化教学较容易实施。但如若面临着大班额学生,在教学信息平台智能交互水平有限的现实约束下,如何让翻转课堂教学有效运转,切实保障教学的绩效水平,需要密切关注教学活动的高效组织方式。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继承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共同体”理念,并借鉴美国著名关怀理论代表人物内尔·诺丁斯的“关怀伦理”[2],吸纳意大利、芬兰、新加坡等国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曾在日本教育危机之际带来希望的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学习共同体由学习者(群体)和助学者组成,为个体的社会性学习提供了组织基础。个体通过协商达成共识,通过交流确立共同目标,通过协作完成任务,通过对话促进学习与成长[3]。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为教学绩效和学习体验的提升做好组织保障,以期进一步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适应性和有效性。

一、翻转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诉求

翻转课堂释放了教与学的活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大班额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风格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对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是借助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模式,学生间的多元差异恰好成为翻转课堂的宝贵资源。通过设计翻转课堂模式下的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学习主题的多视角探索,充分发挥其学习差异优势,进而有机形成课堂组织管理的张力。在互相尊重、相互包容的理念支持下,翻转课堂为学生终身学习力的培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保障翻转课堂中每位学生的学习权,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并为其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持续优化学习体验[4]。

(一)学习习惯的培育需要团队精神领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借助课程内容的学习载体,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并实现全面成长。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有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教只是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3]。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通过教的示范,培育同伴学习的领导者,再通过同伴领导的引领,将其他学生逐步带出学习习惯欠佳、自主学习意识不足的困境,带领学生找到学习的精神动力。学习共同体的精神领袖将以领导的角色带动团队成员共同在学习之旅中不断探索,收获自我效能感。

(二)知识传递环节需要团队带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新知识的学习开启于课前的知识传递环节,这一环节所了解的学习内容将为翻转课堂内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高质量地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才能保障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为了保障课前基础知识学习到位,团队成员的彼此支持和帮助显得尤为必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各层级的学习共同体,在课前知识传递的网络学习平台中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社会临场感[5],有效落实知识的传递并为此提供充足的情感支持,以推动学习的持续进行。

(三)知识内化环节需要营造学习归属感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知识内化。在知识内化过程中,讨论、争辩、互助都有助于学生消除学习孤独感、无助感,促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知识具有社会性特征,知识分布或存在于团队/共同体中[6]。基于学习愿景的同伴式合作,一方面促进了知识的生成与吸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将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同伴间的探究、交流、协作、点评有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的流程化设计和基于团队的多元考核促使学习张弛有序展开并略带些紧张感,这都有助于提升翻转课堂良好的适应性并提高学习者的专注度。

(四)虚拟学习情境需要社群存在感

虚拟学习情境让碎片化时间得以充分地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通了课内课外的学习环节,使教师的引导性学习和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无缝对接,并让学习行为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具有可转化性,虚拟学习共同体使得学习者隐性知识的共享成为可能,在促进共同体成员显性知识增长的同时,内化为他们的隐性知识[7]。把个体的知识结构或知识库转化为外部表征,有助于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8]。虚拟学习共同体为知识共享提供了可能。在学习社群有组织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围绕中心议题自由表达观点,与同伴互动交流。虚拟学习共同体打破组织边界带来的行动和沟通的中断,减少由此带来的学习障碍,通过为成员在不同场景之间建立的联结,实现跨边界自由转换和沟通,还可以搭建校际专业学习共同体,拓展专业学习的人脉,从群体动力中获得学习动机,有效支撑翻转课堂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9]。

二、翻转教学中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核心理念

(一)课堂文化是学习共同体的根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的知识传递和课内面对面的交互协作需要虚拟学习情境和现实课堂的互动融通。学生在虚拟和现实学习中共有的学习愿景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高效保障各项教学活动有序进行,需要高品质课堂文化,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传授的内容、教学的方法以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的精神气象和氛围的总和。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将萃取的知识以微视频方式传递给学生,课堂上教师则以导学者、促学者、督学者的身份陪伴学生共同深入探究并内化吸收知识,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这需要营造尊重、合作、分享、鼓励犯错、肯定进步的课堂文化,通过发挥其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功能,帮助学习共同体统一学习价值观,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共同体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在课堂文化所引领的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围绕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学习共同体成员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相互鼓励与学习,互相关心和照顾,将课程打造为共同成长的公共空间[10]。

(二)个体差异是学习共同体的重要资源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将行政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课程教师教学管理和成员价值的充分发挥。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基础、性别、所在宿舍都是学习共同体的资源,彼此的不同形成的势能差将促使小组学习共同体充满活力、相互启发并获得多维的发展。在构建学习共同体时要正视并尊重学习者的差异,这不仅有利于促使学习者在富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尊水平,还将帮助学生收获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满足感。

(三)合作交互是学习共同体的纽带

在学习共同体中,同学之间的互动沟通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还有助于促进学习的效果。互动是学习环境诸要素产生效力、学习共同体得以产生、维系和发展的灵魂[11]。学习共同体围绕学习主题开展互动活动,通过教师设计的系列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多个维度进行沟通互助,彼此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在活动内容、活动空间、交流与分享融合形成的学习“有形场”中,实践着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分享交流、互助合作的方式实现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

(四)课程整合是学习共同体的源动力

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相对性和社会性[12]。应将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的、关联的事物来加以看待与把握,即从关系的思维上把握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将知识体系人为地割裂,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通过课程的知识整合,帮助学生高效构建知识体系,更好地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并加以实践应用。富有整体设计感的学习内容为教师教学活动中设置学习冲突和陷阱创设了有利条件,不同的学生因对整合后的课程知识理解的视角及掌握的程度不同,使得学习交互活动在学习目标的驱动下产生独特的“思想的火花”,生成更多的学习资源,并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五)有效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目标

学习共同体因学习而生,围绕学习目标而存在的“事际”关系在学习共同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中会催生出良性的“人际”关系,促进学习活动的社交性生成。学习共同体在民主平等兼具冲突包容的学习氛围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成员的学习主动性,任何时间地点遇到学习困难都创设了相应的解决通道,确保成员在安全舒适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成长。学习共同体团队意识的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与竞争都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为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感情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深层次理解性学习,学习共同体成员通过彼此间的沉浸式协作活动,共同促进问题解决、认知活动和社会性发展,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三、翻转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全日制学习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比较充足,为了实现学习的全程跟进,就需要将课程教学管理的触角延伸到课余生活中,将“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深入到各个层面。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课程网络资源,通过群聊、论坛、微信等进行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多样化的沟通网络,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和权威性,让学生发出真实的声音,方便教师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13]。

(一)打造专属的课堂学习文化

翻转课堂需要为学习者创设友好的课堂学习文化,师生一道共同倾听彼此的心声。课程学习中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思维的形成过程,对有价值的错误及时肯定,引导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情面对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来,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迫和过度紧张情绪不利于翻转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化环节的有效实施。在教师引导下,各级学习共同体完成教师设计的系列学习任务,有助于帮助学习共同体建立彼此的信任感、增进了解,并培育年级、班级、小组三级课程学习共同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二)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构建小组学习共同体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构建的学习共同体,需要为教学的有序开展做好组织准备,并能严格遵循互相尊重的课堂文化,并有利于班级成员间的合作和竞争。因此,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基础、性别、学习风格、性格、所在寝室等进行分组,并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把课程班级分为六个小组学习共同体,以此为单位对课程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搭配,基础较好学生可成为差生的脚手架;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从而促进学生认知风格的“相互强化”[14]。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成员的共融发展和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并形成良性的螺旋递进发展路径,让每位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在小组学习中存在的价值。

(三)相关课程内容的有机组合

翻转课堂教学中借助课程组合,可以为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的课程运营提供更大的空间。将相关课程以整合模式推进,并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开展系列教学活动,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成长和团队建设,还有利于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协同努力,多视角指导学生学习与成长,从而形成教与学的多重共同体。课程组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进而释放学习共同体更大的价值。

(四)改造工业时代学习环境

为了营造翻转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学习共同体协作沟通的条件,需要对极具工业时代特色的传统秧田式教室进行改造,以移动的桌椅为主要陈设,以方便学习小组面对面沟通的方式摆放桌椅,促进学习者个人经验的分享以及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深度沟通。优化学习环境,不仅包括诸如座位的排列等涉及教室内部硬件设施问题,也包括多媒体、虚拟课堂等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创设出来的技术学习环境,而且还包括诸如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环境等[15]。教师对学习共同体沟通中语言规范的引导,鼓励性话语的示范都将为学习营造更好的文化环境。美国教育学家海奇(Hatch)和加德纳(Gardner)曾提出教室中认知活动的同心圆模型,文化力处于最外层,包括信仰、习俗等,地域力处于中间层,包括直接影响学生认知的伙伴、资源和其他媒体,个人力处于最内层,指个体的经验和倾向[16]。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活动有效进行,需要密切关注文化力、地域力和个人力三个层面的认知影响因素。

(五)三级学习共同体运营模式

在同一个年级多个班级共同开展某门课程的学习时,为了更好地提升群体学习绩效,可以设计三级学习共同体,即年级、班级和小组学习共同体(如图1所示),现实和虚拟学习共同体融合推进,并可与寝室学习共同体进行适度结合,以实现不同层级的知识共享,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的协同组织与管理。三级学习共同体之间还能形成有序的学习竞争环境,班级内部的小组学习共同体之间、同一年级的班级学习共同体之间、不同学校的年级学习共同体之间,可以进行知识的协同创新和分享,为学习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学习的有效和高效。

图1 翻转课堂中三级学习共同体

四、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一)营造追求卓越学习的氛围

翻转课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翻转课堂教学价值的释放,卓越学习氛围的营造,让身处其中的教师和学习者都能感知到学习的吸引力,这将有助于学习共同体统一学习认识和协调学习步调。学校应在教学质量文化的引领下,进一步加深对卓越学习的氛围打造,引导教师以有效教学为理念指引,加强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关注,并根据课程教学具体目标不断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细节,同时深化教师和学生对学习共同体的认可度。

(二)基于学习共同体进行学习评价

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核心理念是利用差异优势进行协作共享式学习。学习共同体要能有效运行,需要有外部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学习共同体的长效运行,因此基于学习共同体进行的学习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翻转课堂教学各环节,设计以不同层级学习共同体为单位的评价内容,并以学习过程评价模式为主,促进学生重视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的日常学习过程,将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成绩进行部分绑定,以促进学习者树立团队的理念,共同进行学习互助。

(三)借助学习共同体学习盲点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翻转课堂教学着力于通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绩效。在大班额的课堂中,由各级学习共同体的组长带领组员进行点对点式的讨论以初步解决小组成员学习疑惑(如图2所示),尚未解决的疑惑的由各级小组长汇总提交给授课教师,教师团队根据这些反馈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教学内容的再设计,帮助学习者真正解决学习疑惑,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增进小组间的协作和知识的分享。

图2 学习共同体教学组织方式

(四)对学习共同体成员进行分组编号

翻转课堂教学中重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基础存在暂时性差异是一个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为了消除学习者因暂时性落后带来的自信心不足,可对成员进行编号管理,将有助于消除学习者在呈现学习疑惑时的顾虑,更加自信地提出自己的学习盲点。分组编号还方便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计分和总体评价,通过不同小组学习共同体同一尾号的同学开展抢答活动,轻松打造有趣的小组竞争学习氛围。

(五)以知识地图方式推进学习共同体活动

课程或课程组的知识地图使得学习者能够了解学习任务总体情况,让学习者对整个教学过程拥有学习掌控感,这将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主动参与学习,进而推动学习共同体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知识地图清晰明了地展示学习任务,各级学习共同体的组长还可带领团队成员发挥集体智慧以自定步调式学习,实现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导的通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升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进学习的有效性。

五、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对于大班额的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将促进教学绩效的进一步提升。组建年级、班级和小组学习共同体,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构建策略,并借助学习评价、群体绩效、学习科学的方法对翻转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将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共同体学习者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