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贤,吴佑思,张冰龙,陈梦奇
(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升级以及新冠疫情防控等应急所需,各地政府都增加了大米口粮、特别是优质大米口粮的储备。这一方面迎合人们对大米消费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应对新冠疫情防控等应急所需。因此包装大米的储存安全、堆码作业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及安全生产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2021年6月4日广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了关于 《广东省政府储备大米堆码作业指引(试行)》,2021年6月18日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均提出“优粮优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粮油消费升级需求。
粮仓应远离污染源、危险源,避开行洪和低洼水患地区。应选用平房仓或楼房仓,或专用成品粮仓,仓房具有良好的防火、防水、防雨、防风、防潮、隔热保温和通风性能,设有完善的防虫、防鼠、防雀设施,仓顶、墙体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试验仓房选用天润粮油集团南沙直属粮库、由国内顶尖设计院无锡中粮设计院设计建造的高标准楼房仓,采用低温储藏方式,屋面、墙体均做了隔热保温层,绿色仓储配套设施完善,配有氮气气调(低氧)系统、机械低温控温系统、谷冷通风系统、粮情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及智能通风控制系统等。对成品大米保鲜、保质、安全储存提供了硬件设施的保障。
大米包装材料选用塑料袋、塑料编织袋及纸袋等,符合GB 9685-2016、GB/T 17109-2008的规定和卫生安全要求;应耐磨损,并具有一定承重能力,跌落性能符合GB/T 8946-2013的规定。釆用抽气或充二氧化碳形成负压或真空的包装,按GB/T 8946-2013的方法经跌落试验后不开裂、不漏气。包装规格应符合GB/T 17109-2008的规定,包装规格宜釆用 5 kg、10 kg、15 kg、25 kg 或 50 kg,包装规格尺寸应利于堆放和运输,或与装载单元尺寸相匹配。已按包装规格装好大米的粮包平摊后,长宽比约3:2为宜。50 kg规格的粮包,缝口线至缝底线的长宜为92±2 cm、宽宜为58±2cm。包装尺寸的封口设计应留有足够余量,宜在包装外印刷或标注缝口线位置范围。非负压及非真空包装,填充系数0.80~0.85为宜。编织袋包装应釆用机械缝口,缝口宜卷折,缝针密度不小于10针/100 mm。
人员配置保管员1名,叉车工1名、搬运工4名为一组。配套装卸设备配备3.5 t平衡重式或2 t前移式叉车,最大提升高度不低于5 m。
仓房责任保管员根据仓堆大小裁剪出适用的PE聚乙烯薄膜,对仓堆薄膜进行拉平铺设,四边留出30~50 cm宽薄膜卷起,并用夹子固定裹住粮堆。
规格为50 kg的包装米按照“半非型”即两横三竖的方法开星(包装粮堆叠码垛时,最低一层摆放形式),层层交错,规格为25 kg的包装米按照“非字型”即两组两横三竖的方法开星,层层交错,底层稍宽,往上层逐渐往里收,形成梯形体。
星堆的排与排之间纵向从10层开始留出通风缝隙直通堆顶,通风垛的预留缝隙不宜太宽,半个拳头大小为宜,底层稍宽,往上层逐渐往里收,形成梯形体(注:粮垛通风工艺不适用于包装平摊后较鼓的包粮,适宜长宽比3∶2的标准包)。
预先在粮堆铺设带孔PVC管 (直径75 mm或110 mm),横向铺设方式:出风口横向于粮堆平面,朝向向外,每两排星堆间分别在10层与20层高各放一根管。竖向铺设方式:出风口竖向于粮堆平面并超出堆粮线朝上,出风口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两横向带孔管连接以增大其内部过风面积,并用堵头堵住两端(注:离出风口1~1.5 m段需连接一段不带孔PVC管或用胶纸缠住以免过风影响通风效果)。
麻袋分别从第10层与第11层,第20层与21层之间铺设,要求在粮堆四边星与星之间的接缝处、四个角落的转角处铺设,以增大粮堆的横向摩擦力,防止堆垛变形。
横向除前后排外每排星放一条测温电缆,竖向分上、中上、中下、下四层,分别在离地0.3 m、1.8 m、3.2 m和4.7 m处布置测温电缆。
人员配置保管员1名,叉车工1名、搬运工2名为一组。装卸设备配备3.5 t平衡重式或2 t前移式叉车(配置叉臂1.37 m),最大提升高度不低于5 m。
搬运工把洁净完好的吨袋堆放整齐、挽带向外摆放。长方形袋底朝向须适合叉车正向叉吊至堆位按要求码垛,同时码垛要求美观安全。
规格为50 kg的包装米按照“半非型”即一组两横三竖的方法开星,层层交错,规格为25 kg的包装米按照“非字型”即两组两横三竖的方法开星,层层交错,包装粮的包装袋口统一向里,堆叠时候要一包咬一包,一层咬一层,以提高吨袋整体包粮的整合程度,进一步加大粮堆的稳定性;吨袋的绑带应绑紧,不得松垮。
每个吨袋都要求摆向一致、垂直码垛叠放整齐,垛与垛之间紧密相靠,堆位四周边缘垛可由下至上、由外向内适当收缩,确保堆位稳固,以防倾斜。除通道、靠墙和边角位置叠三层,其它具备条件的位置均叠四层吨袋,以提高仓容利用率;包装较鼓的粮食,应视情况适当降低高度或采用压缝堆放 (两层间正上方压一层)的方式提高粮堆稳定性;采用叉车上堆叠放时,应派专人指挥叉车堆放现场,发现吨袋内包粮松垮、叉车堆放不符规范要求,应立即现场整改。
横向每隔两排星放一根测温电缆,竖向层层之间放置一根,如四层高即放置上中下三根测温电缆,分别在离地1.2 m、2.4 m和3.6 m处布线。
结合我公司南沙直属库对自然多层堆码、集装单元堆码以及托盘单元装载方式的实仓应用,在包装规格的适宜性,通风宜存性、堆垛稳定性和仓容利用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1。其中吨袋的堆码适用于所有包装规格,自然多层堆码适用于25 kg及以上包装,托盘单元装载适合25 kg及以下规格包装。
表1 三种堆码方式的比较
从通风宜存性来看,因吨袋堆码和托盘单元的堆码形式本身自然形成了通风垛,通风宜存性较好,粮食不易因局部通风不彻底而引起发热和霉变,而自然多层堆码形式单位面积的粮食密度较大,粮堆内部易形成“冷皮热心”,造成局部发热霉变。三种堆码方式平均粮温变化见图1,粮堆内最高粮温变化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堆码方式对粮食温度的影响,试验堆粮食是南沙库2021年5月2日入库的一批油粘大米,入库在6号仓库,入库时气温32℃,该仓采用空调制冷,仓温控制在20℃,三个堆垛分别为6-2L01堆、6-2L02堆与6-2L03堆分别采用吨袋堆码、托盘堆码和自然多层堆码方式储存;从图1及图2中可一目了然看出吨袋堆码和托盘堆码的粮温下降较快,平均粮温每周降低3~4℃,三周下来平均粮温分别降了9℃和8℃,反观自然多层码堆平均每周只降低了2℃,三周降低了6℃,而且粮堆内部最高温度仍达28℃高温,需要进一步借助机械通风方式来缓解局部偏高的粮温。
图1 三种堆码方式平均粮温变化
图2 三种堆码方式最高粮温变化
从堆垛的稳定性来看,因集装单元堆码形成的是小单元整体,并且这个小单元通过被捆绑形成小堆垛,稳定性较好,自然垛层堆码如按规范堆码堆垛的稳定性尚可,但要通过铺设麻袋增强其横向摩擦力、“开星层层交错”,上层两边往内收缩等方式加强其堆垛的稳定性,才能达到安全堆垛要求,而拖盘单元堆码虽然也形成单元,但该单元无捆绑,在实际操作中包装大米极易发生掉落,存在堆垛不稳定性的安全隐患。
在仓容利用率的表现方面,自然多层堆码最高,吨袋堆码次之,托盘单元堆码最低,数据详见表2。
表2 三种堆码方式参数及仓容利用率
作业单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堆码专项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作业前,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告知作业内容、主要危险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及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等内容。作业时,现场负责人或安全员应在现场指挥和监督作业。堆码作业时,应设置边界与堆边距离不小于堆垛髙度的警戒区域,并设置作业通道及安全标志,非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作业及警戒区域。堆码的操作工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作业,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装卸设备的额定荷载及提升髙度等应符合作业要求,严禁超载超高使用设备。装卸时,应确保货载稳固。
定期巡查与堆垛稳固性。巡查或作业中发现堆垛倾斜、粮包松散或存在坍塌危险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疏散,及时汇报并加强警戒,经批准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重新堆码或加固,直至消除隐患。
堆码作业前,应清洁地坪,做好必要的铺垫。粮堆中和粮堆四周不应留有散落大米,防止粮包滑动。堆码作业中如有粮食洒落应及时清理。堆码前应做好堆位和星位设计方案,按设计方案进行堆码。现场负责人应在作业现场确认开星有效,再按方案继续作业。如开星与设计方案有差异,应调整设计方案后再作业。堆星时粮包缝口朝里,从内到外逐次堆叠,层层紧密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