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摘要】《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是党史教育的优质载体。基于单元学习内容,以学生关心的国家时事热点激发党史学习热情,通过系列活动了解党史,感悟党的初心。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追求弘扬“红船”精神,落地党史学习教育,就要在课堂中突显学生“自我”,借助挖掘生活资源与历史知识的交融,创设情境,故事讲述,结合学校德育活动、班会课等方式,引导学生建构有道德、有意义、有思考、有新经验的生活,让党史走进童心,引领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成长。
【关键词】党史教育;道德与法治;红船精神
党史以知识为载体,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引领,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恰逢党的百年华诞,学生们通过不同渠道初步了解党史知识,需要在课堂上真正体现“红船精神”扎根在学生的价值观里,使德育在学生的世界里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道德影响。《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恰是学生学习党史教育的优质载体,之所以把党的成立称作“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从其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其深远的历史影响来说的,还在于由此而开创的历史伟业是开天辟地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课堂上让学生知道基本的党知识,感悟“红船精神”的内涵,激发敬党爱党之情,也深化了笔者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
一、挖通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生价值观的内在通道
1.“教育即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核心价值观的落地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就课程而言,涉及的内容如社会知识、道德规范、生活常识、公民素养等,根本实质就是强调了与学生生活的连结。历史是德育最好的题材,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最佳的载体。百年前的中国满目疮痍,百年后的中国屹立世界之巅。这段历史看似距离学生很远,却不是一无所知。它时时刻刻关联着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完善自我素养,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正确的人生意义。因此,杜威将历史视为“永恒且建设性的道德遗产”,着重强调了历史教学“将发挥最自然的伦理价值”。由于《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以静态的历史知识作为学生情感体验的钥匙,通过生活化的感悟和探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与历史共同呼吸,产生共鸣。学生在多种多样的生活实践、探究、感悟历程中,最终达到历史独有的道德教育,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满足个体自我认识、主动发展的需求,形成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
2.挖掘教材核心精神连接学生真实世界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中华民族遭受深重苦难的屈辱史,也是一段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通过《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以时间为脉络,以“红船”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开天辟地的大事》一课的核心精神从哪里体现?“开天辟地”实际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历史伟业,谱写新的壮丽史诗;第二层含义指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伊始就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它正是表现了课程标准中第四个主题“我是中国人”的要求:“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新时代的好少年,在“红船”精神的激励下,肩负起强国的历史重任,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会更自主地产生搏击新时代的正能量。
二、善于挖掘教材與学生生活德育的连接点
1.充分了解学情,“红船”精神落地有依托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即教学要为现实服务,解决现实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教室应该根据现实问题继续历史课程的教学,把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现实问题的探讨、深化,而选择相应的历史事件进行讲解。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在知识层面,他们学习并运用历史年表,培养宏观的历史感;除此,还通过影视、图书、学校的德育活动、课本、调查了解、参观博物馆、参访英雄人物、收集整理资料等各种实践活动掌握了一定探究历史的方法。在思想层面,他们通过学习和积累生活经验,初步感受到“推翻帝制,民主觉醒”的重要意义。但是学生仍欠缺主动探究历史,反思历史的内在驱动力。现代物质条件优渥,没必要让学生生搬硬套地感受当年革命奋斗岁月的艰辛,课堂上能够调动他们探索历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奋进、革新、强国的精神理念,增强学生爱国敬党思想,那么,“红船”精神就落在学生生活的实处了。
2.善用教材的留白,勾连学生生活经验
教师应该善于教材内容生活化,善于捕捉教材留白处引发的思考,进行适当地重组、补充、拓展教学材料,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相关史实并有所收获,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历史材料相勾连的紧密点,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教材引出中共一大的召开,党旗的相关知识,但是留白了很多地方: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发生的曲折事件?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的纲领内容?党旗背后的含义?新时代我们如何继承、发扬“红船”精神?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心价值观的形成,教师适当补充中共一大两个会址转移的影片资料,13位与会代表的革命事迹,共产党发展的数据统计、图片及文字介绍资料的补充,丰满了“红船”精神,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的方式,加强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深化理解,提升自我人生观,进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意义。
正如鲁洁先生所说:“道德之知作为一种实践之知,是一种‘未饱和之知,是要在一定的时空、条件相结合中生成的,而这种联结和生成只有在从事道德实践活动的人才有可能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呈现真实的、生活化的社会情景,《道德与法治》中历史题材的教学更加要引导学生从一个个真实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知识入手,淡化历史带来的距离感,采用激发情感、体验活动、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选取能够让小学生理解、接纳的方式,合理重组历史材料,使其与小学生产生精彩对话。学生通过学史、懂史,以史为鉴,联系自我生活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不断地反思与评价,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最终将之内化为个人发展的道德价值。
参考文献:
[1]唐燕.怎样使德育课堂实现生活经验的意义通达[J].中国德育,2020(14).
[2]张雁南.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高校历史教学导向[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
[3]岳丹丹.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党史教育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有机融合[J].辽宁教育,2021(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