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轶
新时代的杂技不仅要“炫技”,而且还要主动从“技艺文化”向“内容文化”转变,在作品立意、思想表达、编排技法、呈现手段等多方面,都要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这些在杂技情景短剧《前进·闪闪的红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创作中,我们逐步形成了统筹、探索、总结“三部曲”,以期不断提升杂技团的表演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一、统筹
在创作前,要统一筹划,做到目标明确,胸有成竹。
2021年的“七·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全国各个艺术团体都在积极筹备“献礼”演出,自贡杂技团自然不能落下。去年年底,我们就开始策划方案,根据自贡市委宣传部的建议,要突出“长征精神,四川特色,杂技风格”,于是通盘考虑后,我们选取了“过草地”的情节加以演绎。
首先,伟大的长征精神是百年大黨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杂技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新时代中国杂技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必然要求;其次,四川省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节点,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分别会师,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强渡嘉陵江,飞夺泸定桥都发生在四川,用杂技表现长征片段,可以展示出四川人民对党的热爱之情;再次,爷爷等老一辈革命者曾经给我们讲过他们当年是如何“背着锅”不怕牺牲,不畏困难走过草地的亲身经历,使我们有了创作灵感和表演源泉;最后,杂技善于表现军事题材,从杂技剧《战上海》就可以看出来,杂技比其它艺术更有利于展现革命斗争的艰险与军事训练的难度,长征也属于这类题材。
由此,我们就确定了以大家耳熟能详的“闪闪的红星”作为标题,以杂技剧的形式表现红军长征“过草地”中的一个小故事:在长征途中,一群掉队的小红军战士,在炊事班老班长的带领下,克服极端恶劣的环境,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乐观的革命精神,以坚定的信仰,战胜死神,最终走出了漫漫的草地。
二、探索
在创作中,要摸索运用适当的方式,将主题转化为表演。
2020年底,中国杂技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时召开,看似巧合,实则蕴含了杂技与戏剧的内在联系。中国杂协全代会指出“杂技工作者一定要吸收和借鉴其他姊妹艺术和先进技术成果,为我所用,打造更多精品力作。”参会后,我们自觉地将这一精神落实到杂技的创作之中。
为了加强创作力量,除自贡本团的核心骨干外,还邀请了编创儿童魔幻杂技剧《恐龙馆奇妙夜》刘艺伟女士作为总导演,舞蹈杂技剧《文成公主》的编导党旭先生作为舞蹈编导,内外联手,提升水准,使该剧的创作体现出五个“合”的特性。
第一是结合性,该剧是杂技、话剧与舞蹈结合的又一次成功尝试。它突出了三方面的优势:话剧的对话性让观众更易理解剧情,舞蹈的表演使得剧情更加连贯,杂技则让情节表现更加生动,增强了吸引力。
第二是集合性,该剧短小精悍,是自贡杂技团多年积累的成果。情节上,它借鉴了杂技剧《恐龙馆奇妙夜》的叙事方法,用爷爷给孙女讲故事的方式引入当年过草地的场景;编排上,场景类似于抗疫情景杂技《把最坚硬的鳞给你》的现实场景;道具上,将杂技《爬杆——辊工情》中的竹竿变成过草地时艰难前行必不可少的工具,使杂技道具与戏剧道具相得益彰;表演上,把杂技《双人技巧——父亲》里的亲情表演延伸到老班长与小红军的互爱互助之中。
第三是融合性。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不幸陷入沼泽,危急关头,大家把手里的竹竿连缀成线,用“生命的天梯”将他拉回了人间。军训时,小红军们列队整齐,闪展腾挪,用多人技巧展现艰苦的训练。这些都充分融合了杂技的技巧与道具,使得杂技剧鲜活有力,引人入胜。
第四是综合性。台上台下,老中青少演职员密切配合,杂技、戏剧表演融为一体。“老班长”罗海斌五十多岁,多次担任主角,演出阅历丰富。技巧上,他的代表作《中国龙——顶板凳》精彩绝伦,曾入选央视四套国际台“环球综艺秀”。为了演好剧中角色,他运用《五壮士——皮条》的经验,反复观看老电影,体会革命人物形象,给年轻人做好表率、当好示范。而“小红军们”则是自贡杂技团刚入门一年多的小学员,都只有八到十岁,杂技技巧和舞台经验十分有限。为此,近一个月的排练里,他们从早九点到晚九点,每天坚持十二小时训练,虽然辛苦,但进步很快,不同于看书学史,他们用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不仅演技得到了提升,心灵更是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净化。“九零后”的刘导和党导,虽也年轻,但历练多年,经验丰富,面对“零基础”的小演员们,从动作到表情,他们都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让孩子们从自己亲人故去的悲痛中想象痛苦的感觉,流泪入戏,打动观众。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共同的努力中,大家的杂技技能、戏剧演技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演出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是整合性,它能将院团、观众、剧目的各种需求组合为一个整体,可谓一举多得。体现在:一是适合基层院团。“闪闪的红星”这种小规模杂技情景剧投入较少,资金量可控,便于回收成本,利于再创造,可使基层院团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走理想的发展之路;二是利于贴近观众。情景式小剧可以主动走出去,深入到乡镇、社区、学校、厂矿、部队、以及正规剧场,能够让更多的基层观众看到,而不像大型剧目对舞台的容量及配置要求高,容易隔离群众,远离演出;三是便于拓展剧目。情景小剧具备更强的延展性,今天是“过草地”,明天也能“翻雪山”、“飞夺泸定桥”,形成一个“长征短剧”系列,未来会有更大的开拓空间。
三、总结
2021年六七月份,《前进·闪闪的红星》深入机关单位、工厂、学校集中演出,“用艺术的方式讲党史”,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它形式新颖,感人至深,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作用。团员们自己也深受教育。
演出一结束,我们就及时开展了总结工作。一方面,请专家学者交流研讨;另一方面,让演职员们畅所欲言,回顾反思。我们在取得成绩之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创作排演中,要不断磨炼提高,力争将“闪闪的红星”打造成精品力作。同时,还要创编出更多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艺术水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