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的天赋诗情酝出了这首歌词,陈树的努力与坚持成就了这首歌词,作曲家朱德荣以旋律、歌手陈少华以嗓音共同酿造了这款“歌酒家魂”,而后像发酵一样,全世界华人都唱上了瘾,共鸣共情,“酿”出了这款“精神歌酒”的乡愁。
乡愁是酸甜苦辣,乡愁是坡坎峰沟,乡愁是风霜雨雪,乡愁是颗粒无收,乡愁是穷则思变,乡愁是复兴奋斗。“传统乡愁”“现代乡愁”“留住乡愁”这乡愁三悟隐喻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乡愁是生长在希望的沃土上、绵延于时空中的野草,有香、有味、有苦、有涩……乡愁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人们重返精神家园的路标和灯塔,也是一个地域发展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乡愁从古至今都在人们的心头游走,唐代诗人贺知章诗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胡笳十八拍》叙唱蔡文姬流落他乡,深受苦难,思乡怀亲之情;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表达宝岛台湾思念大陆的现代乡愁;而歌词作家陈树的《九月九的洒》则是当今诗人的乡愁。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九月九的酒》这首歌,于1993年问世,其自出炉之日起,就受到全球华人的广泛传唱,点燃了华人的乡愁激情。此歌有浓浓的乡情,深深的乡愁。我听过几十首《故乡》的同名歌,如降央卓玛唱的《故乡》,祖海唱的《故乡》,程琳唱的《故乡》,戴玉强、廖昌永唱的《故乡》,费翔唱的《故乡的云》,都有个性,都很美,都感人。但与此同时,好些乡情乡愁的歌却未能把握住时代的共情,未能踩准时代的节点,未能在听众的心中留下乡愁的印痕,而陈树的《九月九的酒》做到了,也许这首歌是占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也许是酒把听众狠狠地灌醉了,伤感得太深了。俗话说“好景如一瞬,逆时尤度年”,这首乡愁的歌曲,陈酿得太久了,情殇太重了,或许是美的乡愁听过了易忘,所以痛的乡愁听过之后殇逝之感久久不散。
在传统与现实,自然与人文间生长
歌词属文学范畴,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九月九的酒》歌词能陌然呈现,产生巨大振撼力,有如此的“乡愁效应”,这要从文学、地理学、社会学等维度去探源,而这些都与原创歌词作家陈树的生长背景紧密相关。
陈树出生成长在四川省隆昌市乡下,从小就喜欢读书、唱歌,几岁就能背些古诗词了。大人在挖土耕田,他在田埂上大声读诵古诗词,时读时唱,逗得大人们边劳作边哄笑。慢慢的,小陈树的读诵和歌唱,被村里的大人们认可,只要劳作时见到小陈树就要他为大家表演。小陈树也乐在其中,很认真投入。
上小学、中学后陈树渐渐对诗词感兴趣,对歌唱更进一步着迷,后来他在县上、市上的报刊上发些小诗小文。读初中的时候,他的哲理短诗《地图》就在《中国哲理诗刊》刊载,后来还在一些报纸的副刊上发表了十余首诗歌,七、八篇散文,如《老井水悠悠》《故乡的小河》等。陈树好学上进,爱好阅读,当时的文艺杂志,只要能找到借到的,他必读。因为他从小生长在乡村,陈树对乡村的生存环境有切身体会,乡情养育了他,乡愁激励了他,他懂得父母的不易,懂得农民的艰辛,懂得乡亲们的无奈与期盼,这样的背景下,他能写诗作文和创作出《九月九的酒》也是顺理成章。
心灵和时代的呼应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感人之深浅,在于创作艺术的人对艺术痴迷的程度。”
《九月九的洒》是一曲呼喊型的、歇斯底里型的通俗歌曲,是作家陈树对乡愁的呼应,同时也是这个时代对乡愁的呼唤。青年陈树从四川乡村刚到广州都市的大学校园,穷得连吃饭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又发现自己异于同学,他发现这儿没有温暖,没有亲人,他要回家,他的人性之爱彻底崩溃。哥哥一边哄他,一边找校方,学校了解他的情况后,笫二天马上组织发起了“陈树同学爱心捐款”,并安排了陈树的勤工俭学,解决他的学杂费,生活费。送走了哥哥,陈树安心下来学习。闲暇时刻,别人娱乐,他就写诗作文,抒胸臆,泄乡愁。1993年除夕夜,老师同学们都回家过年了,校园空空的,像旷野的山谷,陈树心里空空的,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有沉寂的夜。没有年味,却有苦味,没有热语,却有痛言。独守校园电视房的陈树,看着电视上的春晚,喝着广东米酒,思乡想亲人,寂寞度除夕,奋笔过佳节,洒泪淌诗行。一声声呼唤从心头蹦出来,从笔端流出来,一发不可阻挡——“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大年三十的特殊氛围,让深重的孤独与思念变得伟大而久远。
创作在他乡的春节乡愁,被有意无意地移植到了“九月九”,这是妙笔升值,陈树将唐代诗人王维的思乡之情写下的旷世经典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自己的春节乡愁跨世隔空对话,激烈碰撞充分交融。王维乡愁情愫溢满了陈树的怀乡思亲之情愫,而后喷发,此时,陈树嚼一颗蚕豆,饮一口小酒,煎熬着寂寞与思乡除夕之夜,终于孵化、孕育出一首较为完整的《九月九的酒》。
春节过后,好几个周末,陈树揣上歌词到处找电台、报社,吃了一个又一个闭门羹,受尽了冷落与嘲讽。但陈树没有灰心丧气,心中愈加坚定一个信念:从乡情中走出天地,从乡愁中觅见歌魂,从坚守中突出重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无数次漫步于广州的大街小巷后,《九月九的酒》终于被时任太平洋影音公司编辑的作曲家朱德荣老师看中。出生贵州人在广州的朱老师,也许有着与陈树共鸣的乡愁情怀,他用吉他現场演示了音乐旋律,诠释了陈树的《九月九的酒》。朱德荣老师边弹吉它边唱,一气呵成了这首歌曲。后《九月九的酒》由歌手陈少华首唱,很快传遍全国。
“歌酒家魂”的现代乡愁
《九月九的酒》与其说是一曲乡愁的魂,不如说是一款醉人心怀的“歌酒家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歌厅酒吧、大街小巷、乡村田野,都会听到众人如痴如醉的喊唱。很多从国外回大陆探亲访友的,都爱唱这首歌释怀,他们说,凡是外国华人聚居的地方,都在传唱《九月九的酒》。
陈树的天赋诗情酝出了这首歌词,陈树的努力与坚持成就了这首歌词,作曲家朱德荣以旋律、歌手陈少华以嗓音共同酿造了这款“歌酒家魂”,而后像发酵一样,全世界华人都唱上了瘾,共鸣共情,“酿”出了这款“精神歌酒”的乡愁。九月九是歌,九月九是酒,唱起有精神,乡愁有家魂,家国聚能量,复兴靠奋斗。九月九的酒,放歌解乡愁,有家有国有希望,情真意切唱起来,魂飘歌醉走走走,醉了更释怀,醉倒在家门口。
巧遇时代的天时地利人和
时代的天是政像,时代的地是民像,时代的时是“气像”,时代的理是“思像”,时代的人是“万像”,这些像都显现了不同的“乡愁”,而陈树的乡愁就在这些“像”的谐和中诞生。
而“愁”也有不同的诠释:政像,国家在复兴之路上,个人为目标而奋进,内心有国愁;民像,全民奔小康,下海打工走他乡,在背井离乡的奔波里也有烦愁;气像,成败靠时局,拼搏靠和气,犹如气像变化靠风调雨顺;思像,人心齐泰山移,万人之思总大同小异,也有矛盾,各种思像各怀情愁;万像,人的命运呈现不同状态,有顺有逆,有不成功的,也有不成功反成仁的。总之,万像各有苦愁,“像”里都融入了“愁”,《九月九的酒》就在这段背景里长大,这是时代的大时段大节口,华人在情感的乡愁世界里呼风唤雨,华人痛饮“这杯酒”以呼喊故乡!不是歌,是酒;不是酒,是魂;是一种魂灵,是歌酒魂醉倒了那一代乡愁者,化作汹涌的时代潮!
从乡愁三悟中反观乡愁歌曲的比较
从乡愁三悟中领会乡愁歌曲的时代属性:传统性,现代性,变异性。傳统性不言而喻,是古代先祖留下的乡愁作品体味;现代性是现代时间段的乡愁作品;而变异性则是非纯乡愁的作品,如乡愁中带励志型的乡愁作品,带搏击型的乡愁作品,或带激情型的乡愁作品。马思聪的《思乡曲》属纯乡愁作品,而古代的《木兰辞》就属励志型的乡愁作品,《九月九的酒》属激情型的作品,《再见吧,妈妈》属搏击型乡愁作品,这些作品因时段、地域、风格的不同,产生各异的艺术个性,观这些乡愁作品,笔者认为具有时境、域境、情境、背景的时代作品在文化和风格比较上,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各自打上了各自时代的烙印。
音乐作品还有一个特征是:作为直通人心的世界语,不须翻译。音乐以情感交流、旋律形象、表达手法直接默切和认知音乐语言的内在话语。经典作品的终级评判者应是时间、时代和民众,“专家”不具绝对性,而《九月九的酒》集民众性和专家性认可于一体。《九月九的酒》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无须歌词内容,旋律就已告知了她的乡愁之重。《九月九的酒》激情冲开了人心乡愁的闸门,此歌的精神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九月九的酒》的音乐风格选择了通俗,词意选择了传统节庆,情感选择了流行,这些都有意无意选择了大众化。词曲意谐的谋篇布局,在九月九具有这个唐诗乡情故情的至亮点上,是有情和愁的比重内涵的。虽春节是乡愁的集结,但更重于亲情的团圆、喜庆之天伦之乐,无论年过得如何,一家人团聚了,穷也欢喜、富也欢喜。但九月九就不一样了,传统重阳节更多是愁,是盼,是想念。王维的诗已经达意民间民众之愁之想之念了,陈树再把春节的乡愁与九月九的思乡融在一起,再加上旋律呐喊的份量,产生了最重的乡愁力量与最浓的乡愁氛围,这款酒醉出魂了,歌酒魂民众认了,畅快地饮了。
釆用G音为主的六声大调式风格,《九月九的酒》反复唱诵,落到G音上的重复“走”的动感之中,达至醉倒在家门口的乡愁巅峰。作曲家没有选用乡愁小调,而是大调的喷薄式情律,让乡愁不再小调小众抑郁之感,而是大调大众放纵之情。这与中国复兴时代,重建大中国之潮奔腾之情感的乡愁吻合,与抗战时代的家国乡愁歌曲形成不同时段乡愁追逐的呼应。
“留住乡愁”
《九月九的酒》在20世纪九十年代的歌唱契合推动了“华人潮”,世界华人思乡怀亲,到处喝遍《九月九的酒》,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一位华人诗人曾对我讲,他们每当集会都必唱《九月九的酒》,唱起这首歌,忆就会乡情、怀故旧,就会回味儿友的游戏、时光乡境。往昔都在歌情里,愁绪都在酒兴里。
21世纪初《九月九的洒》的歌唱契合推动了“歌友潮”,特别是在卡拉0K里,在音乐爱好者之间,在集会和佳节之际,人们都喜欢听和唱这首歌。记得2003年在重庆南岸,我和新老朋友集会,大家情绪激动,反复轮唱、合唱、独唱了《九月九的酒》。当晚大家都久久不能安睡,怀乡思亲,谈论各自家乡新貌及个人日后打算。
在经过疫情困扰和乡村振兴的当下,《九月九的酒》的歌唱契合推动了《乡村潮》。2021年五四青年节,我们几个老青年在“兴邦”农庄集会,不约而同地唱起《九月九的酒》。原来我们几个人对这首歌都情有独钟,都觉得自己奋斗的故事和起伏的人生和这首歌曲有着深刻的共鸣共振。这首歌曾唤起我们乡愁、见证了我们这代人的精神崛起。
《九月九的酒》原创作者陈树,也正是因为这首歌,因为乡愁,拼搏奋起,改变了自己的生存命运,改变了自己的精神命运。他也为写好歌持续努力,一直为原创音乐奉献耕耘。他为他的家乡内江隆昌做了很多实事,写了很多宣传赞美家乡的歌,如《美丽隆昌我的家》《向往古牌坊》《云顶古寨》等。他在《九月九的酒》登陆1996年央视春晚之后,又创作了许多上过央视元宵晚会、中华情、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等知名节目的好歌,如《老乡》《歩步高》《吉祥如意》《老磨坊》等。
习总书记谈到“传统乡愁”“现代乡愁”“留住乡愁”,这三愁之间,既是愁,又是力;既是情怀,又是思变;既是精神信仰,又是奋进力量。从古至今乡愁都是一种延续的人间真情,有乡有愁,有情有意,有思有念有家,有宗有族有国。有乡愁的人怀亲,有乡愁的人想家,有乡愁的人思宗族,有乡愁的人念家国,有乡愁的人有家魂。
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洗星海、郑律成、田汉、施光南……他们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们是人民的音乐家,他们的乡愁是中华乡愁,大国乡愁,强国乡愁。而陈树的《九月九的酒》是时代潮头的乡愁丽歌,是中华民族的歌酒家魂,激励了一代代为乡为国的中华奋进者,是当代乡愁的经典之作。
张用生
成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原内江市作家协会主席,原内江市文联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