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10-30 16:14陈薇
康颐 2021年17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情况,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依从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48%,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FMA、ADL评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65.32±5.53)分、ADL(82.26±4.53)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1.03±4.62)分、(56.62±3.20)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7%,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将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提高,同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也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非常理想。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护理依从性;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

脑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通常是突然发病,情况比较危急。患者发病后颅内血管发生堵塞,会造成颅内组织缺血缺氧,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缓解,将会造成颅内组织坏死的严重情况,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另外,很多患者即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抢救成功后,也容易残留很多后遗症,如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等,因而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将遭受重大的不良影响。所以,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在抢救之后病情恢复稳定,仍需要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但很多患者由于疾病影响,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因而护理依从性会有所下降,对临床护理不配合,进而影响恢复效果。因此,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使患者护理依从性能够得到提升,并且要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提高。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研究了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46-82岁,平均年龄为(65.2±3.3)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47-83岁,平均年龄为(65.4±3.2)岁。两组比较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精神正常,意识清楚,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完全丧失认知沟通能力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等其它疾病的患者,有其它心脑血管合并症的患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建立正确认知。开展心理护理,与患者加强沟通,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排解不良情緒。列举康复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信心。开展饮食护理,帮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选择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饮食,提高身体免疫力。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包括自己活动四肢,行走,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健侧手或他人帮助下活动患肢,上下肢负重练习等。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保证动作轻柔,帮助患者以此活动全身各个关节,每日2~3次,每次30min。帮助患者按摩推拿,包括患侧每一个部位,每日3次,每次30min。对患者进行针灸,选择曲池穴、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等穴位针刺,每日2次,每次30min。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在疾病早期进行,患者卧床休息期间,不能进行自主运动的,护理人员间隔2h帮助患者翻身1次,将患肢体保持在良肢位,通过弹拨、点按等手法按摩。开展肢体功能训练,从近端向远端逐渐活动,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包括肢体屈伸、内旋、外旋、内收、外展等活动。

(1)开展躯干康复训练,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治疗师固定头部两侧,做颈部的前屈-后伸、侧屈、左右旋转活动;患者站位,分别做腰区的前屈-后伸、侧屈、左右旋转活动。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2~3次/天。

(2)开展四肢康复训练,辅助患者进行肩及髋关节的前屈-后

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肘关节的屈曲-伸展,前臂旋转;腕及掌指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膝关节的伸展运动;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2~3次/天,踝关节各方向活动。手腕旋转训练,轻轻捏住患者手腕,辅助进行抓握等精细动作。

(3)开展平衡训练,仰卧位训练桥式运动,患者仰卧位,双手放于体侧,或双手手指相握,胸前上举,下肢屈曲支撑于床面,将臀部抬离床面,尽量抬高。坐位训练,辅助患者从床上坐起,向前伸双上肢,缓慢抽出背后枕头,让患者无依靠支撑身体坐稳,注意保护患者避免失去平衡跌倒。站立训练,先辅助站立训练,然后进行独立站立训练。

(4)采取改乘动作训练,从床上缓慢过渡到轮椅,然后过渡到便器,然后过渡到凳子,最后从床到行走。待患者平衡能力提升后,指导患者进行横向移步训练。

(5)开展步行训练,协助患者靠墙站立单腿负重、靠墙伸髋-离墙站立、患腿上下台阶、患腿支撑伸髋站立,伸腿跨越障碍、靠墙伸髋踏步、侧方及原地迈步,直到患者能够独自站立。然后指导患者采取平衡站立训练,以手扶住床位,向前后左右摆动,交替抬高双足等。护理人员将患者腰部扶住,让患者先原地踏步,然后逐渐向前行走,直到恢复平稳步态。然后让患者扶手行走,直到能够独立行走。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情况,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依从性根据遵医行为判定,评定标准为:高度依从:遵医行为达到90%以上;部分依从:遵医行为在60%-89%;不依从,遵医行为不足60%。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分别用FMA、ADL量表评价,量表分数越高,说明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越强。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总分100分,80-100分是非常满意,60-79分是满意,60分以下是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处理,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的形式,代表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用T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依从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48%,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FMA、ADL评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65.32±5.53)分、ADL(82.26±4.53)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1.03±4.62)分、(56.62±3.20)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7%,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该病容易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因而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此外,该病还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容易复发、难以治愈等特点,临床治疗和康复难度较大,对患者也会造成严重的损伤。由于脑梗死患者大脑皮质中枢神经元不可逆损害,因而尽管能够采取多种方法积极治疗,但是对于功能恢复仍难以快速起效,治疗时间延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此,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在积极抢救之后,需要重视后续的护理工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护理依从性得到提升,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病情得到快速改善,进而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更好的预后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是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各方面情况及功能的改善有良好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提高护理依从性,让患者更好的配合。观察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方面,都能发挥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早期康复护理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有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患侧大脑半球功能代偿重组,恢复患肢残存能力和功能。开展康复护理的时间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理想。在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良肢位,从被动活动逐渐转变为主动活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患者完成各项运动功能训练,从而实现功能的恢复与改善。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将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提高,同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也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非常理想。

参考文献:

[1]闫文婷,崔琼.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9):1116-1120.

[2]唐京萍.早期康复护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及肢体运动、胃肠道并发症、生活质量效果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2):2-2.

[3]陈安丽,刘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9):118-120.

[4]王芳,徐卿,蒋骏,等.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8,40(15):2398-2400.

[5]李晓莉,艾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4):200-202.

[6]张芳芳,杨海燕,伍珺.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6):1065-1068.

[7]杨梅,蒋娟.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微信公众平台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1):430-432.

[8]孙博,王高临,朱秀红,等.早期情志康复综合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情绪调节及康复护理依从性中的作用[J].贵州医药,2018,32(12):102-102.

[9]朱啟凤,刘巧林.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2):129-130.

[10]王春苗.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1):311-312.

作者简介:

陈薇(1974.10.11),女,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