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君,徐 雯,黄 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武汉43002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1]。据统计,全球现存病例超过130万,且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和饮食运动结构的改变,乳腺癌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乳腺癌根治术加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化疗药物易导致恶心、食欲缺乏、水电解质失衡等问题[2],诱发营养风险,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3]。了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管理需求,可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提供有效参考。本研究对85例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本院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5例,年龄22~68(48.64±7.00)岁,病程0.5~7.2(4.12±1.09)年。纳入标准:①在超声指导下,穿刺活检确认患者为乳腺癌;②患者为首次接受化疗;③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②存在药物、酒精依赖患者;③研究中途退出或是不能完全配合治疗患者;④对此次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允许。
1.2 方法 治疗前,对患者机体情况和肿瘤状态进行详细评估,存在营养不良及贫血的患者先行营养干预,再行后续治疗。化疗方案:紫杉醇135 mg/m2,3周1次;吡柔比星35 mg/m2,3周1次。化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机体变化及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患者营养干预,鼓励患者遵从医嘱、保持良好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①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开始(T0)、化疗后第1周(T1)、化疗后第2周(T2)、化疗后第3周(T3)、化疗后第4周(T4)、化疗后第5周(T5)记录体质量。②T0~T5时,抽取患者晨起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德国Roche全自动生化检测两组患者人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③于患者入院时、T0~T5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4]对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估。该量表主要包括疾病状态(3分)、营养状况(3分)、年龄(70岁以上加1分),总分0~7分,最终得分与受测者营养风险呈正比。总分≥3分者,需给予营养计划干预。④乳腺癌放疗定位及T0~T5时,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表(PG-SGA)[5]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自我评估、医务评估2个部分,自评包括身体功能、活动、进食、症状4个方面,医务评估包括营养需求、疾病、应激状态3个方面,最终得分与受测者的营养缺乏程度呈正比。总分≥9分表示重度营养不良,总分4~8分表示中度,总分2~3分表示轻度,总分≤1分为无营养不良。
2.1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体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体质量逐渐降低;T0时,体质量(65.01±13.01)kg;T1时,体质量(64.89±11.06)kg;T2时,体质量(63.04±9.00)kg;T3时,体质量(62.57±7.53)kg;T4时,体质量(62.00±5.01)kg;T5时,体质量(60.01±4.61)kg。T0~T3时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期较前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T1~T5时,患者ALB、Hb水平均逐渐降低,且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3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风险筛查情况比较 T0时与入院时比较,乳腺癌患者NRS2002评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前期营养干预有关;T1~T5时,乳腺癌患者NRS2002评分逐渐升高,且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例数也逐渐增加(P<0.05)。见表2。
表2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风险筛查情况比较(n=85)
2.4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主观营养状况比较 T0时与入院时比较,乳腺癌患者PG-SGA评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时,乳腺癌患者PG-SGA逐渐升高,且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例数逐渐增加(P<0.05)。见表3。
表3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主观营养状况比较(n=85)
有研究表明,乳腺癌化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恶心、呕吐,对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16]。营养不良分为营养过剩、营养不足、营养缺乏,乳腺癌化疗患者多为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足。乳腺癌本身会导致机体营养摄入不足[7],癌症会导致消化道狭窄,使患者味觉改变、食欲缺乏,同时癌症的治疗会直接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诱发恶心、呕吐[8]。营养状况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机体摄入热量过少、脂肪和肌肉的消耗量增加,易诱发低蛋白血症等疾病;同时,患者免疫力降低,也会增加肝功能受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9]。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应关注患者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搭配合理膳食干预是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重要防治手段。因此,了解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期间的营养状况,有利于临床制定及时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有研究表明,患者治疗前存在贫血症状会使患者术后局部控制率降低,因为贫血可引起全身细胞缺氧,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降低,从而导致肿瘤抵抗力增强;此外,营养不良还会引起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敏感度降低,削弱治疗效果。肥胖、饮酒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肥胖和营养过剩的乳腺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可能性更高,因此膳食指导十分重要,需严格把控。护理人员应联合家属共同持续监控患者的饮食、运动行为,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定期随访,动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尽可能确保患者身体机能处于最佳状况。含有丰富色氨酸的食物可为患者提供蛋白质,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食物可以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尽量少食油炸、腌制食物,从膳食层面减少营养风险。与此同时,还可为患者提供麦芽糊精等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可能会导致腹泻,护理人员应加强管理。除了饮食指导,还可以结合中医治疗,以扶正、解毒、降逆顺气为主[10]。有研究表明,中西结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改善效果[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T1~T5时体质量及ALB、Hb指标均呈现降低趋势。这是因为乳腺癌化疗药物多为蒽环类、紫杉类药物,虽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同时也可诱发消化道、血液毒性。80%的乳腺癌化疗药物均存在中、高度致吐性,而恶心、呕吐可引起患者营养失调,内分泌紊乱、体重减轻等不良反应;若患者接受治疗前就存在营养风险,会增加治疗期间的风险。化疗6个周期后,患者营养风险达到最高,可能发生肝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等。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NRS2002、PG-SGA评分均随着化疗进度的推移而逐渐增加,说明患者营养风险会随着化疗药物的积累逐渐加重;而T0时与入院时比较,评分均降低,这可能是治疗前营养干预治疗的结果。及时评估、发现乳腺癌患者营养风险,有利于预测患者预后,降低化疗不良反应。毕研霞等[12]表示,癌症患者体积处于应激状态,代谢异常、肿瘤组织消耗营养物质多也是导致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主要因素,且化疗不良反应会促进营养失衡,动态检测、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患者的临床结局十分重要。刘寒雪等[13]也表示,在治疗的不同阶段,患者进食症状影响因素不同,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措施。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存在较高营养不良风险,随着化疗进程的推进,其营养风险人数和程度逐渐增加,临床应更加重视乳腺癌化疗患者早期营养风险筛选,在患者化疗前应给予详细检查和身体状况评估,及时采取营养干预措施,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