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病因与治疗新进展

2021-10-29 03:33:27郭明莲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病因治疗

郭明莲

【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过程中会表现出中耳积液、听力下降等情况。该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重。临床之中应充分掌握患者的发病原因,有效的保障为患者开展后续治疗,以保障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以分泌性中耳炎病因以及治疗的分析为切入点,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探究临床治疗之中新发展的主要治疗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病因;治疗

中耳炎作为一种产生于中耳的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会使得患者进一步降低,主要症状为中耳积液。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而言,该疾病在儿童群体之中发病率较高。如若鼓室出现炎症,则可能导致中耳积液的产生,最终使得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出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现对其进行分析。

一、分泌性中耳炎病因

对中耳炎病因的分析,主要能够从中医与西医两个角度入手,西医理论主要包括中耳负压或是感染等。

1.1中医病因

由中医的角度对分泌性中耳炎病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痰瘀引起的。对于该疾病,中医并未对其进行较为明确的划分,而是将其归为耳闭、耳聋范畴。痰液淤积于鼓室之中,患者受到风邪、湿浊以及肾虚、脾虚等情况影响,而痰饮主要是由于痰液郁结而成,属于分泌物的一种。

2.2西医病因

西医病因主要分为中耳负压以及感染情况,中耳负压情况下会使得粘膜出现水肿情况,并逐渐渗出,使得中耳积液的情况发生,逐渐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形成中耳负压情况的因素较多,如咽鼓管通气功能较差、中耳清洁功能较差或是乳突气化程度较差等因素,均会导致中耳呈现负压情况。除此之外,感染或是发炎也可能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最主要的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卡他布兰汉球菌。

二、分泌性中耳炎治疗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表面活性物质等或是手术治疗,临床之中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较为适当的治疗方式。

2.1药物治疗

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无法在中耳积液之中检查出相关的细菌,因而以往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但随着检验手段地发展,中耳积液之中逐渐发现了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等多种细菌。因而抗生素的应用对于中耳积液的治疗效果较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则为分泌性中耳炎最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口服或是注射等方式进行,该类药物的使用周期较短,但长期使用也会使得患者出现副作用,甚至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抑制作用。因而目前而言,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已经明显减少,更多地是为患者开展鼓室局部治疗,减少全身用药产生的副作用,确保局部用药的过程中药物自身浓度升高,更为有效地控制炎症进一步扩展,在此过程中辅以咽鼓管吹张处理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发现,咽鼓管上皮表面中生长有表面活性物质的版曾提结构,该结构表面存在活性物质,使得咽鼓管的开放程度有显著提升。在实际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较为常用的表面活性物质为氨溴索,通过使用该种物质能够充分改善咽鼓管以及中耳粘膜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情况。从而保障患者咽鼓管的顺应性以及开张压力,实现通气的改善效果。李可亮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常规治疗,且在不同频率气导上的听力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在不同频率上的气骨导差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充分证明了氨溴索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和使用过程中,能够针对局部炎性反应和积液产生极强的干预和治疗作用。

2.2 手术治疗

对分泌行中耳炎进行治疗,或是顽固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通常先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但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而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主要包括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等:①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为患者进行气管麻醉或是静脉麻醉,使用开口器将口腔撑开后,由双侧鼻腔将导管插入,由口腔拉出至软腭处,随后将鼻内镜插入,保障于开阔的视野下进行治疗,将患者肥大的腺体切除后,为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②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患者取仰卧位,并进行局部麻醉、消毒,通过耳内镜对患者的中耳积液进行观察并吸除,随后为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溶液冲洗胶狀积液或是粘稠积液,随后于中耳置入T型鼓膜通气管,将外耳道充分敞开,确保引流效果。鼓膜逐渐恢复正常后,将通气管拔除,后进行常规感染治疗。③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咽鼓管软骨部,来改善咽鼓管功能,使其能更好地调节鼓室内压力,维持鼓室压力与外界平衡,使中耳积液得以迅速排出。上述术式均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中耳之中的分泌液能够有效清除,因而临床之中复发率较低,患者的听力水平恢复较为明显。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则能够更好地直视手术部位,保障操作的精准性,减少术中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临床之中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总而言之,随着近年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病机以及相关治疗方式的深入研究,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的措施也在不断进行改进。首先应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保障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决定。其次应考虑治疗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应保障患者治疗速度,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保障我国临床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育青,李军,李墩,等.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7例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019(003):407-408.

[2]雷雳,王丹妮,郝欣平,等.鼓膜置管术治疗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处理[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v.34;No.492(04):51-54.

[3]崔刚.药物保守治疗与鼓膜穿刺术治疗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与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20,020(003):44,46.

[4]李可亮. 盐酸氨溴索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饮食保健,2020,007(005):109-109.

[5]杨翠玲.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00例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32):378-379.

猜你喜欢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治疗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5:56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电视的病因
小布老虎(2017年1期)2017-07-18 10:57:27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高通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42:39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