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贾宝玉曾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红楼梦》中,作者塑造了风采各异的女性形象,有超凡脱俗的林妹妹,有举止娴雅的宝姐姐,还有杀伐决断的凤辣子。哪个女儿在年轻时,不是容色倾城,只是红颜弹指老,匆匆不回头。看着眼前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不禁让人唏嘘,谁没有年老的那一天。正如大家长王夫人,年轻时,也是刘姥姥口中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倒不拿大”。纵观《红楼梦》通篇,王夫人的笔墨并不多,平时也只是吃斋念佛,不大管事,但是她总能在关键时刻,决定着府里的战略走向。可以说,王夫人的硬核管理值得当今管理者学习。
王夫人出身四大家族的王家,若在賈府媳妇里论出身,贾母排第一,王夫人就是第二,其他人相对就比较低了。而且王家没有走下坡路的迹象,王夫人之弟王子腾还一路官至九省统制。王夫人年轻时一定是个美人,否则生不出可以在宫廷里脱颖而出升至贵妃的元春,也生不出大帅哥贾宝玉。出身好,长得美,生命的前半场王家二小姐既抓得一手好牌,也打得一手好牌。
人至中年,便不可能再事事亲力亲为。尤其是在贾府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里,“一日少说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已有儿孙的王夫人不可能再事事都冲在第一线,因此,她将管家之权交给了自己的亲侄女王熙凤,这个和自己年轻时一样的女中豪杰,“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
王夫人平时不管事,公司的大小事务一般都是由执行CEO王熙凤管理,王熙凤会定期向王夫人这个总经理汇报,遇到大事需要总经理审批的,王熙凤会在汇报的时候,探得王夫人的口风,才会按照她的意思去办理。
林黛玉初进贾府,众人正为林黛玉捧茶捧果嘘长问短时,王夫人突然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没有,王熙凤回答:“月钱昨儿就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王夫人就是通过这看似不经意的问话,向众人昭告了谁是贾府的当家人,不是贾赦邢夫人,不是“下人们见了要凝神屏气”的长房长孙媳妇王熙凤,而是自己——王夫人,王熙凤什么都要跟她汇报,比如什么时候发放月钱,给谁做衣服,进一步可以延伸到发给谁,发放标准是什么。王熙凤只是一个执行官。所以在王熙凤回答“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后,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因为她问话的目的已经达到。
虽然放权给王熙凤,但王夫人并不放任。贾府集团为高层领导举办寿宴,大股东宁府的高层领导尤氏参加寿宴的时候,因贾府集团下面部门的员工不守规矩得罪了她,王熙凤担心尤氏生气,不仅报了警,还非要办这个员工。按理说王夫人身为荣府的高层领导应该支持王熙凤,但她没有,不是她体恤员工不忍苛责,而是借机敲打王熙凤,谁让她曾扬言要开除她得力助手周瑞家的儿子。王夫人当时不好发作,今日借机与尤氏、邢夫人合力打击王熙凤。这件事后,王熙凤病倒了,其实员工都知道王熙凤不是身病而是心病。
王熙凤自己也没有想到,最尊敬的姑妈,也是自己的领导,会这么不给自己面子,还与尤氏、邢夫人合力打击自己。其实任何一个领导都不希望自己的员工处处比自己优秀,尤其是王熙凤不仅比王夫人有管理才能,还不知道低调,一味地张扬,有几次因为一些事涉及王夫人的总经办,王熙凤甚至扬言要处置总经办的员工,这些话虽然没有落实,但是传到王夫人耳里,自然会心中不悦,领导最忌讳下属越权。
“有所不为”是一种管理境界,也是一种管理自信。当然,放权不等于放任,放手不等于撒手,任务下放、职责分解之后,领导者不能当 “甩手掌柜”,还要搞好统筹协调,及时纠偏引导。
作为当家主母,王夫人不得不以大局为重,让母亲的身份让位于主母,放任宝玉被贾母溺爱而无法干涉。如果可以选择,她宁愿像李纨一样,万事不管,只管儿子的教育。宝玉的未来,才是她最关心的。但是,没办法,她必须以孝为先,必须先顾全大家族的整体利益。
作为母亲,哪怕不能望子成龙,至少不希望儿子身败名裂。在这个大原则下,哪怕是有一丝风吹草动,王夫人也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王夫人在初见黛玉时便做出非常之举,她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玩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这段话就是在警告黛玉远离宝玉。
贾政和王夫人都拥有非常优质的基因,三个孩子都天资聪颖。长子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原本可以成为夫妻俩的骄傲,却不料“一病死了”。女儿元春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当女史,并凭着自己的能力受到赏识,封为贤德妃。次子贾宝玉被先祖宁荣二公认定为子孙中最有望振兴家业之人。
可以说,这三个孩子都算得上人中龙凤,如果宝玉像哥哥贾珠一样受到正常的教育,必能活成父母的骄傲、家族的荣光。但是,因为宝玉从一出生就被祖母溺爱,天长日久,王夫人很清楚,她很难指望宝玉出人头地了。即便如此,身为母亲,她还是不能完全放任宝玉破罐子破摔,即使不能为家族增光,至少不能为家族抹黑。
无论出于家庭利益,还是身为人母,这是王夫人必须坚守的原则。虽然王夫人平日里吃斋念佛,园子里的事不大管,许多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涉及原则问题——有人想带坏自己的儿子,王夫人一概是零容忍。先是伺候自己多年的丫鬟金钏,贾宝玉调戏丫鬟金钏,王夫人睁开眼睛翻身起来,照金钏脸上就打了一巴掌,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随即把金钏撵了出去,金钏受不了侮辱,跳井自尽了。
当袭人提到宝玉在大观园与宝钗黛玉姐妹“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时,王夫人“如雷轰电掣的一般”。由于下人的挑唆,王夫人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把她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致使晴雯当夜就悲惨地死去。
大观园出现绣春囊,王夫人更是急得乱了方寸,不但声泪俱下地向王熙凤问责,还不顾王熙凤的阻拦,执意要抄检大观园。结果害死司棋、潘又安,逼走入画,赶走四儿,迁散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
“保全了宝玉,就是保全了我”,敢动我宝玉,虽亲必诛。
多年来,王熙凤独揽大权,然而优秀的领导都知道,明星员工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储备人才队伍,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在王熙凤生病暂时不能履行管家职务的时候,坐在幕后的王夫人立刻任命李纨、探春和宝钗三个人组成临时管家团队,行使管理家务的权力。其实这三个人是王夫人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的。荣国府里虽然人员众多,然而真正能够担负起管理家务职责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在年轻人行列里。林黛玉是美人灯,风一吹就碎了。迎春虽然是二小姐,但她对管理家务毫无兴趣。惜春虽然生活在荣国府,实际上她是宁国府的人,加之年纪幼小,不适合担任管家之职。
先说起用李纨。李纨是她的大儿媳,可《红楼梦》中却很少有描写王夫人和李纨关系的笔墨,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不写之写”的方式告诉读者:王夫人与李纨的关系并不怎么样,至少王夫人是不喜欢李纨的,从王夫人任命李纨管理大观园时提出的严苛条件中便可探知一二:“没了凤姐,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背,一人能有许多的精神?凡有了大事,自己做主,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又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惩纵了下人,王夫人就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只说过了一月,凤姐儿将息好了,仍交给她。”王夫人对李纨的这几个要求个个严苛,只给李纨管理琐事的权力,又找来探春协理,实则是分散李纨的实际权力,最后又提出时间权限,只让李纨管理一个月,一个月后凤姐病好,就要将管家之权重新交回来。
再说重用探春。探春是赵姨娘的女儿,从小被贾母教养,并且和其他姐妹一样被养在了王夫人这里,表面上探春和王夫人的关系要比和自己的生母赵姨娘更亲。在那个嫡庶有别的年代,嫡派是非常尊贵的,但是这个正房的妻子也必须要大度,能容人。可王夫人即便表现得再大度,内心对于贾政的妾和妾的子女们也是排斥的,但是这种排斥又不能表现出来,并且还要想办法掩饰过去,这也许就是王夫人让探春管家的理由之一。
王夫人把重任交给探春,说明是对探春另眼看待,对情敌的孩子格外照顾,这对于王夫人的贤良之名是很有利的。另外,探春自小长在王夫人这里,探春的脾气性格王夫人是知道的,甚至她要比赵姨娘更了解探春。探春是个争强好胜的庶女,如果管家一定会做出一些成绩,祖宗的宗法制度她是不敢违背的。但是赵姨娘目光短浅,她很可能会趁着自己的女儿管家,往自己身上捞一些好处。如果探春管家,势必会激发她和赵姨娘的矛盾,这是王夫人想看到的。
最后说重用薛宝钗。原文中描述: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凤丫头在外头,他们还有个惧怕,如今他们又该取便了。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你兄弟姊妹们又小,我又没工夫,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宝钗听說只得答应了。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王夫人让宝钗来管家是不合规矩的,这一点宝钗自己心里也明白,所以当王夫人说了一些话之后,她才不再推辞,接受了姨妈的这个安排。事实上王夫人让宝钗参与管家,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她对金玉良缘的认可,她希望借这个机会让宝钗提前上岗,得到锻炼,当然另一个目的就是对贾母态度的再次试探。
王夫人对黛玉的不喜欢,书中好几处都有提到,对宝钗的喜欢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对比,足以说明王夫人在儿子宝玉的婚事上,早已做了选择。只是这个选择与婆婆贾母产生了矛盾,为了不与婆婆——集团的前任领导起正面冲突,王夫人可谓用心良苦。
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实际掌权者,在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很大。有前任的领导、精明的下属、叛逆的儿子,以及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这些压力无形地增加了她的管理难度,但是她能在复杂的集团利益纠葛中,放权给手下的人才,培养后备力量,坚守原则和底线,实属不易。
作者单位 中国建设银行 沈阳于洪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