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心雕龙》 品鉴赏方法

2021-10-29 01:20万增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

万增花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以冰心先生的散文《我的家在哪里》为例,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依据,以及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鉴赏方法论——“圆照”、“玩绎”、“见异”,挖掘出文中“家”的三层含义,从而呈现出一套散文鉴赏的解读体系。

关键词:文学鉴赏 《文心雕龙》 圆照 玩绎 见异 《我的家在哪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第五个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指出: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在“学习要求”部分提出,“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文学阅读过程中领悟鉴赏和创作的规律。”[l]可见,“文学鉴赏”已然成为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一.文学鉴赏的界定

在接受美学看来,作家所创作的文本只是一种处于潜势的文本,它的意义的产生是在阅读过程中由读者来完成的。对此,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也曾表述:在文本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文学作品的意义正是在读者对这许多不确定与空白的丰富与补充中生成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补充这些“空白”呢?赖瑞云老师在《混沌阅读》中指出:多元解读不是乱读,作品具有“多元有界”的无限景观。[2]总之,文学鉴赏是一种多元而有界的阅读过程。用形象的说法就是,虽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毕竟是哈姆雷特而不是李尔王等别的什么人。

至此,我们也许可以下一个定义:文学鉴赏是一种主张读者从作品中发掘其可能生成的丰富的意义,同时又有一定限度的审美认识活动。那么,作为读者,我们该如何进行这项“审美认知活动”呢?作为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八篇《知音》,提出了文学鉴赏的方法论。

二.《文心雕龙·知音》的鉴赏方法论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与作家之间的心灵交流,刘勰还强调要运用“圆照”“玩绎”“见异”的鉴赏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玩文学作品的内在意味。

(一)“圆照”:整体综合把握之法

在论及文学鉴赏的公正性与准确性时,《知音》有这样一段论述:“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明确提出了鉴赏作品的“圆照”之法。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云:“‘圆指圆满无缺,‘照指洞照内外,莹澈无隔”。“圆照”作为一种全面、综合、浑融的把握之法,要求讀者以整体的意识去鉴赏作品。[3]

例如:《我的家在哪里?》是94岁高龄的冰心在人生暮年对“家”的眷恋,也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体悟。通过整体朗读,同学们很快明确:作者由“梦”写起,是因为“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由此确定,在作者心里,“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也就是说,鉴赏主体整体全面地阅读并把握文字,这是与作家心灵相通的第一步。

(二)“玩绎”:细读领悟品鉴之法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曰:“绎,寻绎也。”可见,“玩绎”有玩味寻绎的意思,注重对作品之“复意”、“余味”的把握。在作品营构的艺术情境中,鉴赏主体将自身沉潜于其中去体味、捕捉作品的情趣韵味。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品味作品的语言:

1.如何炼字

文学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高度的智慧与大量的心血,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找出文句中哪些字词用得精妙。

仍以《我的家在哪里》为例,文本细读:“为什么只有中剪子巷才是我的家?”

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车夫是一个膀大腰圆、脸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车把,问我:“你要上哪儿呀?”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我一定还很小,我说:“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他就把我举上车去,拉起我走。走过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1)动词:作为一个车夫,他“放下”车把,再“问”我,表现出对“我”的尊重与友好;他“举”起“我”,“我”并没有反抗和挣扎,说明车夫对我非常友善。街上的行人们“作揖、请安、问好、站”体现出人们之间的礼貌和谐。

(2)形容词:车夫“膀大腰圆、脸面很黑”,是一个普通而又健康的劳动者的形象;“黄土铺地”写出了老北京城的古朴与陈旧,“许多”、“慢条斯理”呈现出缓慢、悠闲的生活节奏。

(3)语气词和名词:“你要去哪儿呀”中的“呀”字,看似可有可无,但却是大人对孩子的宠溺,“男女老幼”一词,勾勒出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

总而言之,这些普通、简单但准确的动词、形容词、语气词的使用,真实地还原了真诚友好、缓慢从容的中剪子巷的生活。

2.如何造句

这段文字如果去掉标点符号,以诗歌的形式排列,如下所示:

昨天夜里

我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

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

车夫是一个膀大腰圆

脸面很黑的中年人

他放下车把

问我

你要上哪儿呀

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

我一定还很小

我说

我要回家

回中剪子巷

他就把我举上车去

拉起我走

走过许多

黄土辅地的大街小巷

街上许多行人

男女老幼

都是“慢条斯里”地

互相作揖

请安

问好

一站就站老半天

文中,“圆”、“把”、“小”、“家”、“巷”、“安”、“天”这些字押“an”声韵。读起来音韵和谐;同时,长短句的交替使用,呈现出一种跳跃的灵动之美,作者用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的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儿时中剪子巷诗情画意的生活,表现对“家”的眷恋。

(三)“见异”:比较识辨分析之法

刘勰在《知音》中提出:“见异唯知音”。作为鉴赏者要有精深的鉴别和发现能力,挖掘对象的独特之处,才可称得上是作家的“知音”。如何才能达到“见异”呢?刘勰提出了比较的方法,包括以历史为经的纵向比较、以时代为纬的横向比较,以及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的比较。

仍以《我的家在哪里》为例,笔者对其中的一段文字进行了改动,再来跟原文进行比较:

1.比较段落一

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没有去找过,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麻市区,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偶然會在我梦中出现,都不是我的“家”!(修改后)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麻市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偶然也会在我梦中出现,但都不是我的“家”!(修改前)

从关联词的使用角度进行比较:“只有、连、也、更不用说、以及、也、但”等关联词的使用,加强了情感的确定性和唯一性。如果说世界各地住过的地方安放的只是作者的身体,那么中剪子巷则安放着作者的心灵,是一种安宁祥和的生活方式的象征。

2.比较段落二

“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或罚,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万万没有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修改后)

“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或‘罚,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万万没有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修改前)

从标点符号的角度:原文使用的单引号,突出了文字的言外之意:作者并非真正的“一无所有”,她只是在物质上淡泊名利罢了,但在精神上,她渴望的是内心的纯净和自由。此时此刻,“灵魂深处永久”这几个字眼意味着,这个朝思暮想的家,已然成为冰心的精神家园。

至此,我们从圆照、玩绎、见异三个层面,完成了对《我的家在哪里》这篇散文的鉴赏品读。在“圆照”环节,通过通读全文,整体、全面地把握住了全文的中心——“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但此时,我们只是理解了“家”的第一层含义——地理位置上的“中剪子巷”。

在“玩绎”环节,通过对作品的语言进行咀嚼和品味,并对文字的语言形式进行变化,从而体会出“家”的第二层内涵,即充满了友善、平和与亲情之爱的一去不复返的童年生活。

在“见异”环节,我们用比较的方法对文字进行对比解读,从而挖掘出“家”的第三层内涵——寄托了内心纯净和自由的精神家园。至此,鉴赏者与作家的心灵息息相通,文学的价值也自然彰显,而鉴赏者通过“再创造”也使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版.

[2]赖瑞云.混沌阅读[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詹锳.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本文系2020年度中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统编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202000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
辞赋创作理论研究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文心雕龙》“隐秀论”之美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