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丽
摘 要: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0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通过无规律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结果 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院半年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心理状况: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院半年后,观察组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中,延续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建议临床应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延续性护理;生活质量;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099-03
慢性支气管炎一般好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病的发生与环境、气候、饮食习惯、感染以及吸烟史等存在密切关系,以反复咳嗽和咳痰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而不断上升,发病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持续加重[1]。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治疗大多以祛痰平喘药物为主,同时加以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治疗期间予以适当的健康指导以防止疾病复发[2]。通常患者只要坚持遵医嘱用药,其病情均可较好控制,但多数患者在症状消失出院后可能会擅自停药,加之缺乏有效的健康指导,存在较大的复发风险,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相应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3]。为此,本次研究将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展开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0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过无规律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60~79岁,平均(68.85±3.62)岁;病程3~10年,平均(6.13±1.54)年。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60~78岁,平均(68.81±3.64)岁;病程:2~10年,平均(6.10±1.56)年。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相关诊断标准[4]的患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③精神状态良好,可以进行正常沟通的患者;④具备院外随访条件的本地患者;⑤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明显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④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⑤无法配合随访的患者;⑥拒绝参与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用药指导、健康指导、功能锻炼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具体方法为:①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以及心理状况进行充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明确院外护理重点,注意方案需要结合患者意愿。②健康宣教:在患者出院前1天,医护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工作,为患者详细介绍慢性支气管炎控制措施,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告知遵医嘱用药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正确的肺功能锻炼,例如腹式呼吸、吹气球以及缩唇式呼吸等。③心理干预: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针对患者的心理顾虑予以针对性疏通开解,使患者重新树立出院后的康复信念,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出院后的自护自理能力。④医患双向沟通渠道的建立:在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需要将医院相关负责人员的联系方式详细告知患者,同时记录患者本人以及家属的联系方式,以确保双方能够保持良好的动态沟通渠道,方便患者出院后能够随时联系医护人员。⑤随访: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微信、QQ随访以及上门随访等,以充分掌握患者的院外健康状况,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院外自我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等。⑥网络沟通平台的建立: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关注医院的公众号,一方面在公众号中定期推送关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文章或视频讲解资料等,另一方面可以让患者在公众号中留言,医院在每天上午10:00~11:00,下午3:00~4:00集中回复患者留言。⑦在随访期间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同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到患者,并且对延续性护理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对于遵医嘱行为差的患者需要及时告知其对疾病康复的危害性,以提高患者遵医嘱行为;对于心理状况不佳的患者需要及时根据心理问题症结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1.4 观察指标
(1)根据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半年后的生活質量,量表从4个维度(生理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进行评估,每个维度评分0~9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理想。(2)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半年后的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量表各包含20个评分项目,满分60分,采用四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负性心理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分析本次研究数据,组间正态数据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院时以及出院半年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出院时生理功能、物質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2.2 两组出院时以及出院半年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出院时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特点为起病缓慢、病程漫长以及容易反复发作等,该病的发生和有害气体的吸入、感染以及饮食习惯等均存在一定关系,发病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咳嗽以及咳痰等。由于本病好发于老年群体,而大部分老年患者通常会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基础性慢性病,因此会进一步增加其临床治疗难度。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中,其治疗原则为改善呼吸功能以及控制感染,从而控制病情,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但大部分患者会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便擅自停止服药或者少服漏服,遵医嘱行为极差,进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影响预后,因此目前有学者[6]主张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院后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延续性护理是指将患者的护理由院内转移至院外,该护理模式的开展对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断层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使得患者即使出院后也可以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7]。既往相关研究[8]指出,延续性护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其院外遵医行为,还可以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院半年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和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延续性护理在改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中的良好优势。除此之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况。主要由于延续性护理可以通过电话随访、微信、QQ随访以及上门随访等方式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变化,对于心理状况欠佳的患者可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且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从而提高其认知水平,改善其不良心理。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中,延续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建议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红,唐勇,胡斌.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37-39.
[2]祁金英.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3):218-220.
[3]朱丽敏,胡英芳,沈文娟.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20,19(1):45-47.
[4]马秉.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148-149.
[5]朱璐晔.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6):61-62.
[6]成康康,赵艳芳.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4):140.
[7]孔红梅.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9,36(3):240-242.
[8]孟金凤.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4):2662-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