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清
为保障幼儿自由、自主、愉悦、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活动,山东省平度市古岘镇中心幼儿园以“自然、生态、探索、共生”为游戏理念,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以乡土特色为背景,重新改造和创建户外游戏环境,多方面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研究。
深化内涵,提升教育理念
建小组,析现状,定方案。幼儿园成立了由园长、业务主任、骨干教师组成的游戏活动研究小组,并从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改造、材料的投放与使用、观察与指导及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园所户外游戏现状,围绕问题制定实施方案。
学理论,听讲座,提水平。每周三,幼儿园组织骨干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借助学前教育学习清单,定期集中教师研习专家理论。确保每班一册户外游戏相关书籍,集中学习,分批交流,在学习中讨论并解决日常户外游戏所遇到的问题,在反思中成长。
挖掘资源,创设原生态游戏环境
在环境创设方面,注重自然生态,利用户外环境中大量的沙、水、泥土、植被等元素,打造原生态游戏场地。一是丰富杨树功能,利用30年树龄的大杨树,构建树屋、秋千等。二是结合古岘镇九曲巷的大染坊、拳坊、磨坊等,打造600多平方米的九曲迷宫乐园。
在空间设置上,重视融合、留白,模糊游戏区域边界和功能定位,让幼儿自主探索游戏。一是拓展沟壑,可以进行战壕搭建、搭桥、铺路等游戏。下雨天,沟壑变小河,又成了孩子们戏水的快乐天地。二是翻新沙水池,水池里设立了水车,放了各种水管及纸船,极大地满足了幼儿对沙、水、泥土的探索。
在材料投放上,以乡土、多元为主。突出农村特色,在涂鸦区周边设立“色彩资源中心”,除了各色染料,还有蒲草、芦苇、树干等自然生态的低结构材料。高低结构材料相结合,在操场四周设置“多功能材料中心”,投放滚筒、纸筒、木板、地垫、梯子、轮胎等不同功能的材料,引导幼儿创新游戏玩法。游戏材料能否被幼儿最大限度地选择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方式是否开放。关注幼儿的需要,一切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成人眼里的废旧物品也许就是幼儿眼里的“奇珍异宝”。
家园联动,协同培幼共成长
幼儿园结合游戏时间、轮换频率制定户外游戏区域时间划分表,确保各班级按时进行游戏。组织骨干教师实地教研,将自己在游戏中遇到的困惑记录下来,边研讨,边解决。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學习,倡导“引进来、走出去、带回来”的学习理念。
教师通过观察,撰写游戏案例,每周五进行交流分享,形成园级优秀活动案例资源库。在户外游戏环境的改造中,教师参与其中,每人提交一个“金点子”,提出想法和建议。鼓励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户外游戏的内容,将心得体会以课件形式和大家分享。
引导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游戏经历进行记录,制成“我的游戏故事”,并向同伴、教师、家长介绍自己画面的内容和故事,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不断引发幼儿思考,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在户外游戏的创设与改造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材料、创场地。通过开展“三长见面会”,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体验幼儿游戏,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在园游戏生活,配合幼儿园及教师的工作,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童年需要游戏。我们努力让更多孩子在户外游戏活动中获得滋养,让孩子们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责任编辑:谷珵